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外桃源雨崩村

时间:2022-03-16 03:15:42

雨崩村,是云南梅里雪山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寨,分上村和下村,居住着二十多户藏族人家,这里的藏民坚守着一个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条:不乱砍伐森林乱猎动物,也不允许外来人破坏了他们的规矩。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占用土地,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兄弟姐妹和父母之间从不分家,不分土地,不分牲畜,人口始终保持低增长,所以在雨崩的一草一木都较好地保持了原生态的样子。

雨崩村是一神奇美丽的地方,行走其间让人有旷世桃源之感。

犹如人间仙境

进入藏区就是要怀揣一颗虔诚之心,抱有吃苦的信念才可以,不然如何能称为“人间仙境”?从香格里拉出发,我的第一站就是徒步中虎跳。下行的路上不断传出驴友惊叹的声音,这条世界上最深的峡谷确实会给人带来不小的震撼。谷底的虎跳石处已有游人在观景台上漫步了。眼前金沙江重复着它的汹涌和恢宏,站在石崖上让人会有一种被自然征服的渺小之感。

秋日的蓝月亮湾峡谷早已披挂金甲,金沙江水浑浊得快要和山体融为一体,只有那灰色电缆一般的公路贯穿其中。从西当温泉到上雨崩村大概有12公里,先要经过四个茶庄到达垭口,然后再下行到达上雨崩村。以雨崩为出发点,有两条登山线路:一条通向神瀑,另一条通向冰湖。在通向神瀑的路上,会不断碰上来朝圣的人们,他们或远或近,都只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完成每年一次的转山活动。途中,随处可见各种朝圣的信物缠满树身,看到无数的玛尼堆散落在溪边。在一块大石上,赫然写有藏文的六字真言“嗡嘛呢呗咪畔”,我想当我们身、口、心三念真正合一的时候,便会到达那超脱的境界。路上,所有来朝圣的藏族朋友都会面带微笑的主动与你打招呼,久而久之我们说的最标准的话,要数那句“扎西德勒”了。

大山深处的雨崩村非常安静,不时会有小松鼠从林间一闪而过。这时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世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通向雨崩的路就是在年复一年的岁月中形成的,很多地方甚至连骡子走起来都很吃力。听说这山坳里的日用品只能够用骡子一趟一趟地运进来才行,所以就有了山里人一年才出山一次的说法。我想这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不过道路的不便的确形成了天然的阻隔。可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哪一天道路通畅了,雨崩村还能再有这样的宁静吗?美丽的雨崩会不会也变得商业味十足呢?还有我们的文明会给自然带来多少损害呢?

穿越雨崩村这一段路还算比较平坦。开阔的草地、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泉水交替展现在大家面前,大家几乎是一路手脚并用地勉强上行。体力不好的游人租了骡子以后再继续前行。其实来雨崩要体验的就是徒步的快乐和一种对身体极限的挑战。山里的路就是这样,所有的路线要靠自己把握,因为根本没有什么修缮一新的柏油路或是石头台阶等着你,想要一睹冰湖的风采就要有先苦后甜的信念才行,人家山里人能做到的,我们通过努力也应该可以做得到。随着不断往大山深处走,景色也越来越原始,树叶红绿交映,水面显得也宽阔了起来,远处的雪山不断召唤着我们要加快脚步。时近正午,阳光洒在草原上、湖面上,远处木屋飘出阵阵炊烟,眼前的景色美得让人忘却一切烦恼、忧愁,生活在这里的人该是多么惬意、多么的自由自在。

站在山顶俯视冰湖的那一刻,感觉自己是胜利者。冰湖的面积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在藏族同胞中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冰湖的水是由四周山体积雪融化而成,绝对是纯天然的,未经污染的水源,它就像躲在深闺中的姑娘一般美丽而宁静,一汪碧绿的湖水吸引了不知多少游人前来寻古探幽。岸边的玛尼石堆也比我昨日见到的更多,更大,更让人震撼。这里是没有烦恼的天堂,是远离烟火的世外桃源。雨崩的美丽和盛名在于它的静谧和神圣,愿这世外桃源永远神秘、安宁!

最后的香巴拉

雨崩,藏语意为堆满经书的地方。这条通往神山神瀑的朝圣之路,玛尼堆、寺庙、神瀑,留下了宗教文化真实的烙印。沿着藏传佛教信徒的足迹朝山而上,那种诗意的美妙在悄无声息中留住行者的步履。神圣与圣洁、信仰与虔诚、人文与自然,无形中让行者进入到一种静谧而又高远的境界。每一年,无数的背包客拜访那雪域天堂,也许仅仅是被那一片洁白的雪域之地所震撼。但往往更多的是被那淳朴的藏民心中的信仰所折服。你或许会常看见寺庙,转经筒前的朝拜者。往往转山,转湖,转瀑者很难看见。许多的山,许多的湖是它们心中的神。藏族、信仰佛教。他们认为摆脱世俗只有成佛,或者让山神、湖神洗礼自己的一身罪恶。

