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2-03-16 12:00:58

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创新能力对个人的发展,对企业、社会、民族等的不断进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对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关涉下的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展开具体的分析,以期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目标;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随着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全面推行,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填鸭式教育模式)逐渐被摒弃,无论在育人还是用人上,均更加注重考核人才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以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为研究的立足点,积极探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以提升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水平。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兴趣是行动的内在驱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客观立体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艺术美,如:造型设计、材料利用、工程设计中色彩搭配、施工艺术等,并且指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使得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艺术设计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他们将学习兴趣有效地转化为学习行动力,在艺术设计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升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一些鼓励与支持,尽可能地减少批判或者批评,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应用型对口人才,相应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全面地推行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地将特定岗位的实际要求、工作技能等融入教学体系之中,并且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与此同时,与学生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搭建师生线上线下实时互动平台;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将学生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机地融入教学体系之中,并且将教学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

教自身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水平,同时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岗前培训、定期进修或者深造等,全面地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定期总结、归纳教学经验,与学生交流互动,并且注重相关知识的补充,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掌握相应工作岗位的动态信息,有机地融合在教学体系之中,使得艺术设计教学更加科学化、具体化。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道德水平,耐心地指导学生,实现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改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并且善于将复杂、分散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章节,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学习习惯。构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觉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且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四、通过毕业设计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上需要注重课题的实用性,且自主独立完成。学生可以通过毕业设计,自主地完善已经学习的知识体系,并且可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学生还可以参考往届毕业生的优秀设计作品,延伸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引人入胜的课题、独到的见解、前沿的思想,自主地完成一篇优秀的设计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关涉下的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比较强的工作,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途径实现。

参考文献:

[1]叶国丰.从创新能力培养谈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J].美术大观,2010(3):164-165.

[2]李强,欧阳旭霞.以“2+1”教学模式促进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J].美术大观,2011(5):180-182.

[3]毛根廷.试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2):104-105.

上一篇:实习护生仪表调查研究 下一篇:浅析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