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信的社会文化功能

时间:2022-03-17 04:14:05

论微信的社会文化功能

摘要:微信时代的来临根源于微信负担的文化功能。大众文化决定精英文化的内容;精英文化领导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精英文化需要微信来使其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普遍的内容特殊化;而大众文化则需要微信将其个体文化需求合理化,局部文化形态被精英文化内化。微信正是顺应这种趋势迎来了微信时代。

关键词:微信;文化失衡;文化调合

一、手机微信的特点

微信自其推出,在较短的时间内造就了微信时代。微信就其设计而言,融美学、文学于娱乐之中,兼有其他通讯工具的优势。具体而言,作为成功的新兴媒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创新性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吸收成熟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新媒体的设计理念。微信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可以从手机通讯录与QQ列表中添加好友,这在无形中利用了QQ这一传统聊天工具的资源。另外保留了QQ所拥有的聊天公众平台、漂流瓶等特色功能。在此基础上,微信还利用智能手机的特点开发了便捷的语音消息功能,由于语音的便捷性与其低成本,这一功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机的语音通话消费额;微信的另一创新之处便在于其朋友圈公众平台的自由链接功能,这一功能使微信用户可以在网页上迅速搜索到感兴趣的新闻或文章。

1.2前卫性

新兴媒体是时代的产物,随社会大众需求的改变而改变,并且更新的速度较快。QQ等较早兴起的通讯工具在满足社会变化与大众需求的过程中不断革新,在革新的过程中自身也得以成熟,这种成熟产生了一系列固定的规范与僵化模式,这些模式在新时代由于其变革成本较高,难以像微信一样的快速革新,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QQ的功能转而朝着办公便捷化的方向发展。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1]微信利用其他新媒体“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的困境,迅速而及时地根据社会与大众的需求作出相应变革。

1.3私密性

微信相对于完全匿名的手机通讯软件有一定的公开性;而对于QQ空间等具有一定的私密性。通讯工具的功能之一是好友之间的交流。微信比其他同类产品更注重“私密性”。“微信最开始时会主动扫描用户的通讯录,这曾经让许多人不满。在更新版本中,微信做出了改变,并在功能介绍里说了这样一句话:为了保护您的隐私,微信不会自动扫描和上传您的通讯录。”[2]其他通讯软件对信息私密性的忽视使用户失去了信息时代的安全感,如QQ的空间评论信息就呈现树形扩散态势,好友及好友列表中的联系人均可共享,信息者的隐私权受到严重威胁。

新兴媒介是一种传播工具,也是一种赢利工具,其赢利性凌驾于其他性质之上。从根本上讲,正是由于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微信才创造了微信时代。

微信的工具性特点与时代的社会文化需求关系密切,因此透过微信赖以成功的优势,可以发现当今新媒体时代社会文化的特点与大众的价值观念变化。“西方社会特别注重展示个人生活的方面,显示个人的独特之处。而东方人相对含蓄,特别是日本人,很多日本人并不愿意将自己生活的各方面向所有公众袒露。”[4]。

二、微信时代背后的文化原因

社会现象、大众心理、思想潮流都与文化有关,微信时代根本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微信的创新性反映出社会交流日益密切;前卫性反映出大众对新媒体的依赖与需求;私密性反映出大众话语表达需要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冲突。交流的密切导致不同文化之间融合的加速,在融合的过程中不同文化群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由于时空的限制,媒介在交流过程中愈发重要。“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社会变化不仅是传统中国现代转化的继续,而且对一百多年来逐步形成的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意义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5]。因此,微信时代的到来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引起的。

2.1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互动机制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没有现代化这种大众传媒以缩小时空,地域文化的特征表现得相当明显”[6]。大众文化在民间文化的基础上产生,是被大众传媒改造过的民间文化。大众文化自产生之日起就必须面对民间文化,这也是新兴媒介必须迎合的文化形态。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关系即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关系。

精英文化对民间文化进行普遍化、体系化处理,因此精英文化来源于民间文化,这决定了精英文化会随民间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精英文化适应国家机器与体系完整的需要,在形成过程中对民间文化又具有选择性,这决定了精英文化对民间文化的修正、领导地位,其修正、领导功能有时以矛盾、对抗的方式进行。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在于……前者遵循的是一种市场运行机制,后者遵循艺术运行机制。大众文化关注娱乐和消费性文化活动,而精英文化则偏重于艺术和审美活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在我国迅速崛起,对精英文化形成了一定冲击”[7]。受市场经济影响,社会变化对民间文化产生空前的压力,要求大众文化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改革开放。大众文化由于涉及面广,内容驳杂,形成时间久远而拥有巨大的惰性,并且具有明显的保守性与狭隘性,无法做出及时的自我调整,这种惰性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2.2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发展失衡

中国文化自大一统王朝伊始,便由精英文化主导思想文化的统一,大众文化缺乏自发思考、把握历史与时展趋势的能力,当今的社会文化变革依然需要精英文化指导。“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主导文化,可称之为“中心文化”。这种中心文化可能被各种文化集团所认可,而无论其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以及贫富的差别。有的学者便竭力强调中国文化的这种同一性,认为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尽管人们在社会地位和个人财富之间差异甚巨,然士绅和农民皆处于同一社会文化系统中,只不过各置一端而已”[8]。

现代社会中,精英文化发展远快于大众文化。平衡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方法之一便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一方面具有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通俗易懂、娱乐性与受众数量大的特点,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信息素材的产生、传播反馈都掌握在精英知识分子手中。

现代社会下中西方文化影响下变异的精英文化远未成熟,给各种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这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是由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失衡造成,即精英文化本应与民间文化保持一种大致同步的协同发展。

