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平等与真爱

时间:2022-03-21 04:15:09

摘要: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同为18到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相同与不同之处。两位作家各自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从主题思想到写作风格表现出两位同时代的女性作家对婚姻的理解和表现。不同的人生使得二人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奥斯汀的手法诙谐幽默,而夏洛特则以坦率富有激情的笔调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命运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但两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是相似的,即良好的婚姻是建立在理解、真爱和平等的基础上的。

关键词:理解 平等 真爱 婚姻 诙谐幽默的嘲讽 充满激情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在前维多利亚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小说家中,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郎特最为有名,其非凡的才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杰出的女性小说家,奥斯汀和勃郎特取材于生活,向读者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人、事和社会环境。二人在婚姻、爱情、妇女地位、阶级等方面有很多的观点是一致的,这些观点通过二人代表作中的主人公表现出来。

简奥斯汀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她一生都生活在乡村,生活安逸,同时也是波澜不惊,所以对于世界的了解也非常有限。作为牧师的女儿,其家教严格,必须遵循一系列纷繁的传统礼教。奥斯汀只能把自己的目光所及付诸笔端,就像开篇提到的那样,女性写小说是受到歧视的,甚至在奥斯汀的家里也是如此。她只能为自己的兴趣而写,自娱自乐。这一点解释了奥斯汀作品中随处可见的诙谐幽默。

简奥斯汀文中的女主人公需要顾虑到很多东西,因此不可能有过于炽烈的感情。在《傲慢与偏见》一书中,伊丽莎白就表现出这样的倾向。她只知道自己很幸福,却没有确切体味到究竟如何幸福。

而与奥斯汀不同的是,勃郎特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挫折和不幸。勃郎特父亲同样是一位乡村牧师,但生活却比奥斯汀困苦。勃郎特爱上了学校的一位老师,这种深深的却得不到回报的感情几乎让她崩溃。她一生都遭受病痛的折磨。在她的作品中能感觉到一种孤独甚至绝望和内心的斗争。我们可以在她的作品之一《简爱》中发现很多她自己生活中的影子:慈善学校,海伦的死,作家庭教师,罗切斯特和简爱之间的爱情。事实上,勃郎特是最早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付诸笔端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中并无夸大。正是大量的真正的人生经历使得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惊人的魅力,成为伟大的作品。

在《简爱》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识一直在激烈地斗争着。她爱自己的主人,却无法忍受作他的情妇。当她被迫离开的时候,她内心的每一根神经都在震颤,挣扎着要主宰她的意志,正如勃朗特在27章里描述的,“一只炽热的铁手抓住了我的要害。可怕的瞬间充满了斗争、黑暗和燃烧!再没有谁能获得比我得到的更好的爱了,如此爱我的他又正是我深深爱着的。可我,却不得不拒绝爱我和我爱的人。一个凄凉的字眼概括了我无法忍受的责任‘离开’”[1]。读到这里,每位读者都会被这挣扎的心灵和激荡的情感深深打动!

珍视爱情、理解和尊严

两部作品的相通之处在于:小说的主题都是婚姻――幸福的婚姻不是以名、利或各种诱惑为基础,而是爱情和平等。

奥斯汀和勃郎特非常强调爱情。这里的爱情不是指因为外表的吸引而产生的肤浅的爱慕,而是对对方的性格、脾气、思想和感情的完全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深刻的感情。达西英俊而富有,但这些表面的吸引并没有打动伊丽莎白。相反在伊丽莎白的眼中,达西一无是处。

第一次求婚遭拒之后,达西消除了伊丽莎白讨厌他的那些原因,而伊丽莎白也无法继续无视达西的存在。“当他们再次相遇,达西已经是一位亲切的绅士,伊丽莎白的心逐渐被感动。她开始理解到,他无论在个性方面和才能方面,都百分之百是一个最适合她的男人。纵使他的见解,他的脾气,和她自己不是一模一样,可是一定能够叫她称心如意。这个结合对双方都有好处:女方从容活泼,可以把男方陶治得心境柔和,作风优雅;男方精明通达,阅历颇深,也一定会使女方得到莫大的裨益。”[2]在第59章中,当父亲质疑两人的爱情时,伊丽莎白“非常认真、非常严肃”地回答说,达西对她的感情“决不是一朝一夕生长起来的,而是搁置了好几个月考验出来的”。她爱达西,并不是因为可以穿高贵的衣服,或者乘华丽的马车,而是因为他“种种优美的品质”。[3]

那简爱呢?罗切斯特长得很丑,年纪也比简爱大很多,但是简爱看到了罗切斯特那颗博大火热的心而深深地爱上了他。“我相信他跟我是一类人,我敢肯定。我觉得自己跟他很相似。我懂得他的面部表情和举止。虽然地位和财富把我们阻隔开来,但是在我的脑子和心灵中,在我的血液和神经中却有种东西让我们的心灵彼此相连”[4]。“他态度很随便,不会让我受到拘束和折磨,他对我真诚、友好、热情,让我觉得很亲切。有时候我觉得他更像是我的亲戚,而不是我的主人”[5]。“那现在我眼中的罗切斯特先生还丑吗?不,读者。感激的心情和许多愉快而亲切的联想,使他的脸成了我最喜欢看见的东西。有他在场的房间,比生了最明亮的火还要让人高兴”[6]。“但是我相信,他的忧郁和粗暴,还有以前道德上的过错(我说以前是因为他现在似乎已经改正了),都是跟残酷的命运分不开的。我相信,比起那些由环境造就,教育培养命运鼓励出来的人,他本质上有更好的倾向、更高的原则和更纯洁的品味。我觉得它有杰出的品质,只是现在给糟蹋了,乱成了一团。我不否认,我为他的悲伤而悲伤,不管这些悲伤是为了什么,而且我愿意尽我所能去安抚它”[7]。显然,吸引简爱的不是罗切斯特的外表或其财富,而是他的性格。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两部小说中对于婚姻的态度是一致的――理解和爱情比外貌和财富重要的多。

