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察干警如何提高调研质量

时间:2022-03-17 01:08:29

基层检察干警如何提高调研质量

《调研材料》是基层检察院常见的一种应用文体,也是基层检察干警发表调查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基层检察干警撰写调研材料要侧重于检察实务,在选题上要做到立足基点、对准焦点、挖掘冰点;在内容上要做到充实、说理和新颖;在文风上要做到“短平快”。

一、选题 “三点式”

写好调研材料,关键是要选好题,选题是选主题,在主题基础上才好确定文章标题。如何选好题,根据笔者多年的写作实践,总结出“三点式”选题法:

一是立足基点。所谓基点,就是立足本职岗位,结合自身优势写好调研材料。基层检察干警工作最大优势就是身处司法一线,从事的都是具体工作,每天接触的都是鲜活的实践个案,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对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运用最为直接,也最有心得体会,也最能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恰恰就是基层检察干警能撰写出优秀的调研文章的天然优势所在,也正是那些专家学者们与基层检察干警无法相比的劣势之所在。实践中不断涌现的疑难复杂的案例和疑难问题不仅为检察调研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也是检察调研生生不息的源泉。如果一线干警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这些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来进行调研,不怕题目小,但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体会上,一定会比专家学者们更深刻,就定能收到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闻所未闻的功效,同时又还有利于解决实际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基层干警撰写调研文章宜从检察实务入手,不宜从事检察基础理论研究,而且在动手之前,一定要结合自身本职的优势,结合个人的工作优势来写,只求围绕有感受、有体会、有心得和自己已经占有了丰富的素材来进行撰写。基层院不仅要从全院干警中选拔出本院的调研骨干,还应将调研骨干的研究方向原则上限定在其本职岗位的实践问题上,保持研究方向的相对专业性和稳定性。同时,随着调研骨干岗位的调整,研究方向也作随之作必要的变动,对部分跨越部门和岗位的调研课题,可由不同岗位的调研骨干成立课题组,联合攻关。

二是对准焦点。焦点就是基层院在各项检察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或司法实践当中有争议的问题。基层干警选题要尽可能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当前困扰基层检察工作实践的热门问题展开研究,体现检察调研的时代气息。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生事物让人目不暇接,需要时刻关注社会最新动态,提出前瞻性、预见性的意见建议,比如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具体运行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谁先做深入调查,动脑筋认真思考,谁先得出了新观点、想出了新举措,谁就占了主动。同时市院部署或本院领导关注的重点工作,在领导决策之前把有新观点、新思路、新对策的调研成果拿出来,提出好的建议,就能为工作开展和领导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调研成果也更容易被转化;

三是挖掘冰点。所谓冰点,就是一些尚未引起普遍重视但又需要提醒注意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别人都没有注意到或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如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的或者是规定已经过时的问题,别人没有注意到,而你想到了,并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措施,调研成果填补了理论空白,因立意新颖而被转发的几率就很大。特别是在当前,热门选题因受到普遍关注,研究成果迭出,要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比较难,而冷门选题不大受关注,所以往往别具新意,反而容易被刊物采用。

二、内容“实理新”

基层检察调研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解决写什么、如何写两个问题。写什么实际上是选题问题,而如何写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如何调研、对调研成果如何表现的问题。其中内容是调研材料的血肉,而结构则是文章的骨节。结构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作者表述调研经过和结果的方式,必须强调逻辑性、层次性和条理性。内容是建构在结构上的,是对材料的合理组织和提炼。为保证内容的充实,必须要做到“实理新”:

一是内容充实。内容要“实”,指的是调研材料中的观点要有实证材料为根据。调研材料要避免论之无据,空洞乏味,就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依托。基层检察干警的工作环境为其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提供了很好的便利,而调查掌握尽可能充分的资料和研究素材恰是保证内容真实、充实最为重要而关键的前提和条件。因此调研材料的要旨就是先调查再研究,先弄清真假,再议论是非。基层检察干警要善于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即通过对选题作深入广泛的调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提出改革或者完善的建议和思考。统计分析方法就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充分利用本部门内勤提供的数据、资料,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调研材料会显得更直观,更有力度,揭示事物的本质更透彻,更有说服力。

二是内容说理。调研材料要有文理,即论文说理。论文的类型可以先从比较容易把握的案例分析、评析、精解等案例讨论的形式入手,案例分析以案例为依托,比较容易展开评论,发表意见有的放矢,不至于空洞无物,然后逐步向调研论文、课题论文等论证阐述的形式发展。案例分析和论文都需要调研材料要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文章要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重点是什么等问题,条理要清楚。语言要准确,一方面用字用词要准确,另一方面语意氛围要准确;调研材料的前后要呼应连贯,整篇文章不能存在逻辑推理上的错误。语言要连贯,也就是说论述的时候,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依次进行,一种意思没有表达完,不得再插入其他内容,否则会造成论证上的突然中断。不能跳跃,不能性急;撰写时,情绪要平和公允,以理服人,不能虚张声势,以势压人。对不同观点要采用商量的口吻,而不是以“理直气壮”的口吻去驳斥、教训对方。

三是内容求新。调研材料反映的多是新问题、新动态,应紧紧抓住实践活动中的新情况、新动向,引用一些人们未知的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新发现,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结论,指出新举措。综合起来就是要做到四新“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结构”。基层检察干警要善于抓住事物发展的不同时期、同一时期的不同重点、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的规律性东西,用新的视角观察、研究新问题,从而得出新结论。

三、文风“短平快”

基层院检察干警撰写调研材料要讲究文风。调研材料不同于法学论文,它更偏重于检察实务,更有针对性,一般都是针对某一重要情况、经验或问题进行有目的的系统调查研究后写出来的书面材料,而且有一定的时效性要求,作者来说,必须讲求时间效益,及时捕捉各种信息,及时组织材料撰写,并尽快将信息反馈给编辑与读者,以服务领导决策。为此在文风上必须要做到“短平快”

一要短小。基层院案多人少,事多而杂,基层干警抽不出太多的时间用于搜集素材、锤词炼句等文字功夫,长篇大论不适用于基层院。而且现代社会节奏快,多数读者也没有时间去啃那些大块头的文章,尤其是领导,时间紧,事物多,越是精短的文章,越受他们青睐。一事一议、一策一议的“点子”文章,观点新颖,语言精炼,最受编辑与读者的欢迎。如《天津检察》采用率最高的文章多是3000字左右的调研材料,有观点、有分析、有对策。所以基层干警撰写调研材料一要短,控制在3000字左右,不宜超过5000字。为此语言要做到精练、精致、精巧,一句话中不能有多余的字,一段话和整篇文章中不能有意思的重复。

二要平实。语言要平实,少讲大理论,不放“空炮”,力戒口号式和假大空的文章。基层院干警更宜撰写一些从实践中来,能解决实践问题的“干货”,水分太多会冲淡基层院调研工作的特色,也不利于基层联系实践紧密优势的发挥。

三要快速。调研材料出手要快,紧跟形势。如《天津检察》每期都有疑点研讨征文活动,写作周期一般不超过一个半月,如果写作过分迟缓,则会错过编辑审稿时间,发表难度加大。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天津 大港 300270)

上一篇:浅谈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机制改革 下一篇:论当前外来人口犯罪的成因、特点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