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教口语

时间:2022-03-17 05:58:18

不拘一格教口语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是摘自《语文课程标准》的一段话。初读它时,似有所悟而实无所得。直到近来无意中处理几件小事时才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它不仅存在于课堂上,更存在于课堂之外。不仅有堂皇正规的,而且有信手拈来,看来不值一提的琐屑小事。本文仅就口语交际方面谈谈课外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缘起

今天的放学和其他的放晚学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我在门口偶然地问了一个学生一句话。

“今天的作业多吗?”“多!”“多?”(这让我很吃惊,我一直反对“题海战术”,是布置作业很少的那一类老师,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很奇怪。)“唔!”“不是和以前差不多吗?”“以前晚上没事,就做作业。现在回去,家里人帮我报了兴趣班。兴趣班上完了再做作业就太迟了。”

二、思考

学生能发展兴趣爱好是好事,鼓励还来不及,怎么能打击呢?我赶忙喊回学生,问清情况,调整了作业。做完这些我回到了办公室,坐下来休息时才猛地想起这不是班级的陈言伟吗?这个同学在上课时读书、回答问题都吞吞吐吐、结结巴巴,今天的这一段对话怎么说得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在不经意间就说服了我呢?这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仔细回想了事情的经过,发现至少有两点和课堂是不一样的:①气氛随和,问答自然,师生对答均在无意之间,没有课堂上提问与回答的沉重的心理负担;②话题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是“活生生的、真实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

想到这些,我不由得一阵兴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之一,也一直是我在实际教学中想要突破的一个难点。因为在课堂上,无论我怎样费尽心机地营造宽松氛围,精心组织话题,总是很难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说出的话总是那干巴巴的几句套话,内容空洞,语言也是书面语的朗读声调,甚至还会闹出一些常识性的笑话。为什么不在一些适当的场合有意识地找一些适当的学生就某一紧密联系其实际生活的话题以随意聊天的方式实施口语交际的训练呢?为什么非要局限于课堂上呢?《语文课程标准》中说:“教学活动(指口语交际)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是说“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吗?于是,我就留意一些学生,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以聊天的方式加以训练。

三、实践

一次课间活动,我在班级处理几本课堂作业,听到几个同学在谈论头天晚上看的动画片。(我鼓励学生看动画片。)我就随口插了一句:“现在放什么动画片?”

“西游记”,好多学生喊道。“四驱赛车”,又有几个喊道。“白龙马,蹄朝西……”有的同学还唱起了主题歌。“出发!”有的同学模拟片中主人公的姿势、动作、语气喊了起来。看来,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很多同学围了过来,我心中暗暗高兴,但还是不动声色地问:“‘西游记’放到哪了?”“三打白骨精!”“乖乖,女妖精还真厉害呢!”“再厉害,也撑不住孙悟空的一棒!”“最好玩的是猪八戒……”

看样子有点失控。我赶忙跟他们聊了起来:“孙悟空几次救了唐僧,他不但不领情,还把孙悟空赶走了!看到这儿心里是怎么想的?”“太气人了,恨不得踢他一脚!”“是的,还不如就叫妖精把他吃了呢!”

“也不能都怪唐僧”。听到这声音,大家都很奇怪,不由地望了过去。

我一看,这不是丁浩宇吗?这个人太老实,上课下课话都不多,上课发言还脸红。竟然也开了口,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过,可不能操之过急。这时,其他同学说话了:“哎!怎么不怪唐僧?”

“你想,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能看出她是个妖怪,唐僧是一个普通人,哪里能看出来?猪八戒和沙僧还会变呢!(大概是说他们俩是神仙,有法术)都看不出来!你看那妖怪装人多象!你要不知道她是妖怪你能看出来?”

“……”其他同学。

总共也就几句话,不过是课间活动的一个小插曲,不留心你根本不会注意它。然而,你能说这不是一个精彩的口语交际练习吗?董耀同学在这种氛围下,没有了课堂上的拘谨,话说得流利、通畅,在众人面前清楚、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看法,这不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自信、自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总有不同的、谈不完的话题。有谈论成绩好坏的、有谈论教师优劣的、有谈论电视节目的、有谈论作业多少难易的……不一而足。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以毫无结果的争吵结束,就是不了了之。如果能有老师的见缝插针、画龙点睛式的引导,就是一个个精彩的口语交际练习。

四、结语

要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就必须做到:①教师的插话,不能使正在谈话的同学感到拘谨、压抑,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自由活泼的氛围。②教师要放下架子,不以教育者的面貌、身份出现,谈话要谙熟儿童的心理,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卫道者的口气指责学生这个不对、那个不好。要做到这两条是很不容易的。更何况在一些老师的眼里,这不过是一些很琐碎的小事而已,这对学生的成绩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这对学生的考试能有多大的帮助?不管有没有,但至少它的功效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然而,不要忘记,我们是教育者,是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人,如果学生在人前连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连自己心里想说的意思都表达不清,那么他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吗?将来,你看到你的学生时会不会感到羞愧而自责呢?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为了学生的未来,我们要做一些琐碎的、看起来“价值”不大的小事。

上一篇:如何对初中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下一篇:感人心者,莫胜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