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2-03-16 07:25:48

中国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摘 要】时间管理一直是心理学领域比较关注的话题。国内学者主要从人口学统计变量、人格特点和主观幸福感等方面对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能有效利用时间甚至浪费时间的现象,归纳出四点有用的建议;最后提出对时间管理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学生 时间管理倾向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37-03

心理学中,布里顿等对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的探讨开创了时间管理研究的先河。在国内,黄希庭等率先提出了时间管理倾向的定义,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时间维度上的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质,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包含三个核心成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时间管理倾向不仅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也显示了在时间维度上的人格差异。

对于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国内学者主要从其影响因素及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的策略等不同方面开展实证研究。

一 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

关于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主要从人口学统计变量、人格特点和主观幸福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1.时间管理与人口学统计变量

第一,性别。性别与时间管理倾向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主题。赵国军等从时间管理方式的角度分析发现:男生趋向于强调学习方法的罗盘式,女生趋向于强调学习主动性的时间表式。表明在学习活动中,男生多考虑怎样改善学习方法,而女生更重视学习的计划性和高效性。黎兵、杨嘉乐的研究显示:初一、初二学生在时间价值感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即较之男生,女生有更强的自律性,在学习上表现出更会珍惜时间,能取得更优秀的成绩的特点。

第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身体发育、心理成熟、学习任务等原因的影响,对于时间管理的行为和能力也有区别。阮昆良、邓凌的研究显示:初中生时间管理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高中生的得分。原因可能在于初中阶段生活及课程中需处理的事情相对较少,对时间的控制感要强些;而高中阶段学习任务和难度加大,心理进一步发展,对自我要求提高,同时需要处理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可能导致学生质疑自己支配时间的能力,产生力不从心之感,自我效能感降低。陈本友等也有研究证实:高中生在时间效能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其另一项研究也显示中学优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和成就动机上有着显著的年级差异。

第三,个体差异。从学优生与学差生的学习时间管理能力对比角度探究发现:在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高分组学生一般有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计划紧凑,目标明确,善于管理时间;而低分组学生则相反。学业成绩低的中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房安荣等的研究表示:学困生时间管理能力总体上比学优生差,两者在时间管理观念性、计划性、策略性、统筹性、时间投资和即时性六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2.时间管理与人格特点

第一,人格类型。尧国靖等人对高中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A型人格者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分量表得分上高于B型人格者。这可能是A型人格个体拥有时间对个人成才很重要的观念,精心安排并执行自己的日常计划,而B型人格个体凡事悠然自得,没有时间紧迫感。张锋等的研究进一步发现,A型人格还以心理控制源和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对时间管理倾向产生间接效应,即A型外控的人由于无法摆脱时间压迫感而刻意去安排时间,而非有效管理时间。相反,具有高度时间紧迫感的人,若能随意愿调控行为,则其时间紧迫感就是时间管理的表现。

第二,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或技能的主观评价。古玉、谭小宏的研究显示: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方面都与学业自信呈显著正相关。薄建柱等的研究也发现:具有较高自信水平的大学生有较正面的自我观念,在时间管理方面能进行自我监控,合理地分配、调整时间,从而高效利用时间,因此时间管理倾向得分较高;而较低自信水平的同学对时间概念不太明确,没有足够信心合理安排时间。

第三,自尊。自尊是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和通常所持有的一种对自己的看法。研究发现,时间管理效能在时间监控行为与自尊、自我效能和学习满意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时间监控行为可以通过时间管理效能或直接地影响自尊、自我效能和学习满意度。王继平等对护理科本科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其自尊的关系研究表明两者呈正相关,高时间管理倾向者的自尊得分更高。

第四,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个人在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动力,其主要内涵是行为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坚持性。作为学生学业成功的内在动力,其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业的成功与失败。钟慧的研究发现,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其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内生动机较强的大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时间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制订学习计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等来完成任务;而外生动机强的大学生,诱因来自学习以外的某种因素,时间效能感表现出一定的欠缺。

3.时间管理与主观幸福感

善于管理时间的人,完成任务出色快捷,成绩显著,因而自信,成就动机高,且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朋友交流,所以个人生活质量高,主观幸福感更强。时间管理倾向与积极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时间管理的好坏是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项研究表明,有较高时间效能感的大学生,往往自我效能感也较高,而较高的自我评价更容易形成积极的情绪。

二 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对策

时间是宝贵的个人资源。实践证明,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高效管理时间。因此要想从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挖掘自己最大的潜能来管理好时间。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能有效利用时间甚至浪费时间的现象。研究者给出了有用的建议,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点。

1.坚持立说立行

有些学生对肩负的任务持有“只要我到时候完成就可以了”的态度,这种观念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创造性被无情吞噬。因此,拿到任务时,马上动手,速办速决,预留一些缓冲时间,可以应付“空降”状况,不至于乱了阵脚。另外,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启示:在课后立即用空闲时间整理笔记和复习功课,会节省很多由于遗忘而耗费的时间。从此刻开始,为自己设定期限,增加紧迫感,培养超前意识。

