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宗白华意境理论

时间:2022-03-14 10:55:40

浅析宗白华意境理论

摘要:宗白华的意境理论,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意境的新的解读。是在赋予了意境新的含义,深层解读境界层深的创构,将意境的创造与人格涵养相联系,总结意境结构的特点道、舞、空白的基础上展开的,以此奠定了意境美学现代体系的理论根基。

关键词:意境;人格涵养;创构;道、舞、空白

中图分类号:J0-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041-01

在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研究体系中,给予了“意境”理论以极大的评价,认为它是“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学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也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认为在作为历史转折点上的当代中国,对于文化在原有理解的基础之上,也应有新的解读与评价,而在这一对文化的重新评价过程当中,关于意境理论的研寻具有使民族文化自省的关键作用。基于这一点,宗白华在其深厚的古代文学功底与中西哲学基础上,结合诗词、绘画的具体作品,重新解读了“意境”这一中国古典意境,同时也认为要重新解读改造“意境”的涵义,必须先认识“意境”,对之前的意境内涵有充分的理解。之后又将意境的创造与人格涵养相联系,分析了意境的不同层次与特点。

一、艺术意境的界定与内涵

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开篇宗白华写到“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将意境与世界、生命联系在一起,即是赋予了意境新的内涵,将意境与宇宙、人生观及生命哲学联系在了一起。艺术是反映世界与人生的,艺术家用心灵来感受世界,描写人生也就有了意境,世界、生命的无穷尽也注定了艺术境界的无穷尽。

什么是意境?在宗老看来:“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而在这五种境界其中,宗老又认为:“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那么在这五种不同层次的境界中,文学中的艺术境界会是属于哪一种?从宗老给艺术境界的定义可以看出,他认为艺术境界是介乎后二者即学术境界与宇宙境界的中间,它通过对宇宙人生世界的描写,反映出心灵的丰富变化,借以对现实的艺术化描绘,创作新的艺术形象,把这种心灵的丰富加以具体化,变成现实可观的心灵,这就是“艺术境界主于美”,心灵之美。

同时,艺术境界中的“情”与“景”的二元格局是古来已有的,“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在理解的基础上,宗老又进一步说明:“景中全是情,情具相而为景,因而,可以涌现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景情结合,情景交融,便会产生超越于景与情的更深层次的意境之美。同时在不同的创作者那里,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同一景可能也产生不同的境,不同景也可能产生相同的境。意境对心灵的丰富表现性,对宇宙、人生观的反映可见一斑。

二、艺术意境的构成――层深的创构

“艺术意境的创构,是使客观景物作为我主观情思的象征”,在这创构的过程中,意境并不只是一成不变地停留在一个层次、一个平面上的,而是“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的不断递深的层次,是一个由实到虚的不断循序渐进的,宗白华分为了三个层次,即直观、生命、灵境。在《中国艺术三境界》中,宗白华也指出境界有三种:“一、写实(或写生)的境界。二、传神的境界。三、妙悟的境界”。

意境层层深入,从初级的对现实直观的描写,到对活跃的生命的生动传达,再到最后展现出的对人们心灵的启示,由现实出发,引导人们对现实的思考,深入到心灵的探索,为人们展示出了意境中所包含的无限的韵味。

三、意境创造的主体条件――意境化人格的涵养

意境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由此可见,意境创造的层深程度与主体人格的涵养高低联系密切。

而“艺术境界主于美”,是对人心灵的反映,在意境的产生中,客观事物是不变的,那么产生不同层次的意境创构,面对同一景而产生不同类型的意境感受,则取决于人的精神涵养。“这种微妙境界的实现,端赖艺术家平素的精神涵养,天机的培植,在活泼泼的心灵飞跃而又凝神寂照的体验中突然地成就”,借助主体人的精神涵养,针对客观事物进行意境的创构,随着人格涵养的提升产生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外事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境界的显现,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为高’”,由此可见,宗白华认为主体的人格精神涵养对意境的创造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决定意境创造的人格涵养当中,主体艺术精神里的两元――“空灵”和“充实”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写出好的艺术作品,作家需要进入一种忘我境界,在艺术世界里心灵自由,思想奔放。外因的“隔”与心灵的“空”,使得诗人词者的内心得到净化,进而使得所创作出的文艺作品别具一番神韵,宗老就指出“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其次,艺术家必须有了丰富的阅历与充实的情感,才可能写出使得大家产生共鸣的作品,“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因此,“空灵”并不是艺术创作的全部,在精神境界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的同时,艺术家也要以自己的丰富人生经历为创作的内容,为我们呈现出带有充实内容使我们感动的文学作品。精神的淡泊,忘我的境界也是需要艺术家在经历种种的人生后才可能达到的艺术境界。最后,宗老也指出了艺术心灵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露于前。”

四、道、舞、空白――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追求

宗白华认为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是:“道、舞、空白”。

“道”给艺术以深度和灵魂;“舞” 给艺术以“气韵”、“生气”、“活力”;所谓“空白”就是“虚实相生, 空灵绝妙”。“道”就是道理、妙理、“夭地精神”、“真理的闪光”。宗老在里面强调了“道”在艺术境界的作用, 这实质上是强调人的主观能性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性。“艺术家经过‘写实’、‘传神’、到‘妙悟’境内,由于妙悟,他们‘透过鸿髦理,堪留百代之奇’”。就像音乐与建筑有自己的秩序与结构一样,艺术也有自己的秩序技巧,“这秩序的网幕是由各个艺术家的意匠组织线、点、光、色、形体、声音或文字成为有机谐和的艺术形式,以表出意境”,正是通过各种艺术技巧对“道”的描写,艺术家展现出了内心的真与世界的真,同时又赋予了这种“真”以无限韵味,使得“道”的内容也更加丰富起来。

关于“舞”――“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在艺术创作中,以“舞”的方式展现宇宙人生,境界更为深远,使得世间普通的一切具有了别出一辙的“气韵”、“生气”、“活力”。“舞”的艺术创作方式是灵动的,自由自在的,发自内心的,没有刻意人为的造作,产生的艺术也必能表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

最后,在“舞”的世界里,产生了精神的“空白”,在这种艺术境界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虽说空白,但追随着作者的意境引导,便可体会出无限的韵味,于有限中包含无限,虚实相生。

通过以上的关于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分析,虽然他的研究对象并不是专门针对文学而言,而是涉及到了绘画、建筑等各个艺术领域,但他能够将文学中的许多论述与其它艺术门类相结合,寻求艺术的共同规律的探索。虽然,宗白华并没有建构一个明晰的意境理论的体系,但他对意境内涵、特点及其创构的研究、他的意境研究的方法以及他对意境研究的创新,对意境理论的发展还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上一篇:论油画中的形式与语言 下一篇:浅谈现代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