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基坑管井降水施工技术

时间:2022-03-16 12:41:21

浅谈深基坑管井降水施工技术

摘要:降水作为基坑开挖、边坡保护和地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确保深基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多年工程实践经验,重点就深基坑管井降水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并总结了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旨在确保基坑的无水作业,以供类似工程研究参考。

关键词:管井降水;流程图;施工技术;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沿江、沿湖基础设施工程及建筑深基坑工程数量日益增加。由于这些工程基础深度都在地下水位以下,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管井降水技术作为一种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具有疏干基土中的水分、促使土体固结、提高工程地基强度和稳定边坡等作用,能够为基坑支护工程提供一个干燥的施工环境,同时这也是土方工程、基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技术措施。本文通过探讨深基坑管井降水施工技术,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能够确保大型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为深基坑工程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1 管井降水工艺流程(图1)

图1 管井降水工艺流程图

2 施工准备

2.1 作业条件

施工现场需“三通一平”,具备供水、供电及排水能力。施工场地范围地质勘测资料齐全,根据实际地下水位埋深、土层分布和基坑放坡系数,确定井点位置、数量和降水深度。在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应该妥善处理。并核对降水井位置,经甲方、监理验线完毕方可施工。

2.2 材料准备

组织所需材料入场,各种材料需有合格证明、质量报告,入场后复查合格。井管由滤水管、吸水管和沉砂管三部分组成,可采用钢管、混凝土管或塑料管制成,井点管内径宜大于潜水泵外径50mm。

(1)滤水管:一般长度为3~9m,在钢管上分三段开孔,开孔后在管壁上焊Φ6的垫筋,要求垫筋顺直,和管壁点焊固定。垫筋外用螺旋形12号铁丝缠绕,其间距为1mm,并与垫筋用锡焊焊牢。或者在管外包10孔/cm2和41孔/cm2镀锌铁丝网两层或尼龙网。上下管间连接宜用对焊。当土质较好且深度在15m内,也可用外径380~600mm、壁厚50~60mm,长1.2~1.5m的无砂混凝土管做滤水管,再在其外包棕树皮二层作滤网。

(2)吸水管:与滤水管直径相同钢管制成。

(3)沉砂管:一般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钢管,下端用钢板封底。

(4)排水管:用Φ325~500mm钢管或混凝土管,并设3‰的坡度,与附近下水道连通。

2.3 机具准备

(1)成孔设备:CZ型冲击钻机、回转钻机、潜水钻机及配套卷扬机等。

(2)水泵:用QY-25型或QB40~25型潜水电泵或QJ50~52型浸油式潜水电泵。

(3)发电机组(一台备用)。

3 施工方法

3.1 放线、定位

根据施工图确定管沟边线,由地下水情况,确定井点滤管位置。按设计要求布设井位,确定标高。放线定位完毕,需进行验线。

3.2 制备泥浆

在回转钻进成孔过程中,泥浆循环具有固壁、携砂返出和冷却钻具之作用。泥浆的制备可在施工现场开挖泥浆池,池的位置根据施工现场条件选定。泥浆池容积应由实际工程的管井井深、井数、排浆量综合决定,按上节计算求得。泥浆池应避开地下管网,必要时采用砖石泥浆池。若施工现场不允许,可设置专用泥浆箱。

3.3 护口管设置

为防止孔口塌陷,管井开孔段若为松散软弱土层,需设置护孔管。护孔管直径一般大于设计孔15cm;护孔管底口宜进入具有一定强度、结构较稳定的土层50cm左右;中心偏差宜小于20mm;埋设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当孔口段为层厚较大、强度较高的黏性土时,可不必设置护孔管。

3.4 钻机就位

基坑内井点的布设,应尽可能方便坑内机械作业及坑内结构施工。钻机需准确、平稳就位,就位后必须保证稳固、水平,保证井点垂直,其垂直度偏差一般不大于1/100。

3.5 钻进成孔

钻进时一般采用地层自造泥浆护壁。成孔开始时,应减压低速成孔,待孔内泥浆均匀,泥浆比重达到1.1以上,开始进尺;这时尽量快速钻进,避免钻井时间太长,减少钻具对井壁的扰动及冲洗浸泡孔壁的时间,以免影响降水质量和效果。井径宜大于井管外径200㎜以上,且井管外径不宜小于200㎜,井管内径宜大于水泵外径50㎜。井孔应保持圆正垂直,孔深不小于设计深度。

