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时间:2022-03-19 01:20:51

如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中学生对于学习的情感体验、对事物看法和态度、自信心的树立,主要在课堂中的学习活动中进行的。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发展尤为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不足与他们的数学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他们的数学学习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离不开课堂的教学,因此,我认为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数学的严谨性、抽象性与中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致使某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困难的情况。如果这些困难得不到及时的克服,容易产生一种“数学焦虑感”或“恐惧感”。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学习的信心,从而不愿尝试挑战,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学习数学的精神,来感染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数学家为榜样,学习他们执著的精神,使学生明白到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数学,从而唤醒学生自身的潜力,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必胜的信心。

科学实验研究证明,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的身心活动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学习充满信心,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事物演示、播放动画、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置于悬念之中,使其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促使他们去探索知识。而他们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他们自信心形成的.过程。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与实践的方式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最应体现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重使学生体验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课堂教学中应少一些对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学习,多一些结论形成的探究性学习。充分让学生多动手感悟、归纳发现、总结。

合作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智慧性对话的过程,合作学习中的独立思考事实上就是学生与知识点的对话;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规定了每位学生必须认真地倾听和准确表达,把合作引向深入,使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合作学习得到充分的培养。

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是激发他们以更大热情投入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要求。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理解和掌握。老师应相信学生的能力,每一次动手操作、每一次回答、每一次练习都给予学生成功的快乐。

激励性评价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发言时,教师总会插嘴补充:“你说的是……”“你的意思就是说……”。正因如此,尽管每个学生说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变得明朗了,但其发言者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相互联系、课堂生成却没有出现,教学陷入一对一的“冷场”。教师对学生的一次次发言进行了一一附和、一一概括、一一评价,这种不恰当的介入,是教师倾听了学生的发言不符合自己的预设,急了,干脆婉转替说了而造成的。教师的这种“倾听”方式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其实,教师在课堂的倾听,是课堂中对话的开始。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回答得很好,通过引导挖掘学生的才智,为塑造自信心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在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要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隋绪态度;既要讲究规范得体,又要真正创设一种让学生身心感到安全的教学氛围。一句“你的解题方法真妙”“你真会动脑筋”,或许是一个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一下饱含亲情的抚摸……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激励下,每个学生学得都兴趣盎然。努力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能欣赏别人,有会欣赏自己,能大大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当然,教师的赞赏与激励不能泛泛使用,否则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情感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在人的学习中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他们成为学习的强者。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五中学)

上一篇:由“失败的师爱”所想到的 下一篇:当前山区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情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