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展现职业学校语文课的魅力

时间:2022-03-17 03:06:31

浅谈如何展现职业学校语文课的魅力

摘要:长久以 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存在课时少,教学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力求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大方面进行探析,认为语文课堂上应追求美的享受为主,再有选择性地传授知识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章美 氛围美 展现美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随着中职教育的改革,职业学校语文课的学时越来越少。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而学校只重点抓专业技术课程,忽视了语文传统学科的学习。因为时间有限,我们绝大部分语文课堂教学离开了对学生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得语文课就犹如一幅陈旧的黑白图片,暗淡而模糊。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加难以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提并论。如何达到语文教学目标,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在这种现状下,我们可以从语文课的授课方法上进行突破,让语文在较少的时间内发挥和普通高中教学相同的作用。

因此,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在教师――文本――学生的互动中,让它闪耀出美丽的光辉。

一、教师精讲,学生品味文章美

语文课本上的经典作品之美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着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月下独处的月色美;苏轼的《水调歌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情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结构美……把这些美充分挖掘出来,充分展现出来,就可以让学生得到无比的享受、无比的喜悦,这本身就是一种美。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的美,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的人性美,在体验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生活美,在诵读中饱览作品的自然美,在品味中学习作品的语言美。

二、教师设计,学生感受氛围美

对于语文教学,单单挖掘出作品的美还不够,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营造审美氛围,这一点,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注重美读,以声传情。

教师和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吟咏,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文中的人、物、景、情跃出纸面,形成立体思维,从而感受作品的美。

其次,借音乐影视,为课堂造势。

选取相关的影视、音乐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多种感觉,从而营造一种美的氛围,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最后,展现教师的语言美。

教师的语言美在于课堂是“催化剂”,它能直接地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唤醒学生的各种体验。

对于学生而言, 课堂中的有效设疑能激起他们思想上的波澜,只有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和思考。

三、教师点拨,学生展现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节语文课如果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美,让学生参与到美的发现、美的鉴赏、美的创造中来,那么,这堂课就不能算是成功的。学生的“美”在于他们富有创造性,富有个性,积聚着智慧。发掘美就是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去开发他们无穷的创造力。

要想发掘学生的美,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三点:首先,要构建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其次,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是一个“点拨者”的角色;最后,就是要相信学生,信任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即使今天不行,明天也许他们就会创造出奇迹。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没有发现美,没有用心去创造美。

四、师生合作,体会实用美

其实,语文的学了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和提升学生的品质之外,一些为专业技能学习服务的实用性语文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口语的交际能力,良好的沟通也是学生走向人生成功的关键。实用应用文的写作,是职业学校学生区别于普通中学学生的重要一点。因为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他们以后要从事的职业,说明书、招聘书等应用文的写作是必须要掌握的,也是为他们的专业学习服务的。

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中,更加重要的不是学习了多少语文、语法知识,而是在语文学习中,学到了更多的做人的道理,提升了个人的整体素养。这样,在他的专业学习中,学生至少知道尊重、礼仪等,良好的素养让学生能更加愉快地与他人相处,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兴趣。这是个良性的循环。

从各方面来看,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是学生能够与社会良好接轨的必要手段。一堂成功的课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照本宣科式的表演,它离不开学生的全过程参与,所以教师要娴熟地驾驭课堂,调节课堂节奏,让学生体验成功,让成功来带动兴趣,并将此转换成新的学习动机。

有这样一个公式:“兴趣”――“克服困难”――“成功”――“兴趣”。兴趣会产生动力,这种动力会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指引学生走向成功;而成功又反过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只有遵循这样的良性循环,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回归生活,职业学校的学生才会爱上语文,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教育。

上一篇:新课改下初中体育创新性教学的策略分析 下一篇:中职数学三角函数最值的几种求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