然而,简爱的爱情与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是不一样的。她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中充满了悲欢离合。作者通过两人之间的感情冲突阐述了自己的爱情观――强烈的感情才是真爱。简对于对方的兴趣的第一反应表现出作者勃郎特是多么看重良好关系中激情的重要性。

勃郎特对“真爱”的要求尤甚于简。当圣约翰向简求婚时,简拒绝了。“如果成为他的妻子,我就要时刻在他身边,总是受到束缚,随时遭到阻拦。我天性的烈火也要被压迫的很小,即使这受到监禁的火把五脏六腑都烧焦了,也只能在心里燃烧而永远不能发出叫喊,这真是让人无法忍受”[8]。很显然圣约翰并不符合勃郎特的真情标准,因为一旦简嫁给了他,简的激情会衰减直至消失。而当罗切斯特第一次表现出对简的好感时,简的反应是不同的。“‘我第一次见到你时,就从你的眼睛里面看出来了。那表情和笑容不会’(他又停下来)‘不会,’(他匆忙说下去)‘无缘无故让我从心底里感到喜悦。人们常谈论天生的同情心,我听说过有善良的神怪,最荒谬的神话中也是有真理的。我珍爱的救命恩人,晚安!’”[9]。看到这里我们似乎能感觉到罗切斯特在表达对简的感情时的前言不搭后语。而此时简在表达自己感情时的不顾一切恰恰表现出了这种不同。

珍视婚姻中的平等

两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证据证明两位女性小说家对于婚姻中的平等地位的珍视。《傲慢与偏见》31章中,伊丽莎白在弹钢琴,达西“从容不迫地走到钢琴跟前站住,以便把演奏者的美丽的面貌看个清楚明白”。伊丽莎白转身对达西说:“达西先生,你这样走过来听,莫不是想吓唬我?尽管你妹妹的确演奏得很好,我也不怕。我性子倔强,决不肯让别人把我吓倒。人家越是想来吓倒我,我的胆子就越大。”达西听出了其中的夸张,但伊丽莎白所说的并不完全是夸张。伊丽莎白不希望自己的“意志”受到别人的控制,也不会承认女性的地位是从属于男性的。达西在意识里读懂了伊丽莎白的话,任何的亲密关系都是以平等为基础的。尽管达西在他求婚的方式中并不承认这一点,但在伊丽莎白进一步审视达西性格的时候,达西已经含蓄的表现出来这一点了。

对于简爱,我们也能从书中轻易的发现很多例子。事实上,简爱不附属于任何地位、力量或者财富。在桑菲尔德,简爱发现罗切斯特与自己有着共同的观点和品味,同时对自己坦率友好,因此而爱上了罗切斯特。“他态度很随便,不会让我受到拘束和折磨,他对我真诚、友好、热情,让我觉得很亲切。有时候我觉得它更像是我的亲戚,而不是我的主人”[10]。她甚至对英格拉姆和英格拉姆与罗切斯特的关系不屑一顾,“这种情况虽然会令人绝望,但却无法冷却或驱逐爱情。读者啊,如果像我这样的女人敢于嫉妒英格拉姆小姐那种身份的女人,你也许会觉得,这种情况会在我心中引起极大的嫉妒吧。但是我没有嫉妒,或者说几乎没有嫉妒,我所受的痛苦并不能用那个词来形容。英格拉姆小姐并不值得嫉妒,她太低下了,无法激起这种感情。原谅我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话,可我真的这么认为。她爱炫耀,却没有诚意;她外貌美丽,多才多艺,却思想肤浅,心灵天生贫瘠,在这样的土地上不会自然地开出鲜花,没有什么自然结出的果实喜欢这样的土地。她并不善良,也没有独创性,只知道搬弄书本上的大话,却从没有自己的见解。她鼓吹高尚的情操,却不懂得同情和怜悯,也不温柔和真诚。”[11]。在小说第24章中,罗切斯特问道:“‘哎,简,那你要怎样呢?…… 我知道,你还要提一些特殊条件,是什么条件呢?’‘我只想要内心轻松,先生,不想被大量的恩惠压得透不过气来…… 你什么都不用给我,除了……’‘除了什么?’‘除了你的尊重’”[12]。

简爱想要的不是地位、金钱或者权利,而是平等与“尊重”。看看下面这一段吧。“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财富,我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很难离开你一样。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13]。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对傲慢的卡瑟琳太太说“他是绅士,我是绅士的女儿,所以我们是平等的。”

奥斯汀和勃郎特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直接表达出两人同样的观点――平等。

奥斯汀和勃朗特,凭着各自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厚的写作功底成功的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光辉形象。她们是真正的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小说家。

参考文献:

[1]连杰,《简爱》,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6

[2]王科一,《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2006

[3]王科一,《傲慢与偏见》,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2006

[4]连杰,《简爱》,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6

[5]连杰,《简爱》,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6

[6]连杰,《简爱》,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6

[7]连杰,《简爱》,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6

[8]连杰,《简爱》,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6

[9]连杰,《简爱》,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6

[10]连杰,《简爱》,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6

[11]连杰,《简爱》,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6

[12]连杰,《简爱》,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6

[13]连杰,《简爱》,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6

上一篇:浅谈内蒙古土地复垦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下一篇:浅论钱钟书和他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