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时的气沉丹田

时间:2022-03-16 12:34:55

【内容摘要】在声乐学习中,训练最多的和最难训练的就是呼吸技巧。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的基础训练之一。要想掌握好呼吸技巧,吸气必须下沉丹田,通过丹田气息支持的声音才有弹性和穿透力。文章以壮语方言学生对歌唱气息训练为例,围绕歌唱时气沉丹田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歌唱气沉丹田壮语方言 下巴紧张状态

不论是世界的歌唱家,还是中国的歌唱家,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就,是因为他们不仅具有很好的天赋,同时还掌握了高超的声乐演唱技巧。在众多的声乐演唱技巧中,歌唱的呼吸是最为重要、最难训练的技巧之一。我们可以去认真欣赏世界歌唱大师的演唱,他们演唱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落在丹田上,声音圆润通透,穿透力很强,并且声音控制自如。很多大师认为“歌唱是呼吸的艺术,不懂得呼吸就不懂得歌唱”,这足以说明歌唱呼吸(也就是气息)对歌唱的重要性。那么,要掌握好呼吸技巧,气沉丹田是必须的。在日常的声乐训练中,教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气沉丹田。那怎样才能做到呢?在笔者20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中,碰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声乐学生,他们对歌唱呼吸技巧的感悟能力、接受能力确实有较大的差别。北方来的学生,或者汉族学生对歌唱呼吸掌握最快,领悟较差的是南方地区,特别是桂西北壮语方言的学生。他们有的嗓子也非常好,但是歌唱呼吸技巧没有掌握好,影响他们在声乐道路上的发展。那么,要解决壮语方言歌手歌唱呼吸技巧中的气沉丹田的问题,首先要找出阻碍他们气息下沉的原因,然后才能找出应对的办法。经过多年的演唱和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一、壮语方言的学生说话和审美习惯影响气息的下沉;二、下巴的紧张和前伸也是造成气息不下沉的原因;三、歌唱时共鸣腔体没有打开或者没有充分打开也影响气息下沉。下面,笔者就从这几点来论述壮族方言的歌手怎样才能做到气沉丹田。

一、壮语方言的学生说话和审美习惯影响气息的下沉

(一)原因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的说话用声习惯和审美习惯,而且各不相同。比如汉语说话用声时,共鸣腔体打开较好,特别是头腔,同时,说话或者用声时都要用上丹田气息,也就是说,声音的支点比较低,气息支持较足,使声音比较宽广、饱满,听起来比较悦耳。然而,壮语用声时,声音比较尖、白、扁,而且比较干。这就是壮族人长期养成的一种用声习惯和审美习惯。由于这种习惯,说话时不用气息或者很少用气,因为没有气息的支持和帮忙,全部是声带振动所发出的声音,使得用声对嗓子伤害较大,也容易出现嗓子疾病。到歌唱时就很难使用上丹田气的支持。

(二)解决办法

1.让壮语方言学生多跟汉族学生在一起进行语言交流,特别是跟北方歌手交流。注意他们说话和唱歌时的习惯,感受他们用气说话和歌唱时胸部和腹部的感觉,跟自己的感觉做比较,让他们明白不管是说话还是歌唱,都需要气息的支持,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唱歌时气息就会下沉得多。

2.让壮语方言学生多听、多看央视主持人说话时的状态和习惯,模仿他们的用声方法;同时,还要多欣赏著名歌唱家的现场音乐会,琢磨他们的发声方法和技巧。能去现场就更好,如果没有条件,在网络上也可以去欣赏。总之,通过多种渠道去模仿和比较,从而改变原来的用声习惯和审美习惯,通过反复多次的比较和模仿,歌唱时气沉丹田是会慢慢掌握的。

二、歌唱时下巴的紧张和前伸也会造成气息不下沉

(一)原因

歌唱时下巴紧张和前伸是很多学习声乐的朋友经常犯的毛病,特别是唱到高音时,越伸下巴声音就越紧,高音也越唱越破。在伸下巴唱歌的学生中,还是壮语方言的学生较多,也较为严重。因为伸下巴,使得喉结也随着往上移动,这样声带会被逼紧,声音通道没有建立,使我们吸进的气没有下沉到小腹这个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丹田。因此,要解决气沉丹田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歌唱时下巴紧张和前伸的毛病,那怎样解决壮语方言的学生歌唱时下巴紧张和前伸的毛病呢?

