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控制的探讨

时间:2022-03-19 11:55:20

基于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控制的探讨

【摘 要】路基是公路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的施工质量会影响到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基;填土压实;排水施工;防护工作

路基是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证公路路面质量的重要基础, 对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施工人员必须掌握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才能保证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 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1.公路路基建设中的表土处理

路基施工必须首先将施工场地清理干净,包括垃圾、草木和乱石等的清理、表土的清除与安置及残渣的处理等工作, 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就是对表土的处理。

1.1表土存放

鉴于工程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必须做好对于工程周围区域的恢复, 使其获得原有的状态及面貌,再交还给业主。而且,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由承包商所造成的损坏,其责任都是由承包商承担。所以,承包商在处理表土时, 要尤其注意对于表土挖掘深度的控制,并做好表土的独立存放,避免与周围的其他施工材料相混合。

1.2表土使用

安置好的表土一般有两种用途。一是施工过程中用于路堤斜坡的修筑。为此, 施工人员应当按照设计者的设计方案,将表土基进行合理存放及剥除处理,然后撒布于特定的位置;撒布完成后,应对表土进行平整处理,保证表土的清洁平滑,避免其中存有杂草、树皮以及大块石头等杂物。二是在工程竣工之后继续作为耕种用土。为此,施工人员应及时完整地做好回填工作。

2.公路路基建设中挖方与填土压实的控制

施工区域场地清理工作完成后, 应开展土方开挖、填土和压实工作。

2.1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工作主要以设计方案中的具体要求为指导 对固定区域实施挖掘, 并将挖出的土运输至路堤部位或者是其他放置地点。鉴于此土方具有长期形成的天然地层结构,一旦开挖势必会造成地层结构的,继而使地层遭到破坏。所以,施工队伍必须合理选择开挖机械与挖掘方式(应以土质状况、地形条件作为基础)、合理控制开挖宽度以及深度(主要是以土方调配方案及开挖机械、方式为施工指引)。而且,不管是利用纵挖法还是以横挖法进行施工,在进行挖掘之前,都必须严格做好边坡的修筑,以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填土施工

施工单位进行填土施工,关键要做好填料选用,必须以国家公路建设的量化标准(如CBR值)以及路床状况来控制填料的最大粒径及最小强度。以上路床施工中填料选用为例,我国的一级公路及高速公路当前对于填料的CBR值的要求是,面底下部从0cm到30cm的路床部位,填料值必须在8以上。同时,对于特殊的路基, 还要选用特殊的填料,比如,潮湿地区最好用黏质土作路基填料,且其塑性指数应当为18以上,限液在40以上,而天然稠度则在1.1以下,同时可适当掺入生石灰或吸水材料对路基的填料进行改性。

2.3压实施工

我国公路建设标准对于各种路基的施工压实度均有明确规定,比如,高速公路以及一级公路的面底下部从80cm到150cm部位的上路堤,其压实度要控制在95%以上,而路基的基底则应当控制在93%以下;潮湿地区路基则要利用轻型的标准对下路床及更下部位进行压实等。实际压实施工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振动压路机的碾压遍数控制在6到8遍,碾压速度控制在3~6km/h即可,而光轮静压压路机则要将速度控制在2~5km/h;应在路基的填料含水量处于最佳含水量的±2%~5%范围时进行压实;对于小半径的曲线路段进行碾压,适合采取先低后高的顺序,而大半径曲线路段与直线路段则可以采用先边缘后中间的方式进行碾压。

3.公路路基建设中排水施工技术的控制

在当前的公路病害中,排水不畅是极其关键的因素,对路基进行良好的排水设计与施工,是延长工程质量寿命的必要保证。

3.1路面排水

施工人员对路面进行排水设计,可以采用排水管、沥青封土层或碎石盲沟(沿土路肩呈纵横向)进行路面面层的导水设计,也可以采用边沟、横坡或边沟的急流槽将路表水排出路基部位, 还可利用横向排水管、软式透水管或中央分隔带的纵向形状碎石盲沟对渗入中央层分隔带的水进行排泄, 对于桥部位的水则可利用泄水孔进行桥面排水。

3.2防渗设计

路基排水施工还包括对路基进行防渗设计,尤其是对于多雨、潮湿区域的道路施工。具体来讲,可利用横向出水管、可过滤织品以及透水性填料集水沟等在路面边缘构筑排水系统, 再按照上文中路面面层的导水设计, 设置排水管、沥青封土层和纵横向的碎石盲沟等。同时, 在进行横向排水管设置时,设计人员还应当将每一个排水管的间隔控制在10m左右,而横向排水管的直径应为5cm。

3.3地下排水

农田排灌水和地下水会使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受到影响,继而造成路基病害,因此,在进行排水设计时,还应注意做好地下排水。可通过适当提升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为路基底部设计排水边沟的方式,以及将低剂量石灰掺入路基底部并设置一条厚度约为40cm的路基稳定层的方式, 以实现对地下水的适当导出,避免施工中或竣工之后公路因地下水的影响产生病害。

4.软土地基的处理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级公路的发展势头是很迅猛的,而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也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处理好了软土地基,不但能够预防沉降观测控制,同时也能够提高路堤的稳定性。

4.1轻质路堤

在选择路堤的材料对于路堤进行填筑的过程中,轻质路堤是可以降低其自身对地基所能承受的重量的要求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填筑轻质路堤时所选择的材料都是粉煤灰,从进一步的减轻自身的重量。同时还应将路堤的表层用粘质土包裹起来,这样就能更好的保证路堤周边结构的稳定性。

4.2灰土挤密桩

灰土挤密桩主要是被用于软土地区的含水量太大或是含水量太小的区域,如果含水量太大了,那么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大部分的水分吸收,然后再进行工作;而如果含水量太小了,那么就应该想办法先将其湿润,从而有效的保证加固土层时的质量。

5.公路路基的防护

在公路路基的修筑过程中,由于天气因素以及自然环境等外力的因素,公路路基也无法避免的要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那么地层的平衡性也就扰了,因此为了避免破坏底层的平衡,我们就也要采取相应的公路路基的防护工作,其中以下两种防护的形式:

5.1边坡的坡面防护

对边坡坡面采取防护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防止雨水来临时会对路基边坡的表面带来影响,从而提高边坡的稳定新,维持生态的平衡。在进行边坡防护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的一种防护形式就是植被防护,也就是说要多种树、多种草以及多铺草皮。

5.2冲刷防护

对于冲刷防护的工作,通常情况下,我们主要采用两种防护的形式,第一种是直接防护的形式,而另一种则是间接防护的形式。直接防护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设置挡土墙、栽种植物以及搭建砌石等内容,而间接防护的内容则主要包括了建造护林带或是建造顺坝、丁坝等构造物等内容,在确保了这些防护内容被设置完成后,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因雨水、环境等自然的因素对公路路基的施工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从而保证公路路基的施工工作有序、顺利的进行。

6.结语

公路路基是公路建设的基础,由于路桥建设项目要求高,投资大,因此,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较高。我们在以往的路基施工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并获取了一定的经验,但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今后仍需要认真对待路基施工工作,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公路路基的质量控制好,这样公路整体质量便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任战文,张安乐.公路路基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J].科技视界,2012,(5):261-262.

[2]孙颖,孔晓波.公路路基施工管理重点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45.

[3]赵艳红,赵艳玲.论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J].科技信息,2010,(33):341.

上一篇:煤矿机电设备检修与优化分析 下一篇:浅析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及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