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

时间:2022-08-17 08:23:11

做好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引导者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69—01

1.创设开放环境,营造和谐氛围。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精讲、少讲,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知识底蕴、操作能力与发展潜力,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让他们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大胆探索。

2.师生互动,点拨引导。在英语课堂上成功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听说能力。这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应对相关话题进行概括,并讲解重点短语、句型、语法。在“授渔”之后,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教师则要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和引导,使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具体学科任务的解决虽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掌握新知识。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指导,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

3.注重探究过程,运用赏识评价。研究性学习成果是一个动态、多元的结果。学生的探究所得,可能与教师预期的知识要点有所差异。教师要积极运用赏识表扬的教学评价艺术,及时对学生的探究成果予以赞赏。要允许学生失败,只要学生用心参与,允许他们没有结果,甚至出错,正确处理好学生探究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教师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肯定学习者存在着个体的差异,以及先前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差异的同时,更多肯定个人的主动探究过程,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建构积极性及潜能,让每一位学生学会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及时修正、调整和重新进行自我认识。

4.有的放矢,确定研究目标。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在英语课的情境创设时,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视频、声音、文字、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艺术化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学生的积极性常常是从遇到问题引起的,研究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焦点。确定具体的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或者以具体的生活实际为背景,由教师以启发式讲解入手,设疑激趣,将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明确探究的目标,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且及时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发现的乐趣,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

5.运用任务驱动,体验研究乐趣。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6.交流探究成果,延伸研究经验。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对研究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学生自己类似于演示的表演,配合自己的语言,将探究的“成果”展示给全体学生,完成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将内化了的知识或者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在英语教学中,成果展示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句型、对话有一个表现的机会。教师可以及时对“成果”进行总结和反馈,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技能技巧,又能通过良好的实践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在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下,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必须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多学习,多钻研,多创新。否则,在如火如荼的新课改下,最终被淘汰。

上一篇:思之则明 思明则新 下一篇:了解学生才能教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