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技巧探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时间:2022-09-02 02:38:44

叙述技巧探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摘 要:本文在叙述学理论的指导下,着重从视角和叙述时间角度出发,对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进行详细文本分析。分析发现小说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将不同视角的应用与复杂的叙述时间顺序相结合,从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出发,突出了其独特的叙事魅力以及该叙事手法与小说故事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叙事学理论;视角;叙事时间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96-01

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不仅是美国南方文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美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奠基者。其一生硕果颇丰,共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余篇优秀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同样引人入胜且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尝试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其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述艺术。

一、复杂重置的叙事时间

法国的叙事学家热奈特把叙事的时间顺序分为了两种即叙事时序和故事时序。叙事时序有时也被称为文本时间,是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所使用的叙述语言被排列的先后顺序。而故事时序,指的是被讲述的故事从发生到结束的自然时间顺序,其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将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的不协调称为时序的偏离或时间倒错。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就巧妙地运用了这个写作技巧。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这篇小说里,各个部分的布局十分精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体现在小说中时序的跳跃与颠倒。在关于叙述时间问题的处理上,小说摆脱了以往历时性叙述传统的束缚,总体的时间跨度较大。以下图表是将这篇小说的故事时序和文本时序进行了对比:

根据以上表格可以使我们读者显而易见地看出,艾米丽的故事呈现出一个环形结构。故事的开端是艾米丽小姐的去世,结尾时的场景又回到了艾米丽的葬礼上。从故事时序和文本时序的对比来看,文本的重置时序已经完全打破了故事的自然时序,全部的事件也因此全部凌乱的交织在一起,呈颠倒和错乱的状态。通读小说,其实也并不能给读者呈现出一个清晰完整的故事轮廓。读者的内心被层层迷雾所包围。所有的这些神秘事件,如谜一般萦绕在读者心头。情节的孤立,时间的偏离已然给人营造了一种隔阂、断裂的印象。福克纳借用镇上居民的口吻讲述了艾米丽小姐生前发生的事情,填补了读者理解上的空白。倒叙、交叉性叙述反复在叙述中出现,意识流、闪回又随着叙述的展开而不断被运用。通过表格的对比,可以使我们更清晰明了地理解小说故事中的时序和事件的排列问题。由此可见,福克纳笔下复杂重置的叙述时序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灵活多变独特的叙事视角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福克纳采用了多视角叙述的方法。时而利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用无所不知的“上帝的眼睛”来看待问题,时而用第一人称视角,即内部聚焦,从“我们”的角度叙述故事,时而又用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即外部聚焦,从旁观者的角度从外部呈现事件。这三种叙述视角在小说中交织应用,使得叙述显得错综复杂,读者需要置身于小说的叙述中来,同时还要随着叙述者不断转换视角,才能透彻理解作品。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我们”作为叙述人,进行主要叙述,读者会感到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十分明显地是运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语气,如“当艾米丽小姐去世后,我们全镇的人去参加她的葬礼……”(开头第一句)。并且在结尾段落中的每一句话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我们”作为开始,“我们开始注意到……。我们中的一个人拿起……。我们看到……。”由此可以判断“我们”毫无疑问地是代表了生活在杰弗逊镇上的人。正是由于“我们”和艾米丽有共处的机会,才让“我们”能去观察、了解和揣摩她的行为言语。她和“我们”是密切相关、互相影响的。只有通过“我们”的声音,“我们”的言语,读者方能了解到镇上不同阶层和不同时代的人对她的态度。可以说艾米丽命运的悲剧在镇子上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作者并不是全部都使用第一人称内聚集的的视角进行叙述,而是依据故事发展的需要,常常把第一人称装换为第三人称,较为客观地、不受限制地进行叙述,从而深化作品内容,扩大作品时间与空间的广度, 使叙述更为灵活、生动。同时, 运用第三人称便于更为客观地、多角度地丰满叙述对象, 使读者更加全面地看到了艾米莉的所言所行, 增加其悲剧结局的感染力。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帝的眼睛”,能纵观一切。正如小说中第四部分的第五段,讲述者“我们”利用全知的外部的视角来叙事。小说中描述,艾米丽整日把自己关在宅院内,“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有黑人男仆提着菜篮进进出出,但是前门总是关着。此时全知视角发挥作用,所有的这些“我们”都知道,而且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仿佛那多次妨碍她过一个女人的正常生活的父亲的威慑作用依旧猛烈,余威甚深而不能消亡。

第五段总共有五个句子,描述“我们”所见的事。第一句承接前面一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作为讲述者的人物不仅知道别人所能看见的事情,同时又能体会艾米丽的内心。这体现了拥有“上帝之眼”的叙述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特权。同时这也解释了本文前面所提到的问题,叙述者为什么能描述艾米丽写给镇长的信的纸张和手迹,又为什么能亲眼目睹毒药瓶上所写的字。

第三人称限知视角: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还利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来讲述故事。在这种视角中,叙述者严格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情,观察者置身事外,他可以审视人物的相貌、装束、表情、动作,记录人们的谈话。但是他不可能一下子准确地把握每个人物的身份,更没有权利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内心。正如小说中的第一部分第六段,描述了当新镇长上门索税时,艾米丽的样貌与状态。她看起来浮肿不堪,仿佛一具长久浸泡在死水中的尸体。她的眼睛深陷在肥胖的脸庞中,犹如两块被揉进了生面团里的小煤球一样。形象而逼真地叙述了此时的艾米丽犹如行尸走肉,却还坚守着她那家族固有的傲慢与偏执。在此,叙述者用 “他们”的视角来观察艾米丽,用“他们”的所感所思来描述、评论艾米丽。

《玫瑰》不愧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对该作品的阅读使我们能领略到威廉·福克纳小说精湛的表现手法。作品情节的离奇,象征的独特,悬念的迭起以及哥特式的恐怖所渲染出的紧张、凝重的氛围紧扣着读者的心弦。但在非线性叙述模式框架下构成的复杂重置的叙事时间和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使作者精巧的叙事策略和手法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小说的叙事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上一篇:畸形人格结构的悲剧 下一篇:从批判文学角度看《我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