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上的应用

时间:2022-03-20 11:31:45

“合作学习”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上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起了《多媒体技术》这门专业课。由于该课程属于新兴课程,“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便成了教学者们急待探索和解决的一个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合作学习”策略对于《多媒体技术》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是个不错的选择。

关键词: 合作学习;多媒体技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0-689-02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Class

SU Chuan-yi

(Xiamen Electronic Vocation School, Xiamen 361009, China)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more and more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opene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urses. Because the courses are new, "How to choose a suitable teaching strategies" has become a urgent problem for teachers to explore and resolve.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the strategie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 good choice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strategies

1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发展越来越快,紧跟其发展的步伐并将其中最先进的技术进行推广和普及成了各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之一,对此我国很多的职业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笔者正是这门课的教学者之一,并在两年多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合作学习”策略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现探讨如下。

2 “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研究的代表人物美国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根据定义他们将合作学习的因素分为五项,即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个体责任、人际和小组技能、小组自评。

上述五项因素中,“积极互赖”指的是学生们要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这样到了“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中便要求学生们相互鼓励和支持,彼此为取得良好成绩、完成任务、得到结论等付出的努力。“个体责任”指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同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最后两项“人际和小组技能”及“小组自评”则是对小组各成员的相互配合能力和小组整体的自我评价能力提出了要求。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合作学习”较好的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单向传递的方式,而且将关注点放在了全体学生的身上,要求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进步,非常适合我国当前大中专院校的教育要求。

3 《多媒体技术》课中应用“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中《多媒体技术》课的主要任务都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知识,具备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有关多媒体的相关知识,掌握多媒体数据的特点和基本处理方法,掌握应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技能,具备应用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简单多媒体应用软件的能力。从任务和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们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多媒体技术自身的特点和职业院校学习者的特征刚好十分吻合“合作学习”的操作条件,使“合作学习”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成为可能,理由如下:

3.1 “合作学习”提倡学生的自主性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声、图、文、视频等多种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并成为一个独立系统的技术。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不仅有计算机技术,更有系统论和美学等。一般《多媒体技术》课的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约60课时左右,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上面所说的相关知识,仅仅在课内显然是不够的;因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其在课外也能积极学习便成了该课成败的一个关键,而“合作学习”恰好提倡的就是学生的主动性。

3.2 “合作学习”能提供给学生行动目标

《多媒体技术》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在上课的时候更多的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一些任务和目标让其动手去完成,“合作学习”则正能提供这些目标。

3.3 “合作学习”强调相互促进

职业学校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表现欲比较强,但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帮助的平台,而且由于有“小组自评”这一小组间相互竞争的动力,也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可能。

4 应用实例

合作学习一般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 确定学习的内容和任务;2) 小组设计,研究小组学习的规模,划分学习小组;3) 安排课堂,学习小组的成员面对面交谈,讨论学习材料,并承担相关的学习责任;4) 开展学习活动,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并把各自的学习成果整合;5) 向全班提交小组的学习结果,总结、评价各组学习,必要时对各组学习进行补充讲解。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内容和职业院校学习者的特点,本人调整了上述步骤,在学期开始之初便进行了分组,分组以学生前期自由搭配和教师后期整体调整相结合为原则,每组5至6名同学,共8组。然后教师根据整个学期的教学时间将课程化分为6个教学模块,内容和时间(以总60课时为例)安排如下表:

对于每一个教学模块,又根据内容的多少划分为1至3个学习目标不等,其中一个学习目标即一次“合作学习”的小组任务。确定好任务后,“合作学习”按如下步骤进行:

1) 安排课堂,集中讲授必要的前期预备知识,布置任务;

2) 小组成员间互相分配任务,各自学习并力图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3) 小组成员间对各自学习成果及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交流并加以整合;

4) 各小组进行课堂上的作品展示、自评及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体评价。

以上表中第2个学习模块 “图形图象的获取与处理”为例,本人先将其化分为两个学习目标“图形图象的获取”和“图形图象的后期处理”。其中,前一个学习目标安排4个课时,而后者安排6个课时。当以“图形图象的获取”做为一次“合作学习”的小组任务时,先在课堂上用一个半课时的时间给同学们介绍图形图象的概念、区别及获取图形图象的若干途径,然后用半节课的时间布置小组任务并要求各小组当堂分配组内任务。第2个课时结束到第4个课时开始(其中包括第3个课时)这一段时间主要留给同学们自由学习、完成各自任务以及相互间的交流和整合。最后一个课时进行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展示,老师评分并给出积极性评价。

5 应用效果及反思

本人尝试着按照上述思路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合作学习”教学,之后用个别谈话的形式对同学们进行了效果调查,发觉大部分同学反映良好,“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空间”,但也存在若干不足,如下:

1) 由于职校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有些同学在自由完成各自任务时会产生应付的思想,并没有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

2) 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指定任务给某些懒惰的同学以偷懒的机会;

3) 由于是初步尝试,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并没有控制的很好,小组完成的一些任务并不能统一起来,造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资源浪费。

总之,要想在我国大力普及和推广多媒体技术,相关教学策略的应用是必要的,“合作学习”是个比较合适的选择,但如何将它进一步的在《多媒体技术》课中应用好还有待于相关教学工作者们的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 曾琦.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 学科教育,2000(6):8-13.

[2] 王桂香. 合作学习的适用误区及探析[J]. 教育科研,2008(3):30.

[3] 李维杰,徐帆.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简明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基于LabWindows/CVI的虚拟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 下一篇:VB.NET与EXCEL进行数据处理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