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横向和纵向边界的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时间:2022-03-18 11:32:54

基于横向和纵向边界的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按照卡布罗的观点,企业边界可划分为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本文沿着企业边界理论发展的脉络,从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两个角度,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企业边界、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下的企业边界、企业能力理论的企业边界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以期能够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边界 横向边界 纵向边界

自亚当•斯密开创古典经济学以来,对企业理论的探讨持续不衰。企业为什么会产生、企业的边界如何决定等许多经典企业理论难题一直困绕着经济学家们,并激励他们努力寻找其中的答案。古典经济学家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看成一个“黑匣子”,把企业抽象成一个由投入到产出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因而将企业定义为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生产经营性组织。企业边界的决定对于企业长期规划和决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按照卡布罗的思路,将企业边界划分为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横向边界主要是指一个企业生产特定产品的数量及其生产产品的种类,而横向边界是指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本文对比较经典的理论流派进行了研究,分别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企业边界、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下的企业边界、企业能力理论的企业边界和权力企业边界的影响进行梳理,从而归纳出企业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的影响因素。

企业边界理论回顾

(一)企业边界的早期研究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阐述了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理论。他认为市场范围的扩大导致劳动分工的扩张,而劳动分工的扩张会带来劳动生产力的增加。劳动生产力的增加会进一步扩大市场范围。穆勒从节约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角度论述规模生产,探讨大规模生产的优势。马歇尔认为企业与市场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企业和市场代表不同的分工形式。企业的边界位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处,当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达到了最佳规模。

(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企业边界

科斯是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认为价格机制不是唯一资源配置方式,企业也是协调资源配置的手段,企业最为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从而较为成功地对企业这种组织形式的存在原因进行了解释。他引入交易成本概念,将企业组织的边界归因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内部组织协调成本的比较,在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的双重共同作用之下,企业倾向于扩张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威廉姆森继承了科斯关于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的观点。将决定市场交易费用进而决定企业边界的因素划分为交易因素和人的因素两类,并总结出了“威廉姆森范式”的理论构架。他还提出了资产专用性的概念,指出企业为规避 “套牢”风险,会产生纵向一体化、“内部化机制”等防范机制。因此,纵向一体化就是企业组织的扩大会逐步取代市场交易和横向一体化的过程。

格罗斯曼和哈特发展了威廉姆森的想法。他们在指明市场交易可能带来的费用的同时还分析了企业合并可能带来的费用。合并费用是指被控制的一方由于被合并导致权力的减少所带来的费用。从而,交易费用和合并费用的权衡决定了企业的离合。

克雷普斯将买卖双方之间的“声誉”引入企业形成理论。 “声誉”可以减少交易费用,“声誉”的建立并不需要双方保持长久的交易关系。只要有一方长期存在就足以使“声誉”发挥作用。这个长期存在的一方就是“企业”,“声誉”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减少交易费用。

(三)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下的企业边界决定

由于实际经济现实的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等影响企业利润水平的因素难以明确界定,因此有必要引入预期概念,将利润最大化发展为预期利润最大化,这样企业的边界也就由预期利润最大化决定。以奈特、阿罗、罗伯茨、米尔格罗姆、钱德勒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正是在此基础上创立并发展了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的企业边界决定理论。

奈特把风险定义为概率型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他认为信息是不确定性的负量度,是处理不确定性的积极手段,奈特认为利润来自不确定性。因此,奈特认为不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是企业出现和扩张的基本原因。

阿罗认为企业之所以出现的原因源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而企业扩张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可逆性。如果一个企业扩大规模,就可能更多地利用原有信息网络以降低单位产品信息成本,或者说,“一条信息能够以任意的规模在生产中加以运用,从而激励人们不断扩大企业规模”。

钱德勒通过对美国企业史的经典研究,提出了企业内管理和决策职能的专业化可以降低市场不确定性的观点。他认为导致美国现代工商企业兴起的深层原因在于企业内部专业化的协调和决策工作能提高大规模生产和大量分配的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19世纪以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虽然钱德勒没有提出明确的企业边界概念,但他指出效率提高与否是企业能否成功进行一体化的关键标准,其研究表明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是效率,这实质上阐述了企业规模边界问题。

(四)企业能力与企业边界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非竞争性的资源和能力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能力理论起源于传统的企业能力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企业分工理论,而马歇尔的企业内部成长论可以说是该理论的雏形,企业内部成长论认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存在着“差异分工”,差异分工与其各自的知识与技能密切相关,这种知识与技能就是企业的能力。企业能力理论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企业内部的因素结合起来,使企业理论在打开企业内部“黑箱”上迈出了一大步。

潘罗斯研究了单个企业的内部成长问题,认为被新古典企业理论视作“黑箱”的企业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固基础。潘罗斯将企业能力归于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认为企业保持较大的规模的原因在于企业是作为一系列不可分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而存在的。企业的边界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拥有的知识和管理能力,这就是著名的“潘罗斯效应”。