雨崩在我眼睛里成了一首首诗,一幅幅画。幽长的山路,渐升的海拔,山路旁,郁郁葱葱挺拔的树林中间,黄桦、红桦和枫叶在阳光透射下,色彩斑斓。山路蜿蜒,翻过一座大山,拐过几道弯,过了南宗垭口,一片开阔,镜头里的景深壮阔而高远。这桃源胜景,雪山、溪流、瀑布、藏房、经幡......我心深处,荡漾着诗意。雨崩,这个在世界上出了名的地方,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它。而当我走进雨崩村,才发现,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村子,曾经走过极其漫长的艰苦岁月,经历过无法想象的沧桑。

雨崩,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点怪怪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山下的人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有人居住。过去这个村子叫隐秘村一一看不见的一个村子。传说,村子里有一个中年男人经常下山去买粮,有一次,他死在一棵冷杉树下,被人们发现,人们也由此发现了这个隐秘村。过去,雨崩村一直很穷,村里人靠种点青稞、小麦度日,收成也不好,每亩就只产200来斤,还得靠天吃饭。人都吃不饱,就谈不上养牲口了。村子里的姑娘都嫁出去了,小伙子熬到老伙子,讨媳妇都很成问题。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也就不到20年时间,雨崩已经不是过去的雨崩,这个隐秘的村子已经不再隐秘。过去,一年到头每户人家的年均收入只有1000来块,现在可是远不止此。只是改变了靠什么吃饭的方式,一切就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现在靠景吃饭。现在村子里已经有人在曲纽崩顶庙的院坝里开免费茶铺供香客和一些转山的人喝茶了,更不用说,几乎家家都有摩托,大多数人家都建了客栈,养了好几匹骡子。不愁钱花了,愁的是孩子上学和将来的前途问题。

从雨崩下村往海拔3800多米的神瀑徒步而行,十来公里的山路,要走三个来小时。越往上走,空气越稀薄。高山缺氧,对于有高山反应的人来说,要全程走下来,真要点体力和毅力的。在雨崩,遇到转山的藏民。凌晨3点就有香客进山了。一路上,转山朝圣的藏民,背着行囊,风尘仆仆而来。最远的来自、青海,有的来自四川甘孜、迪庆香格里拉,最近的是从德钦来的。为了一种信仰,一种祈福,一种修行,一种神力的牵引,昼夜兼程,风餐露宿,奔向神山神瀑。这是一次灵魂的远行,他们面对的不止是一座座山、一片片森林、一条条河流、一座座佛塔、一个个寺庙,而是一个神灵世界。藏民们―遇到我们就笑眯眯地来一句“扎西德勒!”

从西当村到雨崩、神瀑,方圆数十平方公里,高寒山区大森林里有很多动物,还有几种珍稀动物。多吉次里村民小组长如数家珍地给我数了几种,他们见到的有棕熊、黑熊、马鹿、麂子、小熊猫、岩羊、野狼、孔雀、喜鹊、藏马鸡、松鼠……在河边,我看到河床上堆起了许许多多如金字塔形状的鹅卵石。一打听才知道,那是藏民心中的祈愿,来生他们的愿望是在这里建盖房子,居住在这里,在神山的护佑下,过吉祥平安的日子。

进山的路高高低低、坑坑洼洼,骡子一过,尘土飞扬。当问及村民,愿不愿意好好地修一条柏油路通汽车?村民们都不愿意。他们说,现在这样就行了,用不着修路。是的,一种原始而半封闭的状况,是应该顺其自然地保持下去,让神山下的这片净土,原始生态、自然村落,留给人们一种神秘感和探寻的欲望。据悉,最初的雨崩村,只有16户人家,现在发展到41户。在村规民约中已经定下规矩,不能增加新的农户,客栈也不能再增加,村长家没有客栈,他带头遵守。他们的出发点是对这个原始村落最好的保护。

雨崩下村在一片云雾中,只让人联想到了仙境。云团越来越大,渐渐地包围了我们,不一会儿又向右前方的地方飘去了。徒步者之家,是个两层的木楼,在上下雨崩之间,是^景的最佳处。在这里看到雨崩上村的依旧是稻田,黄绿相间,还有几头懒散的骡子在悠闲地吃着草。沿着一条踩出的道,我走入了一树林,走过一片林荫小道,来到了一片宽阔的地方,苍苍的是树木围绕着绿色的草地,草地中独独地竖立着一棵树,树上挂满经幡。我走到草地中央,头顶的天空倒映在草地中间的水坑里,瓦蓝瓦蓝的。

一位法国人来到雨崩,留下一句深刻的感受:雨崩,是灵魂回家的地方。这宁静、安详、圣洁之地,在世界上是难得寻找到的。秋去冬来的雨崩,让我这个匆匆而来的行者待了两天两夜还不想离开。虽然看到了层林尽染的红枫、黄桦,但没有感受到穿瀑而过的彩虹。到了春夏,我还会再来。因为,一种安详与宁静、山花烂漫的诱惑,还有去接受一种圣洁与信仰的洗礼。

上一篇:斯蒂芬的神话追寻之路 下一篇:《孔繁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