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系统疾步稳健深化改革

时间:2022-03-18 05:24:46

政法系统疾步稳健深化改革

党的十以来,各级政法机关立足职能、忠诚履职,大力推进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国政法系统呈现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办事新常态。

回应所呼所求 维护群众权益

推进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是政法工作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以来,各级政法机关以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的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组织开展一系列打击整治行动。

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成功侦办刘汉刘维特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案等一批影响重大的案件;打击犯罪、打击电信诈骗、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治爆缉枪、扫毒害保平安;以法为方,惩治食药犯罪;重典治污,呵护美丽中国;厘清边界,探索依法治网……

十以来,一项项司法体制改革举措相继出台,着眼总体谋划、注重顶层设计、尊重基层首创、解决现实问题。

延续半个世纪的劳教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符合国情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在健全完善;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最高检、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完善执法办案多项制度……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依法惩治犯罪、维护群众权益的一整套“组合拳”,彰显各级政法机关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坚强决心和艰辛付出。

守护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生命线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

为守护这一生命线,公安部制定并不断扩充完善《公安机关执法细则》,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执法标准,压缩了自由裁量空间,减少了执法随意性;公安机关对一线执法单位普遍配备了专兼职法制员,建立起保障规范执法第一道防线;全面实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卷宗网上生成、执法质量网上考核、执法档案网上形成”的执法办案新机制。

检察机关全面推行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搭建起一个四级检察院纵向贯通、横向集成、资源共享的执法办案平台,以执法办案信息化促进执法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人民法院全面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案例指导制度,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全国3300多家高、中、基层法院实现了与最高人民法院视频接访系统的互联互通,使上访人免受奔波之苦。

针对立案难、申诉难、执行难问题,各级政法机关完善立案和执行制度机制,完善法律援助等制度,努力让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当事人赢得了官司,让打赢官司且具备条件执行的当事人及时实现胜诉权益。

“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今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铿锵有力。

守住司法底线 防范冤假错案

“一个冤假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99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浙江张氏叔侄案、河南李怀亮涉嫌故意杀人案等冤假错案纷纷被纠正,体现出政法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勇气和决心。

防范冤假错案,公安首当其冲。各级公安机关依法对违法犯罪嫌疑人讯问时,实行全程录音录像。浙江、江西等地公安机关率先取消了刑事拘留数、发案数、破案数等不科学、不合理的考评指标,避免民警受压力而刑讯逼供、办错案、办假案。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暴露出来的冤假错案,公安部从解决根源问题入手,在健全执法制度、完善办案标准、强化审核把关、规范考评奖惩、落实执法责任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是当前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的重点工作之一。最高检出台《关于切实履行检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若干意见》,对严格规范职务犯罪案件办案程序、严格把好审查逮捕和审查关、完善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工作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审判是诉讼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各级人民法院严格执行法定证明标准,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坚持疑罪从无原则,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坚守底线将冤假错案堵在司法审判的大门之外。

为发挥律师在防范冤假错案中的作用,公检法纷纷出台与律师建立良性互动的文件,保障律师依法充分行使诉讼权利。

严格规范减假暂 防止司法腐败

一审被判刑15年,通过多次违法减刑,关押不到6年的健力宝集团原董事长张海提前出狱;造成国家损失9400多万的广东省江门市原常务副市长林崇中,被判刑10年,因患高血压被保外就医“当庭释放”……近年来,一些以权花钱“赎身”案例的曝光,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对司法公信造成严重冲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为进一步推动这项改革,今年1月,中央政法委出台《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 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指导意见》。

9个多月来,全国监狱系统通过建章立制、严格公正执法、加强执法监督、深化狱务公开、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

最高检今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对职务犯罪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实行备案审查的规定》和《人民检察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规定》。今年3月起,检察机关组织开展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察活动,重点针对在监狱、看守所、社区矫正场所服刑的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等罪犯,以及人民群众有反映、有举报的其他服刑罪犯和刑满释放人员等罪犯,发现、纠正存在的违法问题,并予以严肃查处,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不公的质疑。截至9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建议将800名罪犯收监执行,其中原厅局级以上职务犯罪罪犯82人。

执法司法阳光透明 正义让百姓看得见

司法公开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案件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老赖信息曝光、举办公众开放日、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网上线运行……各级政法机关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推进审务、检务、警务、狱务公开,实现司法公开与司法公正的高度契合,增强司法透明度。

各级政法机关积极顺应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趋势,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微视、APP客户端等,打造“指尖上”的司法,成为司法公开的一大亮点。在政法微博中,公安机关开设微博较早、数量最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方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自入驻新浪以来,通过权威信息,回应热点话题,吸引粉丝1060万,成为首个粉丝数破千万的政务微博。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我国执法司法公开全面提速,执法司法活动公开力度空前,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

法治是根本之道。当前,全国各级政法机关正持之以恒地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疾步稳健深化司法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上一篇: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行 下一篇:曾妮:诗意生活,日常欢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