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重大工程事故和引起的索赔与反索赔的处理

时间:2022-03-15 10:29:46

一次重大工程事故和引起的索赔与反索赔的处理

摘要:用以支撑跨河拱管的砼支墩在拱管施工时出现裂纹,施工各方都声称无责任,通过对抓住的细节深入分析和过程推理,最终找到事故原因,为事故处理提供技术和经济依据。

Abstract: There was a crack on the concrete arch buttress in the arch construction, and all parties claimed they had no responsibility, through grasping the details of the in-depth analysis and process of reasoning and finally the reasons of accident were found, providing technical and economic basis for incident handling.

关键词:细节;过程推理;事故处理;责任分析;索赔;反索赔。

Key words: details;process reasoning;accident treatment;responsibility analysis;claim;counter claim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052-02

0引言

某单位承揽了上海第二热供站热力管网工程的施工任务,并将管道安装和管道砼支墩制作分包给了两个分包商――安装队和土建队。本工程共有4处跨河的拱形管,在第1处拱管吊装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次重大质量事故。

受委派我参加调查事故原因,并进行事故处理工作。当到达事故现场时,甲方、监理、设计院、项目经理、安装队和土建队都在场。看到的是下面的情景:

跨河安装在两个砼支墩上的是一根用无缝钢管和硅酸钙保温的Φ529的拱形保温管。两个砼支墩中心跨度40米,砼支墩截面800X800,顶部为斜面成60°;斜面上安装了钢板制作的管道支架。用来进行吊装的一台100T汽车起重机的吊钩仍未松钩,吊在拱管的C、D两点。拱管与E支墩处支架已经点焊牢固,与F支墩处支架仅点焊了两点。在E支墩的中间高度有一条长600mm裂纹,裂纹大致呈剪刀型,最宽处15mm。事故现场情况如图1所示。

吊装过程甲方、监理都不在场,引起事故的原因不清楚。项目部考虑降低雇佣起重机的费用损失,并且修复砼支墩也必须把已吊装焊接的拱管先从砼支墩上卸下,请甲方、监理批准。我们看着安装队拆卸拱管。拆卸需要用气割把拱管焊接点从E、F支墩的钢支架上割开。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当用气割将拱管与钢支架上割开的一瞬间,拱管由F向E横向滑移了100mm左右。接着起重机起钩、转臂、落钩,拱管被放回到了地面上。查不清事故原因,甲方、设计院和其他各方都暂时离去了。

1事故调查

我了解了各方反映的一些情况:①此处的这根拱管是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而增加的,土建队是参照另一处的拱管支墩进行施工。②此拱管是项目部采购,加工弯制成型分8段运到现场,安装队在现场进行放样、组对、焊接。③设计院说支墩是在设计时考虑了承载的动静载荷,设计强度足够。④土建队说砼支墩施工,没有偷工减料,只是砼的龄期还不到,当日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0%。⑤安装队说之所以提前吊装,使用强度不足的砼支墩是项目部为赶工期的安排。⑥土建队说施工过程中的砼试样已送质检站试验。

工期紧,必须尽快找出事故原因,确定解决方案,并为其它三根拱管吊装提供经验。

那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思考。100 mm滑移与呈剪刀型的裂纹可能有关系?作为热力管网的砼支墩,其承受的动、静载荷相差近10倍,为何会在静载荷的作用下就开裂?通过想象安装队的吊装经过,分析出了砼支墩破坏的原因:在拱管与E支墩的支架点焊之后,为调整拱管与F支墩的相对位置,起重机的吊钩向F移动,致使E支墩损坏。但为何要在拱管与E支墩的支架点焊之后吊钩再向F移动?是因为拱管的吊耳焊接位置有偏差?通过测量A、B两点和C、D两点的距离,却发现距离误差并不大。 为何不大的距离误差却引起拱管起吊重心那么大的偏移?一是由于拱管组对时放样不准,弧度不对。二是吊装时没有临时加固措施,起吊时拱管变形,并且变形不均而引起重心偏向D端。拱管就位时先落到了E支墩上,但在高度方向与F支墩还有距离。安装队就采取了错误的办法:把拱管与E支墩先点焊,然后再落钩使A端下降。破坏并非由于起重机的吊钩故意向F移动,而是由于拱管与E支墩上钢支架处先固定而后吊钩下降,拱管在重力作用下以钢支架为转轴转动,产生对E支墩破坏的力造成!一次吊装过程如示意图2所示。

