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时间:2022-03-16 02:30:14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教学策略的应用,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因此,在语文教育中,积极地践行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让一些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陪衬”,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不仅学习缺乏主动性,在情感的体验上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所以长时间的恶性循环,逐渐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潜能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实施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一个缺乏学习氛围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要从根源上解决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其次,教师要通过任务型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学习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长时间的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最后,教师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设问,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思考课堂上的问题,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精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要在课堂上发挥优势,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有创造的动机和热情,应该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于创新精神,勇于探新求异,提出创造性见解。如:由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因此根据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特点,学习一个单元,教师可以只讲重点课文,授之以学法,其它的内容较为简单的自读课文,可由学生自讲自学。由于这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所以讲的同学全力以赴,听的同学饶有兴趣,一堂课下来,不但知识点掌握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再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有的学生对”淤泥”却大加赞赏,认为”如果不是淤泥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更值得称道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是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辨,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还有的同学以作者对世人追求富贵的风气有不同意见,认为”富贵有什么不好,难道还要追求贫穷不成?”这些理解虽难免有些以今律古,但是对学生看出的这些新的见解是求异思维,是创新意识,实在是难能可贵,应该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创造意识,消除创新的心理障碍,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求变性

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也没有人说出一堂课的标准,大家都是在探索,在讨论,在思考。就是听了别人的一堂好课,也是为其新方法新思维而叹为观止,课堂教学的创新是一个再创造,这再创造就是一种求变,在课堂 教学中是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活起来,能说想说,敢说敢想,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求变,为学生设置一个展出他们思想的平台,让学生有一个放飞思想的空间。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求变。这就是创新的开放性,很多知识,教师可以举一,而让学生去考虑其它,绽放其思维的火花。

四、注重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验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究,从而让语文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使学生体验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同时,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提出教师要经常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成为反思型的研究者,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使教师乐于教学。这种培养反思型研究者的任务需要学科教育学来完成。培养反思型语文教师既是课改的迫切需要,又是课改提出的挑战。

五、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会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做到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身为教师的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积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无愧于语文教师的称号。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