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专题

时间:2022-03-17 12:59:30

重阳节专题

让“制度养老”替代“养儿防老”

养老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整个社会、家庭乃至个人的共同参与。

笔者认为,应界定政府、家庭和市场在养老问题上的边界,努力构建与各层次需求相匹配的养老供给。首先,政府要出政策,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社会包括企业、非政府组织要参与进来,也包括境外愿意投身养老事业的民间机构。

其次,要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此外,政府需尽快出台养老产业的准入标准,多鼓励中低端的养老产业开发。

香港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就要推出“逆按揭”政策,60岁以上的老人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或者是有关金融部门,然后每个月去收取他房子的租金。其主要的功能就是你就把这个房子抵押给银行,银行每个月给你一部分钱,直至终生,解决退休金不足的问题。

经济转型期不妨推行“养房防老”

实际上这种方案在英美国家甚至新加坡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了,但在香港推行却比较缓慢,这和中国老年人希望留一点财产给自己子女的观念有关。但是目前,香港老年人的观念也在转变。笔者认为这个方案也可以在上海推行。因为在上海进入到老龄社会之后,“养儿防老”要做到是很难的,在经济转型期不妨推行“养房防老”。

老龄化呼唤新的老年法

现行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颁布于1996年,该老年法已较难适应正在加速的中国老龄化进程。

“空巢”老人是现行老年法制定时不可能预料到的现象,因此也就不可能从其中找到保护他们权益的可行性措施。社会的发展已经使物质赡养不再成为最大问题,但是精神的孤独却不折不扣地啃啮着“空巢”老人的心灵。老年法的修改肯定不能回避精神赡养的问题,不仅“常回家看看”需要入法,而且需要解决可诉性和操作性等难题。

在15年前家庭养老确实是社会的主流。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家庭养老再也难以支撑老龄化之重,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体系格局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确认。与此同时,在社会化养老的过程中,政府、社会、子女、老人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需要被厘清和明晰。

老年法颁行15年来,政府、社会和个人在尊老爱老方面探索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它们需要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固定下来,比如,多个省市区已经开始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类似的优待老人、完全可行的福利制度,应当成为新法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一套房子和一段婚姻 下一篇:有关幸福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