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2-03-14 09:55:53

阐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193-0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单一公有制经济,逐渐转化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必然。在这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中国的建筑企业,也跟着走向市场,由国有制企业、集体企业逐渐转化为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建筑企业为了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而放松了施工管理问题屡有发生。

1 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

在工程实践中,施工企业为了获取利润的最大化,往往在“人”上面做文章,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不安投标承诺委派相关管理人员等等,这种现象在当今的建筑市场上已经是司空见惯了。这样势必造成项目管理组织架构脱节,一人多职,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施组、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建设单位、政府相关规定等无法按正常程序向施工班组及工人进行灌输;施工组织和管理形同虚设,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具体的工序、工艺要求任由一线工人自由发挥;隐蔽验收、工序验收、质量安全的检查和控制,完全掌控在一线工人手中;工程的施工完全失控,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是屡见不鲜。

1.2施工准备不充分

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施工单位只有通过充分的施工准备,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然而,实际中施工准备工作往往不重视,也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内业资料准备跟不上开工要求,如开工前需要报审的施组和专项施工方案、危险源控制及应急预案等往往在开工后慢慢补齐,而且重要的施组方案需要施工企业公司层面技术总工审核,这一点施工单位很难做到位,程序上的要求施工单位总是以种种借口在拖延;外业的准备主要体现在材料检验试验及相关测试物资供应单位的确认考察跟不上开工的要求,如开工前需要的混凝土级配、钢材的试验、材料(钢筋、水泥、商品混凝土)供货商考察确认工作往往做不到位,造成既成事实不得不认可的局面。

1.3施工资源配置不合理

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是保证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达到最佳组合,完成阶段施工任务,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

因为施工企业的实力不均和一些挂靠现象的存在,在工程施工的实际中材料供应(特别是主体结构的钢筋、商品混凝土)跟不上工程进度的现象屡有发生。追究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实力弱,资金链的断裂,又是低价中标,施工企业垫资施工,造成施工成本过高,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从而影响到施工的正常,甚至出现烂尾楼的现象。

实践证明:违背客观规律,不计成本而大量增加投入;或者是为了业务量,而不计成本和效益,低价竞争;盲目赶工的“形象”工程和投入不足致使进度缓慢的“胡子”“烂尾”工程都将导致施工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工程的严重亏损。

1.4施工过程缺乏监控力度

近年来,土建工程建设项目众多、量大、工期紧,特别是房地产项目,因为销售和交房的压力,工程建设的施工工期往往是缩了又缩,同时,参建的施工企业综合素质差距较大,某些单位缺乏专业对口和相对稳定的施工队伍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并且施工作业人员技术素质低,现场施工管理力量不足,从而导致施工过程缺乏有力的监控,给作业人员不按规范所要求的工艺、技术质量标准作业有可乘之机,也造成工程质量通病不断发生的后果。如新建楼盘交付后,招业主投诉、媒体曝光现象时有发生,墙体开裂、楼板裂缝、渗水问题、墙地面顶棚空鼓等等质量缺陷普遍。

2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2.1搞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是决定因素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失误,以人为本。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在用人方面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真才实学和其业务特长,实行全面控制,根据各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心理素质等合理地量人所用,从而全面提高施工现场的综合管理能力。

2.2提高对“施组”重要性的认识

“施组”(含“实施性施组”)的重要性本是众所周知的,但仍有必要从源头上提高各方对“施组”重要性的认识,即在招标中适当加重技术标(施组等)的权重,在评标中不论采取何种评标办法(“综合定性评价法”或“综合定量评价法”),首先应对“技术标”进行审核,淘汰不合格的投标单位。具体评审建议取消低价中标的招标模式,将施组和项目组织班组配备及主要责任人的能力和业绩权重加大,采取合理低价的模式,综合施工单位技术和商务的最优,以满足招标要求,满足工程实际实施的需要,取得甲乙双方共赢的有利局面,以此引起投标人对“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重视。

2.3搞好施工现场管理就是加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材料的管理和进度计划的实施

建筑工程中质量是根本和基础,安全是前提和保证,进度计划和材料管理是利益的直接体现。如何使这几方能得到加强主要须进行以下几方面工作:

2.3.1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根本和基础

加强质量管理必须明确该工程的质量要求,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方案,使每项工序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从而有效的组织好质量管理,使工程项目达到优良工程、精品工程。

2.3.2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前提和保证

加强安全管理必须对每个人做好三级安全教育,使之对安全生产有个清楚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和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施工安全无小事,始终把现场施工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中,作为最主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安全施工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现场施工安全工作的管理,切实做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切实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制定好安全管理细则,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制度,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使工程项目达到达标工地、样板工地的标准和要求。

2.4优化现场管理应遵循原则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优化现场管理应该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标准化规范化原则等三原则。

2.5优化施工现场管理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①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②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③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④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⑤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⑥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⑦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⑧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如不加以克服、任之发展、养成不良习性,其后果必然导致城市建设难以向高标准、高技术含量、高规模的方向发展,也将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旧城区改造对老城区复兴的意义 下一篇:对当前大型商场疏散楼梯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