3.6 泥浆密度调节

泥浆密度调节俗称换浆,就是对孔内泥浆密度进行稀释性更换。在成井过程中不断注入清水置换,用水泵或捞砂管抽出沉渣,在黏土中成孔时,泥浆控制在1.10~1.15左右,在粉砂层、易塌孔层中成孔时,泥浆比重在1.10~1.20左右;详见质量控制。

3.7 滤管、井管入孔安装

在滤管下沉之前要进行清洗,并保持滤网通畅。井管在入孔安装时,要保证垂直。确保在井孔中心,用吊车或三脚架分段分节入孔,并联接牢固。

3.8 回填砂砾过滤层

在选择时,应根据现场土体主含水层砂粒直径和填砾技术要求决定,一般选择1~8mm的混合砾。料井管入孔安装完成后立即填入滤料。滤料沿管井周围用手推车或其他工具均匀填入。在填料时,最好保持连续,将泥浆挤出井孔,并随填随测填入滤料的高度。当填入量与理论值不符时,需及时查找原因,妥善解决。

3.9 黏土封填

管井在地面以下0.5~1.0m深度内应该用黏土封填,以防漏气。在井口做砖砌保护井衬,并在其表面抹砂浆(图2)。

图2 管井结构示意图

3.10 联合洗井

洗井工序是关系到井管出水量的一个关键工艺环节。成井后,用负压活塞洗井方法辅以空压机排淤,用这种联合的方法清除井内泥浆至完全出清水为止,再用污水泵反复进行恢复性抽洗。洗井应在成井后立即进行,不能超过4h。完成后可进行试抽水,以此确定其出水量。若洗井后滤料下沉量过大,应进行补填。

3.11 架设电缆

铺设电缆和电闸箱,安装并接通电源。配电箱开关应按一井一闸设置,使各井可独立启动和关闭,方便实施应需抽水和关闸检修。而且用电设备须可靠接地,做好防水、防雨工作,须由专人负责管理。

3.12 安装水泵

安装前,检查电机和泵体是否正常,确定没有故障,方可安装。潜水泵用钢丝绳吊放至设计高度,水泵下距井底不得小于0.5m,避免水泵陷入泥沙,卡住叶轮。若水泵接通电源,不出水,应立即关闭电源,查找原因,防止烧毁线圈。

3.13 抽水运行

管井施工完毕,进行试抽水,若各项指标正常,便开始正式降水。抽水需要连续抽水,不应中途间断,水泵、井管维修应逐一进行。抽水工作需一直进行,直至深基础施工完毕。

3.14 水位观测

对每个井的出水量进行观测,检查单井抽水能力。并对地下水位进行时刻观测,安排三班人员日夜值班进行降水控制操作及数据记录。抽水初期每30min观测1次,水位稳定后应每2h观测一次。

3.15 封井

基坑外的疏干管井若无特殊要求,一般不予拔除,只做回填。当基坑外降水井在降水结束后直接回填,回填物可为砂子或砂、石子混合料,井口部位用黏土封填并捣实。也可全部用黏土封填捣实。基坑内降水井采用混凝土封井。

4 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当遇到砂卵石地层时,可采用粘土护壁成孔。当地层土质松散时,孔内泥浆应高于地面。

(2)抽水时要保证连续进行,以避免泥渣沉淀淤管。为此,现场应准备双电源,当电源、设备因故障停止抽水后,应立即更换电源,尽快排除设备故障,保证抽水连续,必要时现场应准备发电机备用电源。

(3)每台水泵应配置一个控制开关,保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实现,主电源线路要沿管井排水管路设置。

(4)滤管在井孔中位置偏移不得大于滤管壁厚。

(5)管井降水施工时,井深、井距必须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施工。

(6)不允许出现死井,洗井一定要及时,抽水及时,从而保证降水效果良好。

(7)井点成孔后,应立即下井点管并填入豆石滤料,以防塌孔。不能及时下井点管时,孔口应盖盖板,防止物件掉入井孔内堵孔。

(8)重庆地区冬期施工时,地面排水管要覆盖保温材料,或回填30cm厚以上干松土,以防冻坏管道。

(9)降水运行过程中,配备专人抽水,定期检查记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护和检修,力求防患于未然。

5 结语

深基坑管井井点施工是一项隐蔽性的工作,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注重全过程质量监督,严格控制好管井孔径、孔深、井管配制、滤料级配、回填质量、联合洗井、抽水运行等关键工序,同时结合现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制定好方案设计,从而确保管井降水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传广.深大基坑管井降水关键技术措施[J].价值工程.2012年第08期

[2] 何华.大型深基坑管井降水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1期

上一篇:地源热泵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下一篇: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