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时间:2022-03-16 05:56:36

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但是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与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化,粮食供给与粮食出口的压力增大。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它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也关系到其他产业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安全,应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 农产品 竞争力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农业似乎比其他国家的农业肩负了更多的责任,承担了更多的压力。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农产品市场逐渐开放,农产品进出口量的增大改变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模式,使部分农产品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供应,把中国农业推向了改革的道路。对于这个古老的产业来说,产业链管理模式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一、农业产业链的内涵及意义

农业产业链一词是从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衍生出来的,专家学者们对它的理解不尽相同。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学家史蒂文斯将产业链看作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的组成系统。也就是说产业链不能仅仅被看作是一个产品链,同时也是一个信息链和功能链。从史蒂文斯对产业链一词的理解,可以把农业产业链定义为种子及农产品从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农村金融到市场信息反馈的链网式一体化。

农业产业链是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稳健运行的基础。研究农业产业链不仅能够解决农民市场信息不灵、把握市场难的问题,还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现状有所提高,也能增强市场的平等竞争。农业产业链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二、中国农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2011年中国耕地总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但是粮食产量不足世界粮食产量的4%,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农业产业链存在着影响粮食产量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中国农业才能走上高产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中国农业产业链较短、连接松散

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农村金融及信息反馈所构成的链网式一体化缺一不可。而中国的农业产业链由于较低的农业化水平,使为农业生产做准备的科研、农资等前期产业部门十分落后;农产品得不到深加工,农产品附加值无法提高;农民对于市场信息的掌握不灵活,难以根据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每个环节的落后又导致各个环节连接不够紧密。

(二)农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中国经济东西地区的发展速度不同,农业发展差距也较大。东部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防病虫害的水平都领先于其他地区,单位面积产量东部地区更是高于西部地区,这使得西部的农民们难以靠传统的农耕改善生活水平。

(三)盲目开发,忽视可持续发展

以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增长方式仍然存在,填湖造田、毁林开荒现象时有发生。过度放牧使得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加重;对于化肥、农药的滥用使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农民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强、认同度不高造成中国农业难以良好、健康的发展。

(四)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

农业产业链运作效益的发挥依赖于各利益主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真诚的合作,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但是,由于农产品市场的特殊性,中国大多数的农户还是分散经营,几乎是以完全竞争的形式将产品销售给批发商或者零售商,市场交易成本高,影响了整个农业的效率与竞争力。

三、农业产业链的升级

产业链归根到底是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的结合,针对中国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把农业产业链细化,进行逻辑分类,使农业能够通过理论研究的完善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基础链——生产环节

农业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如何提高产量与质量,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国内外农业的发展来看,科技的投入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可以说现代农业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虽然中国农业科技的研究成果的数量可观,但是应用于实践的并不多。作为基础链的生产环节,我们不仅要培育出高产的种子及畜牧良种,还要在农机具上创新,为农民的耕作减少时间,降低成本,从而在起点上取得优势。

(二)增值链——加工环节

农产品深加工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市场上,一公斤辣椒的价格是7元钱,加工成辣椒粉的成本是1.5元钱,售价是14元钱,价值增值为5.5元钱。从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里,我们看到了对于辣椒的初级加工就使得辣椒的价值增加了近一倍,那么深加工呢?从辣椒中提取无害的染色剂,应用到高级的化妆品中去,韩国人在这笔买卖中赚取了巨额的利润,而为他们种植辣椒的中国农民,利润却微乎其微。国家应该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科农结合,实现农产品的增值。

(三)衔接链——物流环节

中国农产品常常由于运输、保鲜等问题造成农产品不符合标准而被进口国海关拒之“门”外。多数农产品的保质期很短,从产地到市场的距离大,而中国公路运输的保鲜技术较差,使得许多产品损失在路途中。加强对运输的组织与管理,完善生鲜农产品的保鲜环节,在每个农耕区设有中转站,然后在这里进行配送,这种方式就有可能保证充沛的货源,合理的配送,及时的运输和稳定、可靠、协调的供应。

(四)变现链——销售环节

商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获得价值。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的许多农民对市场不了解,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无法在第一时间销售出去,从而影响了价格。在研究国外的农业发展时,我们发现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年初签订销售合同,农民不用担心农产品的销路,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五)保障链——农村金融环节

农村融资问题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关键是农村缺乏贷款抵押物。农村金融体制还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当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失去了合作性质,背离了主要为农民服务的发展方向,而且农村金融组织的担保费用较高。应该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的服务功能,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降低担保费用,使农民的生产工具得到改进,技术得到进步。

(六)指导链——信息反馈环节

对于市场信息的准确把握是提高效益的关键,中国农民普遍缺少准确可靠的市场信息,特别是偏远农村的农民,他们对市场的变化是难以适应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农业产业链时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分析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从而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对于农产品生产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图1所示)

在现阶段,进行农业产业链的升级是改变中国农业现状,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农业产业链按基础链、增值链等进行逻辑分类,不仅能说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市场轨迹,而且能更进一步反映出农业产业链逻辑发展的内在本质。现代农业产业链包含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与农业关联的产业在内的大农业体系,所产生的集合竞争力具有乘数效应,能够实现产业链整体的价值。对于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将是使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曹群,姜振寰:产业链的内涵及特性分析,商业研究,2008(11)

[2]王静:浅析农业产业链构建,经济工作,2009(4)

[3]李军民:国外农业产业链运作的经验,新农村,2007(5)

[4]王凯: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5]郭静利,农业产业链稳定机制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6]张明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链成长机制,科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时下中小企业困境试析 下一篇: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