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游戏人物服装造型的民族风格

时间:2022-03-16 01:26:41

浅析网络游戏人物服装造型的民族风格

摘 要:随着网络游戏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游戏人物服装造型的风格也从原来的简单单一发展到今天的百花齐放。这一现象虽然是发展之必然,但难免出现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如何做出特色、做出区别是当前网络游戏人物造型设计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网络游戏;民族风格;服装造型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76-01

十多年前网络游戏还是新兴概念,但随着网络游戏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游戏角色人物也随着游戏的发展不断地增加,且网络游戏人物服装造型风格也从原来的简单单一演变成今天的百花齐放。

网络游戏人物服装造型,逐渐趋向于民族风格,包括纯民族盛装华服、古代服饰、日常改良民族服装。这些服装以绣花、蓝印花、蜡染、扎染为主要工艺特色,款式上具有民族风格,细节上带有民族特征。目前流行的经典唐装、改良旗袍等是主要款式,许多热门的网络游戏都运用了较多民族元素,如:水浒Q传中的凤凰套装、三国策中诸葛亮的羽扇纶巾等。

角色是网络游戏中的灵魂,如何塑造充满魅力又让人印象深刻的游戏角色是每一个角色设计师的课题。游戏人物的造型风格直接影响到游戏的受欢迎程度,如果在网络游戏中,将本民族传统文化里的人物实现转换并且设计成游戏人物角色,从而让玩家在进行网络游戏娱乐的过程中除了体验游戏自身带来的感官刺激及其游戏性外,对宣扬和继承传统文化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换言之,那些服装造型具有民族风格的网络游戏人物角色往往都是符合本民族的审美认知和道德标准的,游戏玩家对其认可度一定会比那些陌生的角色来的快,自然接受这个游戏人物同样也会快一些。

网络游戏中知名度较高的《征途2》,其游戏人物服装造型借鉴了国内近百部武侠大片中的服装设计而成。设计师在采访中笑言,“美术组所有成员在短时间内连续看了上百部的武侠电影和电视剧。一个个眼睛红的,差点没瞎掉……”对于借鉴武侠电影的本意,设计师表示 “这是一种精神的延续”。在人物服装造型设计上,《征途2》设计团队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得出一个共识,认为玩家的武侠梦大部分是从儿时的记忆中延续而来,而儿时记忆中的武侠梦又是当时的电影、电视、书籍赋予的。因此设计团队决意从武侠电影中寻找服装造型的设计灵感,并希望玩家最终可以在《征途2》的视觉感触中寻到儿时的梦。正如玩家所见,《征途2》的服装造型大量运用民族风格和民族元素,如“上衣下裳,束发右衽”表现出汉服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为不同时代的游戏人物要有相对应的汉服款式,在大致遵循汉服形制的前提下,将不同时代的汉服流行款式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在《征途2》中广泛使用,成为古装网络游戏人物服装造型风格的设计重要参照。

网络游戏的人物角色创建界面清晰,人物的形象细节制作细腻,特别是服装上的折射民族风格的小装饰,如绣花、蓝印花、中国结之类都凸显在游戏的画面上,对网络游戏人物服装造型风格的最终定位,有着推波助燃的重要作用;它将服装造型的民族风格融入人物形象塑造,使之成为游戏剧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出与游戏主题相似的文化内涵。

现代社会存在几个大的文化走向——“西化”、“现代化”、“全球化”,这与时下年轻人的喜好有关。笔者为此深有感触,当不同国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时,中国自己的特色在哪?很多作品仅从创意或造型上来看很完美,但是缺乏自己的特色,或者说缺乏具有原创性语言的表现。因此,最终落实在视觉语言上,视觉语言的表现要靠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淀和艺术的表现,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目前,中国本土开发的大型网络游戏比较少,网络上运营的大都是欧美、日韩等国设计开发的。在众多的进口游戏作品中,游戏人物服装造型体现出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国历史悠久,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艺术创作的源泉。中国的游戏设计师,应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越感,认真的揣摩应该如何做中国自己的游戏,让中国的网络游戏设计有自身的民族特色,将中国悠久的民族服装展示在国内外玩家的面前,通过网络游戏让全世界的人们认识中国的民族文化,而不是让外国设计师来展示中国的的文化。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深厚积累,对一个中国艺术设计师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通过对网络游戏人物服装造型的民族风格的探究,我们认识到民族风格对网络游戏服装造型设计的影响的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的,其发展的关键在于要突破思维定势,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互动,使服装造型的民族风格在发展中既保持独立又有所创新。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境域下虚拟形象的文化融合》之重点支撑论文,项目编号:YS1128

参考文献:

[1]曹耀明.设计美学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1.

[2]刘海平.文明对话: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林少雄.新编艺术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

上一篇:谈对歌唱呼吸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论美与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