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胃镜数码成像诊断早期胃癌的体会

时间:2022-03-19 11:12:18

电子胃镜数码成像诊断早期胃癌的体会

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胃癌的死亡率和提高存活期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经电子胃镜数码成像检查的人群中,检出并经病理和手术证实微小胃癌13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4年间共检9793例,检出微小胃癌13例,检出率为0.13%,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49~71岁,平均45.6岁;主要表现: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疼痛,纳差,上腹部饱胀不适;无呕血、黑便、消瘦、贫血等症状。病史1个月~6年。均为一次电子胃镜检查确诊,并同时取病理或手术证实。

1.2 仪器方法 电子胃镜为FUJINON200数码影像工作站(南京长城信息有限公司)。病变部位取活检前记录,存储成像,活检送病理。

1.3 电子胃镜诊断 隆起型(Ia型)4例,可见轻度隆起,表面呈桑椹状,边缘不齐,黏膜色泽发红,其中一例周围黏膜有出血点;平坦型(IIb型)3例,可见黏膜粗糙,边缘不规则,色泽略灰白。周围黏膜均有斑点状出血;凹陷型(IIc型)6例,可见黏膜呈小凹陷或糜烂,表面污秽,粗糙不平,呈颗粒或虫蚀状,其边缘不规则,界不清。有的在中央凹陷处有色泽变化。多数成孤立型,钳夹时感质脆易出血。

1.4发病部位及伴发病变 胃窦部6例,胃角2例,幽门5例。13例中伴有中度萎缩性胃炎2例,重度萎缩性胃炎3例,4例有肠化生。

1.5 病理分型 腺癌4例,未分化癌2例,黏膜癌3例,印戒细胞癌4例。癌灶局限在黏膜层8例。

2 讨论

2.1 重视黏膜病变的识别 保持胃内洁净和视野清晰,对识别病变黏膜非常重要。镜检前禁食4小时,不能饮水服药;不需服地卡因胶浆、消泡剂等;避免胃黏膜沾染刺激。微小胃癌病灶小,黏膜病变大多不十分明显,多为早期胃癌,由于光纤镜像分辨率低,已往漏诊误诊较多。电子胃镜图像放大清晰,分辨率高,为微小胃癌的镜下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2.2 提高黏膜活检准确性 掌握电子胃镜活检技巧,熟悉微小胃癌的镜下特征,是提高微小癌灶“一钳”癌检出率的关键。镜检时切忌留死角和盲区,要特别注意胃小弯,幽门管,胃角切迹部位。不要遗漏微小病灶,将镜身旋转或侧视隆起病变较为清楚。活检要领:①调好镜头角度,适当冲洗吸引,镜头适当贴近病变部位,使病灶暴露清楚,位于活检的最佳部位。②镜头距靶的黏膜3cm左右,争取活检首钳成功,因活检或碰创黏膜时极易出血,掩盖病灶;影响视野和活检部位的准确。③隆起型病变咬取其顶端部位;凹陷咬取内侧边缘部位。④钳取黏膜标本的体积要够大,标本过小过浅都影响病理结果;活检数量与阳性率成正比,活检黏膜标本4~6块阳性率可达100%。

2.3 放宽胃镜检适应症 大多数微小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或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上腹不适,腹痛腹胀,纳差等消化道症状。病人往往忽视,许多人对胃镜检查存有畏惧心理,错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电子胃镜黏膜活检是确认微小胃癌检出率的最佳手段,放宽电子胃镜检查的适应症对提高微小胃癌检出率至关重要,据报道日本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50%。我国一直为10%左右。我们建议放宽电子胃镜检查和黏膜活检适应症,尤其镜检时凡发现黏膜病变者常规做黏膜活检,以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2.4 内镜医生动作要领 镜检时须轻柔仔细按部就班,切忌遗漏。内镜医生动作粗暴可引起受检者恶心和胆汗返流,甚至胃痉挛,视野不清。严重影响第一钳的准确性;按部位顺序观察:食道―贲门―胃底―胃体―胃窦―胃角―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升部―降部。尤其重视黏膜凹凸和色泽变化,善于捕捉微小病灶,不可匆忙进退,疑为恶性病灶者应常规活检并短期内复查。

2.5 电子胃镜数码成像 由于电子胃镜镜像高度清晰,图像放大,黏膜病变较易发现。数码成像微机存储,便于会诊讨论和病变部位动态观察。笔者认为随着电子胃镜数码成像的普及,鼓励人们参与胃镜筛查,更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重视以上诸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可超出50%。

(收稿日期:2006-07-08)

上一篇:334例颈椎片X线表现分析 下一篇: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定飞行人员左室舒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