(二)解决办法

1.让学生站在靠墙的位置,然后深深吸气到小腹一带,并保持胸部的抬起和两肋的扩张,注意要尽可能地保持吸气的状态,像憋气一样,然后不停地喘气和摇头,同时有意识地让下巴放下,张开嘴巴、打开牙关,每喘一次气,头就往下点一次,由慢到快,坚持每天至少半个小时,相信3—5个月的时间下巴紧张和前伸的毛病一定能改掉很多,甚至全部改掉。

2.把头稍往下弯,眼睛向下看45度角,注意腰板也要弯,如果只是头弯,那么声音通道就没有了。然后吸气,发出“a”的长音,越长越好,而且要在气息支持下发出,声音要有弹性,也就是波浪音,不是直白的那种声音,声音先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练好以后,再练“o”“e”等,这样经过反复练习,下巴前伸一定得到解决。

3.当上述两种练习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开始练习歌曲演唱。先不唱歌词,而是用“啦”来代替歌词,唱出旋律。当用“啦”唱好以后,再套上原来的歌词。

当然,在进行咬字练习时,字头要咬得轻,同时,咬完字以后就马上放松下巴,就好像下巴不存在一样。一定不能急于求成,放松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只要按照有效的办法,而且有足够的耐心,解决下巴紧张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歌唱时,气息也会下沉丹田的。

三、歌唱时共鸣腔体没有打开或者没有充分打开也影响气息下沉

(一)原因

学习声乐的人会经常听到教师说的一句话:挺胸抬头,或者挺胸收腹。因为挺胸抬头使人看起来精神,有气质,很潇洒。那么,唱歌、跳舞同样需要这样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挺胸抬头,是唱好歌的基本要求。因为歌唱时,要使声音圆润、饱满、有弹性,必须做到各个共鸣腔体都要充分打开,特别是胸腔的打开尤为关键。胸腔是气流下沉的通道,如果胸腔塌陷、不打开,那么气息就没有下沉的通道,我们歌唱的声音就没有了丹田气息的支持,声音就不圆润和通透了。经过多年的演唱和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壮语方言学生体态大多为驼背或含胸,这可能跟民族性格有关系,因为壮民族的精神和性格比较内敛。学生歌唱时胸部塌塌的,胸腔没有打开,从而影响了气息下沉,他们唱歌时声音干干的,缺乏美感。因此,要让我们壮族歌手唱好歌,走得出去,使歌声优美动听,必须要训练他们挺胸收腹、如何打开胸腔。那么,如何让壮语方言的学生改掉不挺胸、不打开胸腔的习惯呢?

(二)解决办法

1.让学生从平时走路的姿态做起,要注意昂首挺胸,并且精神抖擞,不要总是闷闷沉沉地低头走路,同时,多做些扩胸运动,锻炼胸部的肌肉,从而养成挺胸抬头的良好习惯。

2.训练或者演唱时,把胸部微微地挺起,注意不能过分和僵硬,然后深深地吸气,这时,下巴稍微往里收然后往下放松,感觉下巴已经不存在了,同时,用腹肌的力量让牙关充分打开,然后保持住这样的吸气状态,感觉整个身体像个蒸笼一样,这时的胸腔肯定打开很好,气流也畅通无阻,丹田的气息会充分地支持,歌声优美而富于弹性。

3.当牙关打开以后,上腭要积极地往上抬起,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脸部笑肌要往上抬,眼睛深情地平视前方,炯炯有神,有目中无人的感觉;同时保持口咽腔充分打开和舌头放松,特别是舌根的放松尤为重要。很多朋友,唱歌时舌根紧张往后缩,塞住喉咙,使声音挤出来,整个喉部肌肉僵硬得很,这样是唱不好歌的。因此我们要求训练的时候,特别是初学者,一定要对照镜子来练习,按照上面的要求严格训练,而且要持之以恒。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教的大多数学生都能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关于歌唱如何才能做到气沉丹田的问题,笔者认为,严格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训练,相信大多数学生可以解决气息下沉的问题。当然,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有些甚至用更长的时间去训练才能获得。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去练习,歌唱的呼吸技巧一定会掌握好。壮语方言的学生学习声乐这门艺术,总要比其他民族的学生困难得多,不光气息下沉的问题,还有像普通话发音等问题,都要比别的民族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注:本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桂教科研项目“桂西北壮语方言对歌唱发声状态的影响研究”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06LX590)

参考文献:

[1]张均如,李旭练.壮语方言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2]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宋承宪.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4]金北凤.壮族歌手演唱中的吐字不清及纠正[J].中国音乐,1992(2).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学院艺术系

上一篇:民歌与高校音乐教育 下一篇:如何运用辩证法处理声乐教学中的“三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