2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是处理事故的关键。经过反复推测和模拟实验,本人找出了事故的主要原因:①拱管组对时尺寸不准;②吊装时拱管变形;③拱管没有准确就位。

过了一个月,支墩经过修复后,需要组织重新进行吊装,如何解决避免事故重复发生?

必须对吊装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由于拱管已做好保温,修正吊点工作量太大,影响工期。本人建议安装队增加了辅助吊装工具:三脚架和手拉葫芦。在拱管靠近D端增焊了一个吊耳G。第二次吊装的方法如示意图3所示。

在第二次吊装时,我们密切关注起吊就位时拱管与支墩上支架的距离。当拱管接触到E支墩支架时,与F支墩的支架还有大约300 mm的距离。这时先在D端用三脚架和手拉葫芦临时吊着拱管,然后起重机再落钩使拱管以G为转轴旋转就位,使A端完全落到F支墩的支架上,然后调整手拉葫芦使拱管落到E支墩支架上。然后拱管与E、F支墩上的支架同时点焊。点焊完毕再松开起重机和手拉葫芦的吊钩,把拱管与钢支架满焊,吊装工作最终完成了。

事后项目部接到了甲方发来的不顺延工期,若总工期拖延将进行罚款的通知。安装队和土建队也都向项目部提出了工期和费用索赔的要求。

3 事故责任分析

事故责任分析是处理索赔的关键!

本人把对吊装过程和砼支墩破坏力的分析与安装队反复讨论,虽然拱管已被放回到了地面上,并且拱管经过保温,曲率半径的测量已不准确,安装队还是不得不承认了施工质量偏差和吊装方法的失误。

但安装队提出只承担部分的责任,拒绝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理由是:①砼支墩当日没有完全达到设计强度。②提前吊装是项目部为赶工期的安排。

项目部的理由是:①作为热力管网的砼支墩,其承受的动、静载荷相差10几倍,即使当日没有达到设计强度,经计算证明也足以承受拱管的静载荷。②提前吊装确实是项目部为安排,但给了安装队赶工期的费用。

最后建议项目部的做出了的处理决议:①土建队对事故没有责任,修复支墩的费用和工期予以补偿。②向安装队提出反索赔,安装队应承担项目部遭受甲方处罚的全部责任,工期和费用不予补偿,并处罚款5000元。

4事故处理总结

对此次事故处理的经验教训总结:①拱管在组对时应准确放样,如有加工误差也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调整焊缝宽度进行纠正。②组对焊接的工艺应得当,采取两台焊机等速对称施焊,防止焊接过程变形。③拱管属于细长杆件,吊装时应正确选择吊点。④应设置必要的临时加固,防止吊装变形。④正确指挥吊装,完全就位后才能焊接固定。

5结语

①正确分析事故原因,才能为处理事故提供技术依据。②正确分析事故原因,才能划清事故责任,为处理索赔提供经济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雪涛.拱形管吊装事故分析[J].建筑工人,2009, (08) :18-19.

[2]张慧敏, 潘家祯.含体积型缺陷管线的极限载荷分析[J].工程力学, 2009, (08) :20-25.

[3]颜玉玲,张建周.大跨度拱型结构的动力特性[J].南京工学院学报, 1987,(03).

[4]李雪涛.工程事故分析是处理索赔的关键[J].建筑工人,2009,(6):10-11.

[5]周国全,李蓉.西湖大桥钢管拱混凝土泵送顶升施工技术[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6-68.

[6]于洋,张岩.66m拱形管道跨越结构有限元分析计算[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05):12-13.

[7]孙成贵,纪尊众.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施工控制[J].铁道建筑技术, 2001,(02).

上一篇:浅谈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施工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