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飞碟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2-03-17 08:58:12

浅析青少年飞碟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88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1

摘 要 针对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现状,相应的体制改革尚未完善,而青少年运动员又是体育事业的未来,因而三线教练员就负担着重要的任务。青少年运动员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较高的追求,但在行动取向上缺乏高度的社会感和奋斗拼搏的精神,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分析,探究解决的方法,使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青少年运动员 飞碟 射击 情感教育

一、前言

今天,历史的车轮已进入人类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体育事业中的世界比赛比比皆是。但在一些重大、关键的比赛中往往是那些身体条件并不理想的运动员在发挥作用,而许多身体条件理想、身体素质也很出色的运动员却没能站在拼搏的舞台上。究其原因,除了训练上的原因外,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从原始材料进行选材时,忽略了心理训练,以致影响了最终出人才的培养目的。本文试图通过平时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利用与青少年运动员的情感交流为基础,总结青少年运动员情感教育的途径,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二、射击运动与心理学

射击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运动。射击运动中的方方面面都与这项运动的参与者的心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射击运动员的“枪感”问题,比赛稳定的发挥与运动员心理准备和心理状态的关系等。因此,教练员在选材时要合理运用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全面综合的评价选拔运动员,提高成功率,降低淘汰率以及量才为用,合理选材,扬长避短。

三、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的年龄区段实际包含了少年期和青年期两个年龄阶段。少年期是个体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青年初期者是个体的心理生理逐渐成熟的时期。

(一)少年期运动员的认知心理特征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与半成熟,较旺盛的精力和较低的能力水平、独立性与依赖性,以及自觉性与冲动性等矛盾相互交错产生,少年运动员在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过程中,接触到许多新知识、事物与经验,因此他们在感知能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他们也能够较长时间的指向和集中于必须注意的事物,但兴趣在稳定注意方向扔起很大作用。抽象思维已成为他们思考问题的主要方法,但集体形象的记忆仍不可替代。因此直观教学、示范动作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少年运动员来说仍是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二)少年期运动员的情感特征

少年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丰富、强烈,表现为鲜明、生动,并常有明显的外部表现,但仍然摆脱不了幼稚性。友谊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等高级情感开始发展起来,但由于知识经验与认知的局限,还显的狭义和肤浅。

(三)青年初期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青年初期运动员的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突出,愿意独立思考,能进行理论思维,喜欢怀疑和争论,不愿轻信和盲从。他们的自我评价日趋成熟,自尊心更加强烈,希望自己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获得较高的评价。

四、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情感需要的路径

(一)在训练中满足青少年的依恋需要

依恋需要是一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之一,表现为要求他人对自己的关心、照顾和。儿童未入学前,其依恋需要的满足对象主要是自己的父母。入学后,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他们大多数时间是与教师相处在一起,其依恋需要的主要满足对象也由父母扩大到教师。当一些符合条件的学生被我选中时,我首先给他们转向知识、技能,同时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在训练过程中不知看到严肃的一面,更多的要让队员看到期间充满柔情与温馨,让这成为满足队员依恋需要的一个渠道。

(二)在训练中满足青少年运动员尊重需要

在训练管理中,为维护训练秩序,严肃训练活动的纪律,必须制止、纠正或处罚一些违纪行为,往往会与队员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员尤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针对的是队员的违纪行为,而不是违纪行为的队员;对于违纪行为要按原则管教,但对队员本人则仍应尊重,要维护他的自尊心。

(三)在训练中满足青少年运动员的理解需要

理解需要也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基本社会需要。青少年运动员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教练怎么说的,书上怎么写的,而是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也敢于向教练员提出。在训练管理中,教练员应怀着一片爱心,细析具体情况以及具体情境下队员的实际心理活动,以便更好的理解队员,做出妥善处理,这样队员不仅没委屈,而且还从教练员善解人意的举动中感受到教练员的一片爱心,既有利于增进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情感,又有利于运动员接受教育。

五、小结

教练员在训练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师爱这一情感在训练中教练员与运动员情感交融的主导性作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情感交融对双方、对整个教学活动都有积极的优化作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训练态度和训练成绩都有提高,对运动员高尚情操的陶冶,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射击[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57-60.

[2] 教练员优秀论文文集[M].上海市体育运动委员会.1998.162-170.

[3] 体育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6).154-199.

[4] 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8).227-253.

[5]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7).248-282.

上一篇:浅析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 下一篇:对我国优秀男子花剑运动员反攻技术动作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