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法院在处理国际争端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时间:2022-03-18 03:13:43

浅析国际法院在处理国际争端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摘要:本文从国际法院的法官构成,国际法院适用法律以及国际法院本身三个角度叙述了国际法院在处理国际争端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个应对措施,希望国际法院对其不足进行改善,以发挥其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其设立的目的,最终实现“世界法治”。

关键词:国际法院 诉讼管辖权 国际法院规约 国际争端

国际法院在处理国际争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用和平方式处理了多个国际争端。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没有瑕疵的,国际法院当然也不例外。国际法院所取得的成就与其担负的职责以及国际社会的期望还不相称。

一、国际法院的诉讼在处理国际争端时存在的问题

第一,从国际法院的法官构成上看,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第9条规定:“每次选举时,选举人不应只注意被选人必须各具必要资格,还应注意务使法官全体确能代表世界各大文化及各主要法系。”可事实上在国际法院成立之初,实际操作中有一个传统的按地区分配的比例,即亚洲三人,非洲三人,东欧两人,西欧四人,美洲、澳大利亚三人(也有按亚洲三人,非洲三人,东欧两人,拉美两人,西欧、北美、澳大利亚五人分配的情况)。亚洲人口又是世界各大洲中最多的,以其法系和人口之众,应当在国际法院中占更多的法官名额。而非洲的国家数目是各大洲中最多的,也应该占更多的的法官名额。而现实情况中,法院中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法官名额和其国家、人口及其法系明显不成正比,这一点是需要改进的。

第二,国际法院在适用法律上还存在一定问题。根据《规约》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以下几项可以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国际条约(国际协议)、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当然国际条约或国际协议作为审判依据没有多大争议,因为对当事国适用的条约或协议都是当事国参加的。而国际习惯就不一样了,到底什么情况才可以将某种行为认为是国际习惯?需要多少国家承认才可以被用作审判依据?对某些已确立的惯例,如果在其形成过程中有些国家显然无机会参与,它是否要接受这种惯例的制约?这一系列问题都对国际习惯的利用造成障碍。一般法律原则也存在一定问题,世界上存在众多法系,到底什么样的原则、有多少法系、多少国家承认才能被认为是一般法律原则?至于判例,《规约》第五十九条规定“法院之裁判除对当事国及本案外无拘束力。”法院受判例拘束,这一原则英美法系中实行,在其他各国并不通行,国际争议其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也不宜要求国际法院受其先例的拘束。

第三,国际法院本身也存在着缺陷。以其诉讼程序为例,其诉讼程序相当繁琐。首先,进行诉讼必须先确定其对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当然这也是由国家的原则决定的。国际法院在确定其有了管辖权后,对外要与当事国进行磋商,对内还要决定本案中参与审判的法官的构成。原则上要求全体法官都出庭,但实际情况中全体法官并不是全都参与到实际审判中,这些情况是相当复杂的。收到诉状后,法官们必须去了解相关法系的具体情况,其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从总体上看,整个工作过程非常繁琐。由于对国际法院的判决不能上诉,国际法院的法官又分别代表各种不同的地区、国家和法系,其意见必然五花八门,而客观上也希望各法官充分发表其意见,故整个办案过程相当繁重。往往从收到案件起,要经历十多个步骤,中间要经过多次讨论,每个法官都要多次单独提出书面意见。事实上,国际法院的判决书短者五六万字,长者可达八十万字。 因此,从法官自身的条件来考虑,应该精简诉讼程序,保护法官的身体等,使其得到充分的休息。

二、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一,修改法官的构成比例,扩大其覆盖面。既然《规约》规定了“应注意务使法官全体确能代表世界各大文化及各主要法系。”而从法院法官构成比例来看,亚洲、非洲的法官比例比较少,不能代表亚洲及非洲的法系及文化体系。因此,可以增加亚洲、非洲国家法官的数量以扩大其比例。当然,增加亚洲、非洲并不意味着减少欧美国家法官的数量,法院可以增加法官的总数。目前,联合国会员国已经大量增加,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未加合国,即国际法院的会员国已大量增加。但是法官数目并没有增加。所以,可以考虑增加国际法院法官的总数。

第二,处理国际争端时,尽量考虑适用争议比较少的审判依据,确实需要适用有争议的依据时,应先征求争端当事国的意见,确保案件的公平审理。针对国际条约(国际协约),在对某一当事国适用时,必须是其接受的条约或协约,不能将当事国未加入的条约或协约强加于某当事国。针对国际习惯,必须具备“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即必须是世界各国在实践上一般都已实行这种通例,并且承认这种通例有效,否则不应适用。针对一般法律原则,必须是能够弥补国际法中存在的缺漏,可以将“诚信原则”(bona fide)、“不得滥用权力”(abuse of right jus abutendi)、“已判事项”(res judicata)等作为一般原则。针对判例,可以在实行判例制度的国家作为当事国时考虑,不实行判例制度的国家作为当事国时尽量不要考虑。

第三,对于法院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要想一步完善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能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来逐步完善。可以先将一些程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至于涉及各国的文化传统及与其法系相关的内容暂时不予考虑。还是一诉讼程序为例,能精简的尽量精简,减少法官的工作量(当然,这是要以增加法官数量为前提的,否则法院就会形成积案),这样还可以提高法官的工作效率。涉及文化及其法系的问题、缺陷暂时不予考虑。

总之,作为联合国处理国际争端的主要司法机构,国际法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和平解决了众多国际争议,基本达到当初设立法院的目的。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所以,国际法院必须实行一些改革措施以完善其不足。我们要相信,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际法律秩序的变化,国际法院的作用和影响势必会越来越大,最终必会实现“世界法治”。

注释:

[1]施觉怀著:《国际法院》,苏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2页。

参考文献:

[1]吴慧.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法院的利用[J].外国法评议,1995年第3期

[2]王勇,管征峰.五十五年来中国对国际法院诉讼管辖权的态度之评述[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3]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4]管建军.国际法院的“复兴”和我国的对策[J].法学,1996年第4期

[5]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法年刊[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9.23.

上一篇:中国发行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建议 下一篇:浅析我国金融消费者信息权的法律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