2.合理配置时间

合理分配时间不等于平均分配时间,学生要学会自己把握课余时间,根据科目重要性和自身情况,有比例地分配时间;根据不同任务的优先级来分配时间,达到有条不紊、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的目标。

3.做好明确计划

设定符合现实条件的目标,循序渐进,最终实现梦想。付诸行动时需注意:(1)做事前规划流程。大目标切割分段,依次着手准备。(2)一次只做一件事,专心致志、高效优质地完成任务。(3)坚持耐心的态度,多给自己一点时间来沉淀积累实力,避免急功近利。(4)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用一天当中状态最好的时间,解决困难或重要的课程问题。

4.用好零碎时间

生活中许多零碎时间可加以充分利用。如运动时回想遇到的困难或亟待解决的事情;等人、等车时听录音;口袋里装小记事本,一有时间就看上几眼等。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读短篇或看报纸杂志,拓宽知识面。还可以进行讨论和通讯,有助于启发创造性思维。这样日积月累,最终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5.用好人力资源

充分发掘自己、他人的长处,向他人学习、请教,通过相互帮助来整合组织的力量,使组织效用最大化。学生干部在时间管理方面需注意以下问题:(1)不包揽,不替代。授权是智慧的映射,领导者应培养好干部团队,给予团队成员重任、信任,才能真正实现团队1+1>2的作用。(2)制定弹性的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3)克服“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并具备一些“拒绝他人”的技巧。(4)定时、定期反思、检查自己利用时间的情况。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时间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效能。经常自省、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总结,才能使各项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

三 对学生时间管理研究的展望

从相关研究的文献来看,国内研究者对时间管理课题的探究还存在一些缺口,综合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1.研究群体的局限性

针对中学生、大学生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小学生、中职生、研究生、特殊教育学生等群体的研究较少。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学生表现出各自特有的规律,需要采取相应策略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因此,研究者应考虑各类别的学生进行关注性研究,尤其是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可塑性强的小学生,通过对其时间管理进行针对性研究,进而培养他们时间管理意识,逐步学会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业和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研究方法的单一性

目前时间管理倾向研究领域有自评问卷、他评问卷和客观生理指标测量法等方法,但实际应用中,多采用自评问卷,且是团体测验的横断研究,长时间纵向追踪研究非常少。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多种信效度很高的自编和修订的时间管理倾向问卷,普遍缺乏更广泛的运用和检验。因此,除了对部分学生群体进行广泛访谈、问卷调查外,还需对个别学生群体进行长期的追踪调查,开发更多的研究方法及渠道,使研究进一步深入。

3.研究内容的层次性

研究大多从管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而较少从教育学视角探究时间管理倾向。所以,从研究学生的快乐生活与有效学习这个意图出发,分析其时间管理的现状及成因,探索出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时间管理者,进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生活质量。

4.成长氛围的营造

相关研究表明,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民主的教育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时间。因此,应从家长角度做相应研究,倡导父母尽量为孩子营造和谐、自由的家庭氛围。

5.加强时间管理训练

学校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时间管理训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机制,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幸福感指数,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其人格。

四 结束语

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理论上,这种品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和锻炼获得,但实践中不仅涉及个人习惯和能力,而且与家庭教养、学校管理方式和社会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家庭、学校的监督不力,时间管理的培训效果就仅限于课堂;缺乏社会良性风气的影响,时间管理的教育意义就很难推广。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与学生共同构建时间管理的模式,社会建构时间管理的外部环境,学校执行时间管理知识和技术培训,家庭和学校一起监督反馈,加之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有效时间管理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更能促进其人格进一步完善,使学生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时间管理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Macan,T. H.Time management: Test of a proses model[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4(3):381~391

[2]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5):516~518

[3]赵国军、魏天强.126例中学生时间管理方式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6(2):27~30

[4]黎兵、杨嘉乐.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析,2004(4):67~71

[5]阮昆良、邓凌.学业成绩高、低分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35~38

[6]陈本友、张峰、邓凌等.老边穷地区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07(2):9~13

[7]房安荣、王和平等.学优生与学困生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4):45~49

[8]尧国靖、黄希庭、罗春明等.高中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5):337

[9]张锋、毕增重、陈本友.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6~9

[10]古玉、谭小宏.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信的相关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4):51~53

[11]薄建柱、杨绍清、石国兴等.大学生自我和谐和自信心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91~93

[12]钟慧.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3(4):747~749

[13]张志杰、黄希庭等.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6):649~653

[14]周晓燕、聂丽霞.学习时间管理的研究:进展、成果及反思[J].基础教育,2011(3):75~80

上一篇: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分层课程研究 下一篇:工程测量课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