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专业教师履行育人职责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3-15 03:47:57

独立学院专业教师履行育人职责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独立学院由于学生的特点,介绍了可以通过挖掘独立学院专业教师的育人潜力,使独立学院的育人工作做得更好。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业教师;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0-0061-04

长期以来重教书、重科研、轻育人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可以说根深蒂固。而独立学院由于其学生的特点,要想有长远光明的发展前景,应更加重视育人工作。专业教师群体,作为一个巨大的育人资源库,值得大力开发与利用。

1高校专业教师育人功能的欠缺

高校专业教师的主要职责包含教书、育人、科研与社会服务四方面,然而履行起来却是一般比较重视履行教学职责和科研职责(如科研与社会有密切联系,则也包括社会服务),但相对而言不够重视履行育人职责。

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育人似乎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一种效果较隐晦、较长期的职责,是一项难以按部就班地可开展的工作,是一件似乎只与班主任、辅导员、学工办教师有关的事情,是一种看似不易做出客观性评价的行为。

事实上,就评价这一重要环节来说,我们有制定得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科研质量评价体系,确实没有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来督促专业教师履行育人职责,没有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来检测、评价、奖励专业教师的育人效果。也就是说,专业教师只要教学出色、科研优秀,似乎就可以高枕无忧,育人的事情似乎与己无关,可以不闻不问。

如果专业教师不在育人的环节上发挥其特殊的作用,而只靠班主任、辅导员等人来承担这份意义重大的工作,必然会造成学校育人结构的倾斜与失衡,也使得育人职责的具体承担者们不堪重负。事实上,有些班主任只能是事务性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因为单单完成这类工作就得占去他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2独立学院育人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别于其母体高校的学生。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总体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自觉性;挫折承受能力较差;自我定位不准,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等等。正因为这些特点,在独立学院中育人的责任之重、难度之大实不亚于教学与科研,当我们慨叹学风建设的漫长与艰巨时,正说明了育人问题的严重性。

而另一方面,如果在育人环节上做得出色,则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可期。因为出色的育人工作意味着独立学院的学生在道德、理想、抱负、情绪、态度、责任心、自信心、合作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这种较大的进步直接影响着学院优良学风的建设,因为学风问题本质上就是学习态度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情绪问题、学习责任问题、学习使命问题等的综合反映。当独立学院的学生们态度积极热情、情绪稳定明朗、规划远大充分、方法行之有效时,学风问题就意味着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的某些不如意的问题只归咎于学校的管理因素及其他社会因素,认为自己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改善这种状况。笔者认为,这并不恰当。必须要认识到:教学出色、科研优秀并不等同于育人工作做得不错。教学与科研本质上是专业问题,是知识问题,是一种智力因素,而育人则是情感问题,是情商问题,是一种非智力因素。

浙大竺可桢老校长曾在某次大会上向学生提出了两个著名的问题:“诸位在校,有二个问题可以问问自己:一是你到浙大来做什么;二是将来准备做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本质上就是育人问题,它是向学生提出的,但对教师难道不也有两个类似的问题:“诸位在校,有二个问题,可以问问自己,一是你到城院来做什么,二是准备教出什么样的人”。

如果专业教师在育人的职责上只是袖手旁观,只是“坐而论其专业道”,就相当于把重如泰山的育人责任都推开了,这样的教师实际上没有完全尽其责。

3独立学院专业教师的育人潜力

我们倡导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群体也要履行起相应职责。事实上,专业教师群体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之人力资源,如果能够认真地把这一巨大的育人资源库开发出来,则可以使育人教育失衡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可以“扶正”、健全育人环节上的师资结构。道理何在呢?

一是因为专业教师群体在整个教育群体中占了“大头”,如果每个专业教师在育人环节上做出的努力哪怕只占教学科研上所付出精力的几分之一,则整个学校的育人力量与育人环境将会大大改观,这可使辅导员、班主任的育人工作的“压强”减轻,可使他们更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因为专业教师每周都要授课,因此有大量时间与学生面对面接触。譬如一个专业教师一个上午上了四节课,这就相当于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了四节课的信息发送、反馈与交流,故专业教师在履行其育人职责时有较好的客观条件。而在课外,即使是班主任、辅导员也不可能如此多地去“占用”学生的时间。

三是因为专业教师在毕业设计、假期实践中也要经常与学生接触,这又为专业教师提供了额外的育人“机会”。

四是不少专业教师教学出色、科研优秀,学问广博、才华出众,在学生中有较大的影响,不少学生对这样的教师充满了敬意,甚至还有些“崇拜”。这样的教师可以凭借优势做出质量更高的育人业绩来,而且这样的教师对于特殊的学生来说还可以有“特效”。

因此,如果把学校中教师育人机会的孰多孰少做一划分的话,无疑专业教师占去了较大的份额。可以说,专业教师的“育人成本”是相对较轻的,而其潜力又是特别巨大的。

4独立学院中专业教师履行育人职责的基本前提、态度与方式

4.1爱护与尊重学生是开展育人工作的基本前提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都来自经济社会境况较好的家庭[1],他们以往磨难较少,自尊心极强。专业教师如果不注意学生较强的自尊需求,极易造成师生情绪上的对立。比如学生上课迟到了,教师如果疾言厉色地即刻指责,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如果能够尊重学生,弄清事情的原委,再做教育工作,结果就会好得多。对迟到成习惯的学生,更要讲清经常性的迟到带来的学业损失,这样学生比较能听得进去。又比如对上课经常用手机发短信的学生,对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等,也都要以尊重的态度去尝试解决,简单化、粗暴的处理方式很难取得成效。

4.2耐心、细心、关心是育人工作的基本态度

独立学院的学生与母体学校的学生相比,学习的习惯、自觉性和能力等都有一定差距[1],而相当比例的专业教师来自母体学校,如果沿用母体学校的教学方式,效果常常差强人意。这种情况下,教师耐心、细心、关心的工作态度既是教学的基本态度,也是育人的工作态度。调整自己的教学观、育人观的过程也被某些教师称之为“磨合”的过程。

4.3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是育人工作的基本方式

专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一般性的育人工作,也可以在课后做个别性的育人工作。这里要特别强调独立学院中个别性育人工作中的师生“匹配”问题。独立学院的学生特长较多,个性较强。他们对自己佩服的教师的话感到“中听”,而对自己不佩服的教师的话则显得“不服气”。任何教师都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佩服自己,但任何教师又都有他/她可发挥作用的对象。当班主任对某些“问题学生”“力有不逮”时,这些“不易改观”的学生,在他们所敬重的教师面前会改善态度。此时这种教师的一番话语,对他们来说可能是“醍醐灌顶”。反之当专业教师遇到育人方面的问题时,也应主动与班主任、学工办教师联系,沟通信息,共同教育,杜绝问题的发展[2]。这种“复合”式育人教育结构是一种效能较优化的育人教育结构。

上一篇:基于ASP的计算机教学管理一则 下一篇:“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