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数学题管窥研究性学习的几个视角

时间:2022-03-19 11:14:39

从一道数学题管窥研究性学习的几个视角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以《数学通讯》(上半月)2012年问题征解98为例,展示解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四个视角,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能有所启发.

题目:如图1,过椭圆+=1(a>b>0)的右焦点F(c,0)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交y轴于点M,若=λ1,=λ2,求λ1+λ2的值.

解:设A(x1,y1),B(x2,y2),M(0,y0),F(c,0),由=λ1,知(x1,y1-y0)=λ1(c-x1,-y1),于是y1-y0=λ1・(-y1),即λ1=,同理由=λ2知λ2=,于是λ1+λ2=+=-2,设直线l:x=ty+c,令x=0,得y=-,即y0=-.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1,整理得(b2t2+a2)y2+2b2cty+b2c2-a2b2=0,则y1+y2=-,y1y2=,因此λ1+λ2=-2=.

以上是试题及解答,教学中仅仅照本宣科,不但试题的价值没有完全挖掘出来,而且学生的学习也会倍感乏味.下面我们不妨将思维引向深入,感受解题的无穷魅力.

一、结论的横向类比

以美启真是数学发现和数学创造的一条重要途径,圆锥曲线间有许多共同的或相似的性质,从统一美的角度,我们发现双曲线和抛物线也有类似的结论.事实上,只需将以上条件和解答过程中的b2换成-b2就能得到双曲线也有同样的结论.

结论1:已知过双曲线C:-=1(a>0,b>0)的右焦点F的直线l交双曲线C于A,B两点,若直线l交y轴于点M,且=λ1,=λ2,则λ1+λ2=.

结论2:已知过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F的直线l交抛物线C于A,B两点,若直线l交y轴于点M,=λ1,=λ2,则λ1+λ2=-1.

证明:同原题解答一样,可得λ1+λ2=-2,设直线l:x=ty+,令x=0,得y=-,y0=-,将x=ty+代入y2=2px,得y2-2px-p2=0,于是y1+y2=2pt,y1・y2=-p2,因此λ1+λ2=-2=-1.

二、特殊到一般的拓展

从特殊到一般是数学上发现新结论、创造新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考命题的常用手法,如果将以上条件中的“直线l交y轴(即直线x=0)于点M改为“直线l交直线x=m于点M”,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一般化的结论.

结论3:已知过椭圆C:+=1(a>b>0)的右焦点F的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若直线l交直线x=m于点M,且=λ1,=λ2,则λ1+λ2=.

证明:同原题解答一样,可得λ1+λ2=-2,设直线l:x=ty+c,令x=m,得y=,即y0=.将直线l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1,整理得(b2t2+a2)y2+2b2cty+b2c2-a2b2=0,则y1+y2=-,y1y2=,因此λ1+λ2=.

结论4:已知过双曲线C:-=1(a>0,b>0)的右焦点F的直线l交双曲线C于A,B两点,若直线l交直线x=m于点M,且=λ1,=λ2,则λ1+λ2=.

证明过程与椭圆一样,限于篇幅,从略.

结论5:已知过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F的直线l交抛物线C于A,B两点,若直线l交直线x=m于点M,=λ1,=λ2,则λ1+λ2=.

证明:同原题解答一样,可得λ1+λ2=-2,设直线l:x=ty+,令x=m,得y=,y0=.将l:x=ty+代入y2=2px,得y2-2ptx-p2=0,于是y1+y2=2pt,y1・y2=-p2,因此λ1+λ2=-.

三、一般到特殊的发现

对于结论4和结论5,细心的你会发现,如果取m=-,此时直线x=m即为椭圆或双曲线的准线,此时显然有λ1+λ2=0,于是有下面两个结论.

结论6:已知过椭圆C:+=1(a>b>0)的右焦点F的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若直线l交直线x=-于点M,且=λ1,=λ2,则λ1+λ2=0.

结论7:已知过双曲线C:-=1(a>0,b>0)的右焦点F的直线l交双曲线C于A,B两点,若直线l交直线x=-于点M,且=λ1,=λ2,则λ1+λ2=0.

对于结论5,若取m=-,则直线x=m为抛物线的准线,显然也有λ1+λ2=0,于是有下面的结论.

结论8:已知过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F的直线l交抛物线C于A,B两点,若直线l交直线x=-于点M,=λ1,=λ2,则λ1+λ2=0.

四、问题的逆向思考

原题目中,如果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还成立吗?答案是肯定的,结论如下,限于篇幅,证明从略.

结论9:已知直线l交椭圆+=1(a>b>0)于A,B两点,交x轴、y轴于点N,M,已知=λ1,=λ2,若λ1+λ2=,则点N为椭圆的右焦点F(c,0).

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还会在高考中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如运用结论8,我们能一眼看出2007年福建高考数学(理科)第20题第(2)问的结果.

已知点F(1,0),直线l:x=-1,P为平面上的动点,过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点Q,且・=・.(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2)过点F的直线交轨迹C于A,B两点,交直线l于点M,已知=λ1,=λ2,求λ1+λ2的值.

本文中,我们从特殊中拓展出了一般性的结论,又从一般性的结论中发现出特殊的规律,不但从正面思考了问题,而且从反面得出了结论,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探究的无穷乐趣.总之,数学学习,不要就题论题,要学会对试题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加工、拓展、探究,从纵向到横向,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从正面到反面,从知识到方法,以点带面,以一当十,让自己“既看到树木又见到森林”.

上一篇:V形启发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托尼·莫里森《爱》中的空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