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竞争力与注意力经济

时间:2022-03-15 02:24:41

浅析核心竞争力与注意力经济

提要 在企业能力理论体系中,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注意到了一种全新的经济现象――注意力经济,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企业能力理论;核心竞争力;注意力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最早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是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文章比较了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的10年发展历史,而后明确指出NEC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原因在于它颇有远见地培养了其核心竞争能力;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为企业进入各种市场提供潜在机会,能借助最终产品为所认定的顾客利益做出重大贡献,而不易为竞争者模仿的能力。之后,对核心竞争力的论述又出现了分别基于知识观、资源观和系统观的三种核心竞争力观点。这些观点从不同的侧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阐释,但都有不足之处。综合这几种观点不难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这里的资源包括独特的价值观和文化。另外,信息、能力、专长在本质上属于企业内部知识。

那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源泉是什么呢?它应当是一定时期或特定环境下企业凝练出的正确的经营理念并指导企业未来的经营行为,由此形成的某种专长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理念决定制度并影响技术的形成,进而技术又决定产品。所以,拥有最新理念的企业才会拥有最强大的竞争力。由此我们认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某种专长共同构成了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例如,麦当劳的核心竞争力是质量、服务、清洁、价值的高度规范化能力;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质量和服务方面的专长。

二、注意力经济的内涵与构建

(一)注意力经济的内涵。“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MichaeIH.Goldhaber,1997年他在美国著名的《Hot Wired》上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文章指出,“注意力经济”是指如何更有效地配置企业现有的资源,以最低成本去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其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无形资产,即经营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还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而且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的资源。目前,正在崛起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状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

(二)注意力经济的构建

1、管理者首先要谨慎确立注意力焦点。这不仅是由高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决定的,更是由这种资源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具有向外联动倍增的扩张性决定的。毋庸置疑,员工对自己领导的注意力焦点的投放是很敏感的,高层管理者注意力焦点的不慎或失误会引起整个组织的巨大无形的损耗。

2、从与企业知识管理的关系上看。在进行知识管理过程中,无论是进行知识的创造、沟通还是交流都要考虑到注意力资源的稀缺性。无论这种知识是易于编码并沟通的显性知识,还是在过程中学习的隐性知识,对其加工都是以占用注意力资源为前提的,这种稀缺性不仅表现在量的相对无限增多和信息的有限,还表现在分配上不能同时加工处理多个信息,因而在信息的控制管理上做到重点明确,尽量避免让员工同时面对过多不相关或不重要信息。

3、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上。企业管理中除灵活性、战略性的活动外,日常事物应尽可能做到制度化、程序化以利于节省资源,这同样是与注意力的特性紧密相关的。心理学上将注意划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大类,其中随意后注意是在不随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目的性又不需要意志维持,带有自动化特征的注意,这种注意基本不占用或很少占用资源,企业日常事物的制度化和程序化,有利于转化为随意后注意节省资源同时提高绩效。

4、组织结构的构建上。换一种视角可以把组织结构看作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商业的某些特定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的一种机制。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应着不同的注意力焦点选择,如生产多产品的企业会对产品走向的组织结构足够的重视,而职能型组织结构会对职员的技术专长投以更多的注意力。当然,如果能将组织结构建设和绩效评估、薪酬制度等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会对确保注意力的正确投放产生更好的效果。

三、核心竞争力与注意力经济的关系

企业应该具有两方面的能力,一个是显性的能力,如技术专利、管理方法等,它容易被竞争对手所识别,通过某种手段加以模仿,使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逐渐消失;另一个是隐性的能力,如产品品牌、企业形象、经营理念等,这些能力是对手无法模仿的,因而隐性能力对企业来讲,起着隐蔽和保护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而这些隐性能力正是引起竞争对手注意力的因素,而且不宜模仿。对竞争对手而言,强有力的隐性能力能够模糊对手的视线,削弱其模仿能力,阻挡其跟随的步伐,减少竞争的压力,以此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企业必须有能力识别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提升企业的注意力。注意力是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二者的联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注意力经济都是动态的,它与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环境、政治环境等外部条件相适应,是企业在一系列特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竞争优势。

2、核心竞争力和注意力经济的形成是企业内部经过长期积累、整合协调得来的,是对企业资源和企业能力的综合发挥,是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仿制的。

3、核心竞争力和注意力经济的本质内涵就在于能够为消费者看重的价值提供直接的、显著的贡献。

(1)价值的显著增值性。它们对实现客户看重的价值能够做出显著的贡献,如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等。具体表现在: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核心地位,能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对实现顾客所特别注重的价值有显著贡献;是企业异于竞争对手的原因,也是该企业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原因,因此对企业的特质性和竞争优势也具有重要贡献。

(2)领先性。它们使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较大的领先性,主要表现为观念的领先、产品的领先和市场的领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只有依靠不断地创新,以领先于竞争对手领先于消费者理念的产品或服务,才能抢占市场、取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3)延展・性。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母体、是核心,有溢出效应。它们可使企业在原有的竞争领域中保持持久优势,也可使企业进入各潜在相关产品或服务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产品或服务。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企业可通过其在新领域的积极运用,不断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4)整合性。它们是多个技能、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有机整合。单个技能、技术的强大都不足以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必须由企业的其他能力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它强调企业中的整体协调和配合。这种整合性通过产品或服务,集中表现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越性和为消费者带来的满意度。

(5)异质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和注意力经济应是独一无二的,即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至少是暂时不具备的。不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不同,它是特定企业的特定组织结构、特定企业文化和特定企业员工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

(6)可保持性。它们不仅来自有形的资源,还来自无形的资源;不是来自一种产品或技术的拥有,而是来自多种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具有很高的可保持性。

上一篇:我国职业经理人激励机制探讨 下一篇:我国石油企业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