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化意识调查研究

时间:2022-03-18 03:20:09

中学生文化意识调查研究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合格的语言使用者,就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言 文化 英语教学

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目标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为了了解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文化意识,笔者对实习时所任教的吉林省某中学初三一(61人),二班(62人)共123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学生文化意识的问卷调查,共发放123份试卷,回收率为100%,为了数据整齐,对比明确,笔者取每个班级学号前60的同学的问卷作为统计研究对象。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传统节日,常见成语典故等新课标要求掌握的文化内容,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程度,为以后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改进提供参考。

此次问卷调查在两个班级中进行,然后分析所得数据。一方面,旨在找出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意识培养与语言基本技能形成之间的的关系,另一方面,意在了解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现状。

以下是所获得的数据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升学考试。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中对于文化内容的融入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但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文化内容的掌握重视程度一般,更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学生根本就不重视。对于课本中包含的文化素材比例百分之六十的同学认为适中,百分之二十认为不足,还有必要进一步加以充实。但对于课本中文化注释,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学却只看感兴趣的部分,只有百分之二十三会仔细阅读。学生们也很少或基本没有除教材以外的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资料。调查对象中有意识积累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仅有八名,绝大多数是遇到感兴趣的才会。对于英语国家的主要节日以及与中国生活方式的异同一半以上的学生只是有一般性的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很少了解。或许是由于教学条件有些限制,几乎百分之九十六的受调查学生从不参加任何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组织活动,其余的也只是偶尔参加。在大多数学生意识里,英语学习还是以掌握语言技能为主,培养文化意识为辅,百分之三十认为两者并重,另外百分之十五认为英语学习应该把培养文化意识放在首位。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虽然整体数据可能会因为笔者所进行调查的学校在县城,学生以农村生源为主而受到一定影响,但是这些结果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问题。在《英语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前,我国的中小学英语教育主要是以考试为中心,“考试怎么考我就怎么教”,这是许多老师的教学原则。在《英语新课程标准》标准颁布之后,把文化意识包括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使在教学过程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尽管如此,学生们的文化意识还是相对薄弱,受中高考影响,他们还是认为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的掌握仍然是语言学习的重点,肯在记单词学语法规则上下功夫,去很少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最终结果就是:学生的词汇量很大,语法很好,考试卷上可以出现很高的分数,但是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却显得不足。

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习惯把英语与母语互译,用母语思维去思考目标语言,却不知汉语中的某个词或者某种表达在英语中有它自己约定成俗的说法。我曾要求学生写一篇以父爱为主题的作文,在批改学生们的作业的时候,有同学这样写到:“I am the pearl in my father’s hand.”。我能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爸爸把我当成他的掌上明珠”。但是“掌上明珠”地道的英文表达并非如此,而是“the apple of one’s eye”。上面的例子仅仅是学生一个成语的不恰当表达,但是却反映出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中国人学英语往往更关注词汇量的大小和语法规则的掌握,却忽略了了解目标语国家文化背景对于真正掌握其语言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在实际语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显得不足,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更是有待提高。那么为什么“掌上明珠”要译为“the apple of one’s eye”呢?这与中西文化的差异密切相关。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大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掌上明珠”一词最早见于《乐府诗集》卷三十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宋.辛弃疾《永遇乐.送陈仁和自便东归,陈至上饶之一年,得子,甚喜》:“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红楼梦》第二回:“只嫡妻贾氏生的一女,乳名黛玉,年为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由此,掌上明珠先指深受宠爱的人,后指父母疼爱的儿女,现尤指女儿。The apple of one’s eye出自《圣经.旧约全书》,其中记载,上帝把雅各(Jacob)视为The apple of his eye(宝贝)。雅各是基督教《圣经》中的人物,犹太人的祖先之一,即以色列(Isreal)。由此可见,想要学好一门语言,了解其文化背景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英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得以凸显。英语教学不仅涉及英语语言本身,还要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中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需要逐渐渗透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语言使用者。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2]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吴进业,王超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田飞飞(1984.6---),女,汉族,吉林省长岭县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硕士

上一篇: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调查... 下一篇:调查报告 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