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劳动工资统计

时间:2022-03-21 03:46:55

浅析企业劳动工资统计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在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为改进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提供思路。

关键词:劳动工资;统计;问题;对策

工资统计主要内容是将企业或单位将人力的调动和投入,企业的结构和配置,经营效益和员工的工资水平进行科学的统计。为今后的优化配置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数字信息和科学依据。

劳动工资统计资料则是完善政府监督职能。加强政府对整个社会宏观调控,促进社会上的企业共同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当中合理竞争的一项重要环节。在大中型企业当中,一般大致会分为总公司,分公司以及下属部门等机构。而小型的个人企业也离不开管理及分配。由此可见,能够建立完善而规范的劳动工资统计资料的搜集方式,做好劳动工资统计资料的记录,整理,汇总和核实。对于公司的领导制定本公司今后长远的发展策略和政府部门对此公司的宏观调控和监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形势下,劳动工资统计备受社会各界质疑,质疑的背后有不理解,有怀疑,有误会。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社会质疑,分地区、分行业职工收入的差异导致民众对平均工资数据的错觉。除了统计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以及单位多带来的影响外,还有我们制度上面存在的缺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当前劳动工资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指标太复杂。

劳动统计涉及到人员和收入的概念,无论是人员,还是收入划定,均比较复杂,存在较多的模棱两可的状况难以界定。劳动统计指标概念的复杂本身增加了填报的难度。为此,国家统计局、省、市、县各级统计部门每年做大量的解释说明,发放问题解答,接受各种咨询。报表填报容易出错,质量不高。

1.2覆盖面积小。

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仅是城镇以上单位的在岗职工工资的平均数据,没有包括城乡私营和个体。民众质疑主要来源于统计范围的不全面。

1.3缺乏适用性。

劳动情况指标多年来没有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改革的深入,新情况日益增多,指标越来越不能满足各单位企业和政府需求,如下岗职工再就业、社区就业、特殊人群收入等反映热点、焦点问题的指标,这些都不在劳动工资调查指标范围内。劳动统计社会反响表明,单纯的劳动报酬总额、从业人员总数、平均工资数据等指标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各界的需求。

1.4数据质量难保证。

劳动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单位,并且涉及到单位的会计、人事、统计、管理等多个部门,同时它又是多种费用征缴的基石,这就为保证劳动统计数据质量增加了难度。

一是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迟报、漏报和拒报现象严重干扰了统计数据质量。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上报率低,企业报送报表不及时,造成统计数据无法准确及时。

二是部分企业单位试图减少税费征缴,造成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等数据普遍偏低。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五大保险的征缴.政府相关社会性管理费和各种基金的征收.如民政基金、残疾人基金、工会基金等都由同级政府规定以劳动统计报表中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为征收依据。出于利益关系和现实负担的考虑,大部分的企业单位都不愿如实填报。

三是基层劳动工资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指标含义不理解.统计口径不清楚.直接影响了统计报表的数据质量。劳动工资报表制度上规定.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商接支付给全部职-下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不论是计人成本还是不计入成本,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不论是单位自筹资金还是上级下拨的资金.均应列入工资总额计算的范围。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单位经营管理的多样化,职工从单位获得报酬名目多、标准多。发放渠道多,很多单位并没有将工资表以外的和以实物形式支付给单位职丁的全部劳动报酬计人工资总额。出现丁资总额严重漏统漏报现象。

1.5企业统计工作基础薄弱。

一是企业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

二是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企业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冈此。统计人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在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下岗的较多。

三是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他1: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没有系统学习统计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

2针对劳动工资统计出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2.1尽快明确调查范围。

针对调查范围不全面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全口径调查方法,给质疑的公众一个合理解释。

2.2按照合理分组公布数据。

由于分行业、分地区的较大差异。使得公众对平均工资的概念造成错觉,建议国家公布平均工资数据应该按照合理分组统一公布,减少公众错觉。

2.3建立完善的劳动工资指标概念迫在眉睫。

指标的概念内涵需简化、标准化,以减少理解方面的偏差。特别是工资总额包括的内容和不包括的内容、与其他专业如工业相关容易混淆指标的区别等。

2.4细化人员分组情况。

劳动统计社会反响表明,单纯的劳动报酬总额、从业人员总数、平均工资数等指标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各界的需求。迫切需要增加有关不同行业、不同劳动岗位、不同的人员级别等方面的细化内容。增加热点、焦点如失业、下岗再就业等问题。

2.5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

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财政全供单位劳动现象在一年内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工资发放较为规范和有依据可查,建议财政全供单位可让财政部门提供有关数据,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单位可由人事编制部门提供资料,还可协调工资的银行部门,按期统一上报统计部门。

2.6针对企业。

建议采取一套表制度,保持各个专业统计体系之间的协调性,在现行各专业的报表中使用通用的劳动工资报表,通过各专业随专业报表收集汇总劳动情况数据。劳动统计从专业统计收集资料,这样既能节省人力、减少工作量。避免出现基层单位报表多乱杂现象,又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

此外,为了保证从源头上提高劳资统计数据质量,一定要加强劳资统计基础工作,要求基层单位建立统一的劳资统计台账,健全与劳资统计资料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和凭证等统计基础工作。同时加强对劳动工资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包括统计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一年保证不少于一次以上,要努力增强同基层统计人员的沟通。要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制宣传和教育.使全社会人人了解《统计法》,自觉遵守和维护《统计法》,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统计执法力度,对统计违法行为严厉查处,从而教育一片,才能有力地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

3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调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和收入分配多样化。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必须在满足国家劳动统计需要的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因此,改革劳动统计调查方法、扩大调查覆盖面,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的劳动力资源状况以及劳动就业、再就业情况。提高劳动统计数据准确应是当前劳动工资统计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值得各级工资统计工作者去思考、探索。劳动工资统计资料意义重大。要做好统计相关的基础工作。保障全体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改革初浅思考》浙江统计

[2]赵冬襁《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存在问题及对策》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06

[3]尚学军《劳动工资统计中的问题与思考》北京统计与管理.2005.06

上一篇: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探析 下一篇:安娜与戏中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