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两次风潮

时间:2022-03-18 10:00:35

代工可以理解是国际大分工环境下的大潮流。相对而言,代工方虽然免却了对销售的诸多环节的注意力分散,可以专注订单下的生产,但是不能分享到品牌的价值,因此饱受质疑。

在中国的广袤版图上寻找中国硬件产业的最强支点,北京的中关村算是其中之一,而另一个则是广东的深圳和东莞。深圳、东莞以代工工场林立著称,而出现的山寨现象也为深圳华强知名度的提升贡献不菲。近年来,这两地受到硬件产业两次变革浪潮的袭击。

在代工风潮的冲击下,东莞、深圳等沿海城市首当其冲。代工可以理解是国际大分工环境下的大潮流。相对而言,代工方虽然免却了对销售的诸多环节的注意力分散,可以专注订单下的生产,但是不能分享到品牌的价值,因此饱受质疑。

这种现象在电子产品的比率较高,比如笔记本中著名代工厂家广达,2005年所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占到全球笔记本台数的30%上下,而广达无自有笔记品牌。而IT数据公司iSuppli在2006年8月的数据显示,全世界销售的笔记本电脑有86%来自中国。

由于政府一系列引资政策的出台和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与生产空间,使得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开始关注中国,并在中国的沿海城市兴办工厂。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中国市场很大,但潜力更大。这也导致以前在IT卖场中司空见惯的水货硬件,在本地化生产之后纷纷消失。

事实上,代工风潮在2004年便已达到顶峰。台资企业向东莞转移IT制造业,欧、美、日资境外知名IT企业以及国内IT企业的先锋也向它们伸出了橄榄枝。华硕、鸿海、富士康等公司就是在那时迎来了最好的时光。

而中国在开始慢慢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产品生产制造的中心的同时,也饱受“血汗”工厂的诟病,并在国际市场上,留下了低级的印象:中国的产品是廉价的,中国的产品是粗糙的,中国的产品缺乏科技与创新。

2006年,一则关于苹果iPod中国代加工厂女工生存环境的报道,更震惊了中国。每天连续工作15小时,300元的月薪,这就是“iPod包身工”从时尚绚丽的iPod身上得到的回报。而作为此次事件的主角,便是iPod中国主力代工厂――富士康集团。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6月16日下午的记者招待会上,富士康科技集团资深副总暨运营总监李金明如此定性媒体的报道,“这是苹果公司的竞争对手捏造出来的,让大家认为这是发生在不人道国家的不人道事件。”他强调,富士康不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员工应有的待遇,而且员工的待遇绝对不比同行业差。

富士康是全球第三大电子制造厂商,其中位于深圳龙华的科技园的基地是其在全球最大的电脑、通讯及消费性电子代加工生产基地,其中苹果公司的ipod音乐播放器就是由富士康代加工。李金明向媒体保证“富士康绝对没有一个员工工资低于580元(这是深圳市所规定的特区外最低工资保障)”。至于“每月27英镑(约合人民币340元)工资的”说法,他显得很不可思议,“这简直太离谱了!”。

曾经“廉价”的中国制造,使中国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初期,具有决定性的优势。但直到金融危机的爆发,才发现以往的优势已成现在的桎梏。特别是对一些生产规模巨大,并且已经具有一定国外市场经验的公司来说,它们并不满足于为他人代工,它们想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值得欣慰的是,世界知名品牌纷纷在中国代工,我们已经看到代工工厂也在纷纷谋求品牌化。其中硬件产业华硕、鸿海、富士康就是成功的案例。

与东莞毗邻的深圳又一个浪潮席卷而来。事实上,在2007年就已点燃了星星之火的山寨,直到2008年才以最时髦的怪现象被广泛关注。“山寨”被重新定义为草根文化、大众意识,在产业链与文化领域逐渐蔓延开来。山寨之风从手机伊始,板卡、闪存渐盛,至相机、笔记本、平板电视……一个庞大的山寨帝国初具雏形。山寨所到之处,硬件业亦喜亦愁。

上一篇:风雨掠过中关村 下一篇:廓清新能源产业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