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佳木斯市“松免浅”轮耕技术

时间:2022-03-17 02:38:58

浅谈佳木斯市“松免浅”轮耕技术

松免浅轮耕技术所属农业技术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是旱田土壤耕作模式。传统耕作模式需要年年深耕,投入大效果不显著,农民不愿意投入,粮食产量徘徊下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了一种新的耕作模式.即深松、免耕、浅耕三种耕作技术在三年内轮耕一次.这样既满足了粮食增产稳产对土壤的需求,又降低了年年整地的费用。

一、研究松免浅轮耕技术势在必行

1.佳木斯地区灾害性天气较多,而且比较频繁。其中最严重的有旱、涝

全年降水量在316~742mm之间,而且53%集中在7、8月之间。经常出现春季50~60d连续无雨或7、8月20~30d连续降雨的异常天气。这二大灾害天气已形成了佳木斯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为了抗御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佳木斯地区的人民采取了各种抵御措施。兴修水利工程,进行排灌。但经常出现江河水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提不上来的现象。在长期的斗争中实践出了深松抗灾法。通过深松耕作方法建立土壤水库。深松的地块可以把降雨时的多余水分储存下来,起到抗涝作用,到无雨干旱时,又可通过土壤毛吸水管和作物根系引上来,达到抗旱作用。

2.为了克服传统耕作方法固有的弊病,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

畜力和小型机械耕作,耕层浅,犁底层上移;铧式犁平翻作业,对土壤有挤压作用,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同时常年在18~22公分耕层作业,也形成犁底层。坚硬的犁底层不仅使作物的根系扎不下去,吸收不到营养,还使雨水渗不下去,阻隔下层水上引,致使土壤板结,水、肥、气、热不能自然流动调节,地力下降。采用新型深松机的深松耕作方法,耕深在45~35cm。一方面没有对土壤的挤压而不形成犁底层,另一方面松碎系数大,在0.67~0.71之间,同时耕层内上层熟土与下层生土土层不乱。这样就为水、肥、气、热的和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同时由于没有犁底层,松暄土层厚,作物根系发达,吸收营养面积大,生长发育快;还有就是作物根系残留土壤中的残留量大,有利土壤腐殖质的恢复;再就是降水可迅速下渗,不形成径流,没有明水,没有水土流失现象,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3.为了降低耕作成本,建立科学耕作机制

传统的耕作方法形成了二个极端:一是年年整地,年年投入,年年不明显;二是部分农民不愿投入,长期不整地,粮食产量长期上不来。为了解决这二个极端问题,提出了松免浅轮耕制。传统的耕作方法三年整地成本每公顷大约1860元,新型松免浅轮耕法,三年整地成本每公顷大约1140元,节约720元,降低成本38.7%。粮食产量同对比田相比增产17%。

二、实施该技术关键点

1.要掌握松免浅轮耕技术关键内容

该项技术由深松、免耕、浅耕三个单项技术组成。这三个单项技术按顺序分三年每年实施一项。这三个单项技术,深松技术是关键技术。

深松耕作技术就是通过深松机械作业,使耕作层的土壤产生松裂、松碎、松暄,改变板结坚硬的土壤结构。

本技术推广的深松技术主要是全方位和翼型深松技术。耕深达到45cm和35cm,松碎系数为0.67和0.71,同时在耕层的底部形成平行于地表的“鼠洞”。因为对土壤没有挤压?作用,在打破原有犁底层的同时不形成新的犁底层。

这样会产生3个方面的效果:不但能够有力作物根系发展,增加作物?根系吸收营养面积,而且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有力土壤水肥气热的自然调节,提高地力,同时还能促进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具有土壤水库的功能。一小时降水100mm,不产生径流,没有明水。多余水分渗入鼠洞储存起来,遇旱象发生时引墒防旱。旱涝灾害兼治。

2.要掌握松免浅轮耕?技术的特点

松免浅轮耕技术特点是互相依存,互补性强。免耕和浅耕是利用深松的后效作用,没有深松做基础,免耕和浅耕就收不到增产稳产和抗灾的效果。?深松没有免耕和浅耕配套,就不能降低耕作成本。三种单项技术优化组合,发挥连带、群体效应,任何一项都不能单独实施,都收不到增效减耗的双重效果。

三、推广过程中技术可行性分析

1.该项技术深松系数大,后效作用强,下年度免耕节约耕作费用,因此,松免浅“三三”轮耕技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它既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又有经济上的可行性,既?增产增收,又节约生产成本。

目前在佳木斯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的耕作模式。在省内形成自然推广的趋势。

2.佳木斯对该项技术的需求市场较大。?一是全市有1800万亩旱田耕地;二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对该项技术比较认可;三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粮食高产稳产,需要松免浅“三三”轮耕?技术防御“旱涝”自然灾害。

该项技术已是成熟的技术,在佳木斯几年来的试验示范都收到了成功的效果。

上一篇:保护地黄瓜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循化县核桃资源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