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15 03:01:10

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高中阶段,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强,知识的体系性也越来越明显.在这拥谋尘跋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加强对于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知识要点,教师应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采取的教学形式也应有灵活变化.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过程的针对性,并且能发挥科学探究教学的实效性.

一、设计相应的科学探究情境

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相应的探究情境,让学生明确探究问题的基本方向.教师提出的探究主题,可以是结合具体的知识点设计思考问题,也可以是在师生交流对话中对于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者问题的探讨.不管是怎样的形式,都能形成较好的科学探究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探究问题的氛围中,活跃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教师要合理地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提出有关物理问题,并且贴近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播放人和马在冰面上滑倒的录像,让学生对于本次课堂要探究的重点有一个认识;然后引入另外的情境,在拧紧的瓶盖上涂上油,让班上力气较大的学生来拧开(学生不容易拧开).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人在冰面上易滑倒?为什么涂上油的瓶盖不容易打开?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发现和提出一些有意义的物理问题.这些都是创设科学探究情境的有效方式.结合具体的情境,学生更加明确需要探究的问题的实质,从而提高剖析问题的效率.

教学结果: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创设情境是第一个环节,也是形成课堂整体氛围和知识教学基本铺垫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生活情境出发,提出生活化的探究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与分析涉及的知识,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对找到一定的依托,从而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摩擦力相对来说是一个容易创设情境的知识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摩擦力的探讨十分深入.这个知识点生发出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探究主题都可以直观地创设问题情境.对于那些和生活不太贴近的教学主题,教师要挖掘这类知识点教学的有效切入方式,找到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的创设情境模式,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很好的基础.

二、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猜想

有的科学探究主题提出后,问题不能马上得到解决.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探究问题.学生的猜想和推断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培养目标.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和推断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首先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合理地进行猜想假设,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问题解决方法与技巧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合理,直至最终问题得到有效解答.

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白,猜想不是无目的、无根据地瞎猜,必须进行科学的猜想.有些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容易猜想;有些内容,学生了解不多,不易猜想,需要教师适当引导.例如,在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时,学生观察羽毛和石块的下落、石块和纸团的下落后,就能回答出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有质量、体积、空气阻力等.但是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学生很难猜到弹簧的劲度系数.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时,尤其是在学生进行相应的猜想时,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对于容易的问题,简单略过;对于学生存在障碍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引导,让学生的猜想更有依据,解答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

教学结果:学生的猜想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在教师提出相应的探究主题后,需要学生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并以验证猜想为指导设计后续的问题探究方式.这个教学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猜想不是胡乱假设,合理猜想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基础作为依托,学生要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对问题进行理性预设.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时有清晰的思路,并且能够提高问题解答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有些教师忽略了对于学生猜想与推断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猜想展开验证或者论证.学生能够对于问题情境提出合理的猜想,证明他们对于具体的问题有思考,能够体现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做出合理的假设.猜想提出后,要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也是科学探究教学需要达到的目标.

上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 下一篇:差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