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

时间:2022-03-22 05:37:38

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

〔关键词〕 化学教学;问题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83—01

在教学中,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线索和核心,引导整个教学过程。因而,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所以,设疑的环节,即教学问题的设计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方法,针对教学难点提出有效的问题。

一、分解难点,设计问题情境

人类认识事物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对于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我们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把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分解开,设计成一组问题。在教学中,通过逐步递进的设问,分解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

【例析】 在学习“电解原理”时,如果直接提出问题: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的水溶液,为什么是CuCl2分解成Cu和Cl2,而不是H2O分解成H2和O2?

这样的问题,对于初学者而言,太难太大,学生思考和回答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的小问题,逐一提出:

① 通电前,CuCl2溶液中有哪些物质发生了电离?电离程度如何?溶液有哪些阴阳离子,浓度的大小如何?

② 通电后,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向哪个电极移动?

③ 在阴极上,Cu2+和H+哪一个优先放电?为什么?

④ 在阳极上,Cl-和OH-哪一个优先放电,为什么?

⑤ 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式怎样书写?

⑥ 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如何书写?

这组问题具体、直观,从电解原理的基础知识问起,逐步深入到电解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增强学习信心,也能使学生逐渐领悟这种分解难点、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形象化”设计问题情境

对高中化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可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使问题形象化,生动贴切,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例析】 对于同一个可逆反应,仅改变一个外界条件时,对正逆反应速率所产生的影响是一致的。如升高温度,两个方向的速率均加快,只是加快的程度不同。可在学习时,总有学生误认为“平衡正向移动,是因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打比方“,形象地设计下列问题:

① 运动场上大家在同一方向跑步,某一时刻,老师要求大家尽力加速跑,跑过同样的时间后,大家跑出的距离相同吗?

② 加速跑同样的时间之后,大家跑出的距离各不相同,为什么?

③ 和原先相比较,大家跑步的速度都加快了,只是加快的程度因人而异。改变某一条件,对可逆反应正反两个方向的速率所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大家加速跑的情况。那么,会出现“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这样的情况吗?

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学生会心地笑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顺利掌握了难点。用这种形象化的方式,能激励学生在遇到难点知识时,自己想方设法,克服困难。

三、利用难点设计问题情境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遇到难点问题时,一方面,我们要想办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更要利用这些难点,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究,主动学习。

【例析】 在学习“盐类水解”时,遵循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概念,实质,规律这样一条学习线索,可设计下列探究性问题。

① 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那么,显酸性的一定是酸溶液吗?显碱性的一定是碱溶液吗?

② 盐溶液是否一定显中性呢?我们怎样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证明盐溶液的酸碱性?

③ 实验证明,NaCl的水溶液显中性,CH3COONa的水溶液显碱性,NH4Cl的水溶液显酸性,推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④ 向水中加入NaCl、CH3COONa、NH4Cl时,H2O的电离平衡受到破坏了吗?H2O的电离平衡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破坏?你能说出盐类水解的实质吗?

以上问题有实验探究,也有推理探究,使盐类水解的问题迎刃而解。在探究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对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顺利进行,大有裨益。

上一篇:培养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兴趣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提高学生合唱能力训练方法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