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姐》和《桃姐》

时间:2022-03-19 01:43:03

2103年,有一部口碑甚佳的国产文艺片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它就是郝杰执导的《美姐》。其实它真正的生日应该是2102年,只不过恐惧于电影市场的“好大欺小”,只有区区100万投资的《美姐》彼时甚至没敢奢望有进入院线的愿景。这让恰好在这一年问世的《桃姐》成了中文电影中文艺片的代表,同样收获了诸多好评。

《美姐》和《桃姐》其实纯属名字的巧合,即便是都属于文艺片,也没有太多的可相比之处。不过文艺片的话题或命运似乎总是绕不开的。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作为主流文艺形式的电影恰恰正在日趋单一地好莱坞化,这无论如何都不能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来安慰自己。

《美姐》毫无疑问没有什么卖相。这并不能怪导演。其实许多导演并没有占领市场的欲望,这实在无可厚非。谁都愿意拍点儿自己心里的东西,喜欢的,或是身边自己看的上的人喜欢的。千辛万苦拍了一部电影,还要去豁出力气甚至是金钱叫卖,吹胡子瞪眼,拍腿擂胸地叫卖自己的作品——如同当年北京大街上卖大力丸的“武术家”,绝对算不上什么有品味的事,更何况是作为艺术家的电影导演。比较聪明的当然是卖到海外去,在那里利用文化差异,制造出点可咀嚼的话题。只是落叶终须归根。作为中国导演,谁不愿意在自己的同胞中获得认同呢。

不过《美姐》由于受到专家们口碑的鼓励,最终还是努力叫卖了一把,但效果却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而且由于其“叫卖”内容的“不堪”,估计其实让电影本身甚至有点“受伤”。其实细想一下,其宣传中那些叫卖点——或的暗示也是本片中所有的,作为一种商业化的“唯一卖点”,这让人也无可厚非。但它让人醒悟到的,倒是这些东西的确难以撑起一部文艺片的文艺性。

应该说,《美姐》并不是主打的。它是历史的,民间的,地方的,同时才是有着人的七情六欲的。而它的卖相的不好,也正在于它的这些“老”——有观众称赞它让人想起了《西西里美丽的传说》中青少年性的启蒙,应该是很有道理的。只是这更让人意识到这两者之间所不具备的可比性和竞争性。后者如童话般的梦幻和其特定的国际性背景,让托纳托雷足以让观众享受一种梦想。

换句话说,电影的品质除了人人皆知的种种,还有一种重要的当代的文化性。农村题材,对于正在飞奔着进入都市化的中国新一代观众已经是完全隔膜;精彩绝伦的二人台固然看着让人血脉喷张,但不可能取代好莱坞数字影像创造出来的那些磅礴而来庞然大物。至于来自民间的那些的重新发现,当然属于自然而令人信服,只是这些大众文化中的种种品质,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如美国的剥削电影中就已经被剥削殆尽了,并不属于什么真正改变电影命运的东西。“高端、大气、上档次”这句时下流行的不知是褒还是贬的话语,或许是当代电影不得不具备的某种品质。

那么不妨说一下《桃姐》。其实比起《美姐》的时代大背景和一家差不多四个如花似玉的女性和男主人公铁蛋一生的“艳遇”,《桃姐》实在是平淡无奇。这甚至可以从两片的英文片名中看的出来。而其朴素和平实到甚至在电影中找不到什么惊人的情节,甚至转折的高潮,它甚至远不如当年杨惠珊主演的台湾电影《玉卿嫂》——那部同样是一个关于大家庭中的女仆和少爷之间的故事。但不知是不是许鞍华的名气,让《桃姐》至少在威尼斯、金马和香港金像奖上都赚得了无数口碑——其实,许鞍华未必真有这么大的气场,而安静和平淡的《桃姐》的魅力,显然是来自于其内在的人文性主题,它至少是更为国际化和当代性的。而接下来,《桃姐》其实也是颇为照顾市场的观感的。它其实具备了当代电影中一个最大的卖相,即明星:刘德华和叶德娴,两位颇具人气的明星和出色的表演,让这部都市题材的剧情电影至少较为靠近眼下观众们对电影的潜在认知,当然这也让两片的投资规模无法同日而语。顺便比较一下,有意思的是,两部影片中都有主人公们“表演职业”的背景,只是一个是民间的二人台,另一个则是更靠近当代的电影。

其实,我也不相信《桃姐》能够在电影院线里大放异彩。文艺片总是文艺片。但文艺片并不是不去争取自己的卖相。而这种卖相也有着自己的“国际惯例”。就如美国这种商业电影的孕生之地,其实看看差不多几十年来至今的奥斯卡评选中,每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那些并非大制作的所谓“文艺片”依然多如过江之鲫,而且不得不说其大部分也都非常平淡、安静。但其内涵中所包含的人类共同的主题,或家庭,或爱情,或醒悟,或成长,几乎是一成不变地吸引着大明星们的加盟,同样也吸引着观众。

电影需要很多的品质。《泰》放在北美市场上卖了不过几万美元,相信还是中国观众撑起来的。原因当然跟中国的动作片包括喜剧还没有什么国际口碑有关,其实细想一下,其从选材到整体质量实在是山寨级的。鲁迅先生日记里曾记载了其当年就绝对不看中国电影,原因是觉得中国电影的质量实在粗陋不堪。而我相信这些不堪不仅是影像的制作品质,也一定包括电影诸多内在的品质。责任编辑/辛加坡

上一篇:实在人黄达亮 下一篇:《特殊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