理查德森则深入研究了企业间的合作问题,认为在企业、市场这两种基本的制度形式之外还存在着一直被人们忽视的第三种组织活动,即合作协调或产业组织协调。

蒂斯、皮萨诺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动态能力又产生于能应对环境变动的企业内部高绩效惯例,而这种惯例的形成必须经过企业内部长期的知识积累。同时,隐藏在企业动态能力背后的是企业的核心知识,这些知识具有高度的意会性和路径依赖性,是难以转移和不可模仿的,这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也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企业边界理论的比较与评述

以斯密、穆勒和马歇尔为代表的早期的经济学家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看成一个“黑匣子”,认为企业规模决定企业横向边界,斯密将企业规模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劳动分工,穆勒认为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的节约影响了企业的规模,而马歇尔认为企业的规模取决于能够使边际成本相等边际收益的产量水平,因为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带来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显然早期的经济学家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横向边界,而没有考虑企业的纵向边界,这恐怕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较为不发达的市场经济以及企业的实际运行实践密切相关。

科斯将企业视为市场的替代物,突破了之前的经济学家把企业视为投入转化为产出的“黑匣子”的假定,并关注企业内部的研究,并较为成功地对企业这种组织形式的存在原因进行了解释,较早期的企业理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经济史通常认为企业的理论发端于《企业的性质》。而威廉姆森、克雷普斯、格罗斯曼和哈特关于企业的观点都以契约的不完全为基础,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交易费用取决于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方式,而企业的规模是交易费用最小化的结果。因此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框架下,企业规模大小的关键在于组织在多大程度上节约交易费用。但是,企业交易费用的节约并非影响企业边界的唯一因素,应该说企业交易费用的节约应该是企业边界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其中,科斯引入交易成本,认为交易成本与企业的管理成本的均衡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和边界,显然这里的企业边界主要是指企业的纵向边界。威廉姆森在企业边界的分析中考虑了资产的专用性,并由此分析了一体化、长期合约和一系列短期合约的交易成本,进而对企业的纵向边界进行详尽的分析。克雷普斯认为声誉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其分析仍然没有脱离科斯的思路和框架,关注的仍然是企业纵向边界。而格罗斯曼和哈特在提出合并成本的基础上,通过合并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权衡决定企业的规模,进而决定企业的横向边界,应该说这是科斯的企业边界思想在企业横向边界中的发展。

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下的企业边界决定思想,引入预期概念,从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的角度研究了企业交易成本的决定,进而分析了企业的产生及其边界的决定,并且为现代主流企业理论提供了分析视角和工具。另外,奈特、阿罗、罗伯茨、米尔格罗姆、钱德勒对企业边界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在不确定和市场失灵的条件下,企业规模和横向边界的决定。

潘罗斯、理查德森、蒂斯、皮萨诺等从企业能力角度对企业的边界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知识的积累(管理者所拥有的知识、企业组织知识等)和管理协调能力的提高节约了企业成本,决定了企业经营范围即企业规模,进而决定了企业的横向边界。他们采取了一种整体的视角,关注企业能力建立的整个过程,整合了企业的内部知识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外部的交易过程。他们认为企业异质性源于核心能力的差异,而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派的知识。从整体视角分析企业能力有利于全面理解企业的各种能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企业组织形式变化的影响。一种统一的阐述企业生产功能和交易功能的理论重要性,在企业边界管理日益重要的今天日益凸现。因此,企业能力理论不仅能给出企业存在的条件,更能对企业的异质性和企业边界的决定给出合理解释。

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分析看出,交易费用经济学、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下的企业边界理论及企业能力理论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不再将企业视为一个“黑匣子”,而将企业看作值得观察和注意的经济行为主体,分析和解释企业运行的内部机制、成本变化和行为活动。企业的边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按照将企业边界划分为横向边界和纵向边界的思路,横向边界主要是指一个企业生产特定产品的数量及其生产产品的种类,而横向边界是指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中不同生产阶段的数量。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成本对于企业规模的影响,即企业的横向边界,如早期的企业边界理论、不确定性和市场失灵下的企业边界理论及企业能力理论等,唯有大部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关注的是企业的纵向边界。企业横向边界的界定能够为企业决策、战略管理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科斯的交易费用的概念和企业边界决定理论为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分析思路,而威廉姆森以一体化为代表的纵向分析思路,为企业纵向边界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企业纵向边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于纵向关系和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1972

2.阿罗.信息经济学[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3.约翰•罗伯茨,保罗•米尔格罗.谈判成本、影响成本和经济活动的组织[A].企业的经济性质[C].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4

上一篇:所得税核算中暂时性差异及成因探讨 下一篇: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战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