大众文化由于缺乏精英文化的导向而呈现完全自发的发展状态,不同地域的大众依据各自社会环境现状提出并发展相对狭隘的文化体系。而大众文化面对时代变化,缺乏普遍阐释力,其意义体系也易遭受危机,这种危机导致香港电影、粤语流行歌曲等特殊的文化现象。

三、微信对文化失衡的调合作用

思想文化观念的统一是历史与时代的必然要求,而大众媒体,尤其是微信便承担了这一任务。大众文化脱胎于民间文化,因此,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具有修正、领导功能;而大众文化则决定精英文化的内容、形态。

微信的创新性、前卫性特点有能力将形态众多且特点各异的文化纳入自身的传播范围中,从而拥有整合破碎的文化形态前提。

3.1 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统领的媒介――微信

精英文化要实现对大众文化的统领,必须将自己展现于大众面前,并取得大众的认可,即精英文化需要微信使其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普遍的内容特殊化。

而精英文化抽象的形态又难以吸引大众,因此要实现精英文化自上而下的传播,必须对精英文化进行改造,即借助于民间、大众文化的特点传播自己核心的思想价值理念。而大众面对精英文化主导下取得巨大成功的市场经济改革,也有着与精英文化接轨的迫切需求。大众需求与新媒体之间互动的媒介便是消费,大众由于对精英文化需求所导致的对相应信息的兴趣,微信的创新性保证自身功能的及时更新。改革开放的速度与进程导致社会生活、精神面貌的变化日新月异,因此大众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微信的前卫性保证大众需求的满足。

精英文化要求的一致性与大众文化的多样性矛盾不可避免。而精英文化承载着官方意识形态,由于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处于强势地位,对大众文化形成无形的压迫。由于不同区域之间环境习俗不同,精英文化所推行的理念不时与特殊的文化形态相对立。而精英文化对区域文化的同化又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相互对立与冲突的思想与观念也会相应产生。文化的直接交流容易造成尖锐的对立与矛盾,双方需要一个缓冲平台。微信私密性的设置,使信息在特定群体中传播,一方面增强了过滤掉偏激言论的力度;另一方面朋友圈中自由链接功能,使一些言论在得到群体认同的过程中被同化,使异文化的诉求得以表达。

3.2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内容形态引领媒介――微信

精英文化必须不断吸引大众文化的成分,满足最多数群体的利益诉求,才能维持社会秩序的和谐,完成其领导使命,即大众文化需要微信将其个体文化需求合理化,局部文化形态被精英文化内化。微信作为文化之间的媒介,具有双向互动功能。

面对精英文化,大众有一定发表言论的需求,大众传媒的这种反馈机制被政府所关注,成为官方与民间相互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这种由于文化冲突所导致的矛盾,主要表现于大众对于政府政策、社会现象、市政管理与百姓生活的评论之中,如“城管现象”在微信中的评论与传播。而作为被同化文化群体,由于其知识、教育的限制,尤其是自我中心立场使其评论时常偏离国家改革的大方向,并不乏错误的思想观念,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是文化交流同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大众对于自身立场与观念的狭隘性也有所自觉,但是出于一种诉说与表达的需要,又需要与好友进行沟通与发泄。此时媒介私密性的重要意义便突显出来。

出于隐私考虑,信息者希望其的信息在特定的对象中流通,微密等完全匿名的聊天软件,虽然可以相关信息,并逃避可能的社会规范制约,但由于其受众是陌生人,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反馈,信息者的思想也得不到关注;QQ等传统大众媒介,由于其信息传播群体过于分散,无法确保信息的私密性。而微信的私密性既满足了受众的发泄反馈需求,又确保了信息者的安全。虽然在信息传播量方面,微信不如微博丰富,但这恰恰成为微信的优势。“这种定向信息的方式,避免了大家淹没于信息的海洋中,我们错过老朋友信息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微信作为更加私密的方式有别于微博的媒体化平台,更像一对一的私聊。”[9]在文化交流过种中,大众对精英文化思想与立场的接受,不仅需要大众化、娱乐化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并且确保双方有较多的交流机会与渠道,文化融合的接轨与融合建立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之上。而微信除了确保受众自下而上地表达诉求之外,还提供了大量的间接表达素材,而这一功能的实现依靠微信朋友的链接得以实现。

链接功能为大众提供了大量间接表达所需要的素材。这些素材包括新闻事件,精英知识分子的言语、行为,大众可以依据自身的思想表达需求自由选取相关素材表达自己的观念。而这一类似于文学隐喻与广告学当中的代言行为,可以有效减弱言论的偏激性,同时由于其内涵与趣味性增强了其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的增强又使得原本过激的言论得到不同受众的修改,这一修改过程本身便是一个趋同的过程,这一趋同的过程使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对立减弱,这种对立的减弱有效促进了三种文化之间的同一。

微信正是以其创新性、前卫性与私密性满足了精英文化对大众、民间文化同化的需求,建立起大众与精英知识分子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才得以赢得了众多受众,获得巨大成功。

参考文献:

[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吴象婴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97.

[2]朱艳婷,丁当.微信来了[M].北京:中国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1.

[3]曾航,刘羽,陶旭骏.移动的帝国 日本互联网兴衰启示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3.

[4]张伯存,卢衍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转向与社会转型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3.

[5]王笛.走进中国城市内部 从社会的最底层看历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13.

[6]张友谊.文化软实力 提升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社会影响[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3:74.

[7]Bonnie S McDougall.“Writers and Prformers:Their Works.and Their Andiences in the First Three Decadesjj in B S McDougalled,Popular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erfonning AFfsl-in the Peoples Republic

[8]朱艳婷,丁当.微信来了[M].北京:中国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5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JYT0312)

上一篇:基于合作原则解读情景喜剧《破产姐妹》中的语... 下一篇:幼儿教师口语提升路径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