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古代诗歌的语言美

时间:2022-03-21 06:27:58

品味古代诗歌的语言美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诗歌中鲜活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色彩、动人的情趣、深刻的哲理、丰富的情感,都是通过语言诠释出来的。所以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诗歌的语言更精练含蓄,富有抒情性和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懂得“诗家语”,对作品语言的表现力进行具体、深入的挖掘,品出古代诗歌的韵味,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从而更好地体会作品深邃的意境,让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异彩。

1.音乐美

诗歌是看得见的音乐,中国古代诗歌是世界上最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之一,自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在后来的发展中,它虽然从音乐中分离出来,但仍然具有浓郁的音乐美感。很多古代诗歌都被谱曲配乐,广泛传唱,如柳永的《雨霖铃》等。

2.情趣美

诗歌的情趣美就是诗人与读者之间情感共鸣和思想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境界的体现。清代诗论家袁枚曾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情趣如同一座桥,连通诗人与读者之间的感情,而情趣是通过语言化静为动,化呆板为形象的。例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两句,将小儿无拘无束地剥吃莲蓬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写得饶有生活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

3.哲理美

很多中国古代诗歌充满哲学意味。例如杨万里《过沙头》中的“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并不知晓;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

4.意境美

意境是一种思想感情和生活环境相统一的语言艺术境界。例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中的景物“幽篁”“深林”“明月”,普普通通,人物活动“独坐”“弹琴”“长啸”,更是平淡无奇,但就是这几个平常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空明澄清的月夜竹林之境,蕴含着弹琴长啸之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美,可以抓两个方面。

1.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

品字时要注意形容词、动词和数量词等,此外,叠词也要多加关注。考生在鉴赏时,应该先弄清字词的字面义,再看有无活用现象或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然后分析字词的表达效果。

①形容词。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的“老”和“肥”活用形容词,形象地写出雏莺在风中成长,梅子在雨中成熟的情状,富有动态美。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运用对比手法,色彩明丽,于红绿变化之间,体现了对时光易逝的伤感。

②动词。“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引”“衔”赋予雁和山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遇赦放归的愉快心情。

③数量词。“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极度概括和夸张了黄河之长、泰山之高,气势磅礴,令人神思驰骋。

④叠词。寒山的《杳杳寒山道》:“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杳杳”的悠远感、“落落”的冷寂感、“啾啾”有声、“寂寂”无言、“淅淅”动态、“纷纷”舞状、“朝朝”和“岁岁”的时间。这些叠词使诗歌显得变化多姿又井然不乱,语言明浅如话,诗风幽冷而别具境界,把读者带进一个寒气逼人的冰冷世界,用山高涧深不见天日的感受来表明禅者那种超然物外的自在心情。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刘禹锡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描写了太阳冉冉升起,拨开江上迷雾,淘金姑娘分散在江湾淘沙拣金的场景,揭示了上层社会的首饰金印都是劳动者从沙中浪底淘来的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 本诗语言质朴浅近,准确精练。如“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时间的推移;“满”字写出人数之多,也暗示淘金者的劳动早已开始;“尽”充分揭示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

2.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

诗人的语言各具特色,要准确表述诗歌的语言风格,必须使用相关的名词术语,如朴素自然、平淡质朴、简洁明快、清新明丽、华丽典雅、沉郁顿挫、悲壮慷慨、雄浑豪放、委婉含蓄、缠绵悱恻、婉约细腻、简练生动、明白晓畅、幽默讽刺等。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暮西园 高 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释:晴波即阳光。

请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本诗。

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参考答案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字浅意深。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但抓住绿池、芳草、晴波、雨、菜畦、蝶等意象进行描绘,用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绿水盈盈、芳草萋萋、阳光满池、蝴蝶飞舞的春天美景,明丽的色彩、清澈的水波、勃勃的生机,无不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本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美好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总之,诗歌是语言高度浓缩的艺术精品,虽寥寥数语,却对自然环境、生活经历、人生态度进行生动的刻画,抒发作者的人生情怀、岁月沧桑。用心品味诗歌的语言,放飞想象的翅膀,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深入的品读,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之美,提高鉴赏能力。

(责任编校 曾向宇)

上一篇:我必须全力以赴 下一篇: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