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10-24 08:32:14

关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探讨

〔关键词〕 化学教学;概念;影响;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85—01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讲解概念要字句清楚,学生不要死记硬背,而这恰恰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难以实现的。

一、化学“前概念”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之前,已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知识,这些经验性的知识被称为“前概念”。学生的前化学概念有一些与化学概念相一致,而有一些则不一致,甚至是错误的。这些错误的前化学概念会对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起到阻碍、消极的作用。初中生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已有了哪些化学前概念了呢?

1.关于气体的认识。学生普遍对氧气支持燃烧这一概念有较好的认识,知道如果缺少氧气的话正在燃烧的物质会熄灭。学生知道氧气能溶于水,并且部分学生知道凉开水中氧气的含量大大降低,所以不能用凉开水养金鱼。

2.关于溶解和溶液的认识。虽然学生并没有学习“溶解度”的概念,但是大部分学生都知道食盐不能无限量地溶解在水中。部分学生认为长期放置的食盐水中会有食盐沉降出来,聚集在烧杯底部。有学生认为杯子下层的糖水比上层的糖水甜,少数学生认为杯子上层的糖水比下层的糖水甜,这说明学生对溶液的均一性还缺乏认识。

3.关于燃烧的认识。学生认为物质燃烧的过程是一个质量减少的过程,燃烧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一定比燃烧前可燃物的质量小;认为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现象与蜡烛的发光放热现象一样,都是燃烧,这说明他们对燃烧现象只是一种简单的表面认识,并不理解燃烧的本质。

可见,化学“前概念”和化学概念会有很大的区别。

二、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方法

1.通过合作与讨论引发认知冲突。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与他人(同学或老师)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当学生发现他人观点与自己的不同,且比自己的观点更适于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观点提出怀疑,产生认知冲突和求知心理,此时,学生较易接受新的、正确的科学观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比单独学习时多得多,且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克服错误观念,超越自己的已有认识,建立正确的概念,形成对事物更加丰富的了解。

2.利用化学实验现象推导、引出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好多概念的讲述都是借助实验来说明的。教师可以灵活应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推理,引出、形成概念。比如“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之间的转化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形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好例子。

3.理解化学概念。记住化学概念有助于学生进行常识判断,但化学概念的学习靠的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时,都认为只要背出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背过了不会灵活使用,等于没有掌握。为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在课内讲解概念时,应进行认真剖析,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并去剖析这些关键的字词,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解它,使学生透彻理解所讲的概念,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如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就应特别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生成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些重要词语的含义。

三、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方法

1.依靠记忆巩固化学基本概念。记忆概念有助于理解概念。为了取得最佳记忆效果,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去精炼定义,浓缩要点。教学中要把化学概念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不仅有趣、有用,而且在记忆中又一次巩固了概念。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巩固化学基本概念。

2.通过适当的习题练习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达到巩固、深化概念的目的。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是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学会应用化学基本概念,从而正确地理解、掌握化学概念。

上一篇:《曹刿论战》的教学设计及评析 下一篇:培养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兴趣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