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化工程能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时间:2022-03-14 11:46:37

基于强化工程能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 分析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强化工程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原则,并构建了该专业工程能力课程体系,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能力;课程体系;现状;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57-02

食品工业是生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食品工程技术人才。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食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企业间的竞争实质就是食品人才的竞争。目前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将近有200所,纵观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均存在“重科学、轻工程”的现象,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故构建基于强化工程能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1-6]。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1.1 工程基础课设置偏少

工程基础课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相关课程,其任务是为学习专业发展课和实践课打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坚实基础。为了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质量,使学生具有适应工程科学迅速发展的能力,高等学校都十分重视加强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选派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工程基础课教学工作。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基础必修课程设置中,主要设置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和机械制图等课程,工程基础选修课程基本未设置相关强化和提高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工程基础知识薄弱,工程基本技能欠缺,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上后劲不足。

1.2 工程专业发展课设置不足

工程专业发展课是在工程基础课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工程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相关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工程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工程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必修课程设置中,主要设置了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设置食品工厂设计作为选修课,这就导致学生的工程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不扎实,工程能力未得到严格和充分的训练,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

1.3 工程实践环节课程设置偏弱

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在工程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其任务是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和技能应用于实际,以满足社会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众多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主要侧重在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加工与贮藏等课程实习上,在机械设计、食品工程设计和食品工厂设计上比较弱化,造成毕业生难以根据食品生产工艺方案,进行生产线的设计与设备配置;难以对食品生产过程与装备提出改造与革新方案,提高食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缺乏设备成套化、过程自动控制设计方面的人才;因食品技术研究人员不具备食品工程方面的知识,导致其研究成果无法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目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食品产业发展需要,构建既强化食品工程能力,又不弱化食品科学知识的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毕业后能在食品工程领域从事食品厂房平面设计、食品车间设计、工艺设计、工程设计、设备选型与配置等工作。

2.2 构建原则

2.2.1 工程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系统完善。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应相互间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食品工程能力的课程体系包括工程基础必修课、工程基础选修课、工程专业发展必修课、工程专业发展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涉及课程等,这些课程间要形成工程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应注意课程间的衔接,保证工程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系统完善。

2.2.2 既要强化工程能力,又不弱化科学知识。工程能力是食品类人才综合能力的组成要素之一,其核心内容是解决工程问题,需要运用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知识、技术手段和实践经验。在解决工程问题过程中较多强调知识的交叉和综合,注重实践性和直观判断力的运用。科学知识是食品类人才的必备知识,是工程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能力课程体系时,要做到既强化工程能力,又不弱化科学知识。

2.2.3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食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食品工业是生命工业。近年来,食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食品类人才需求量大。食品类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为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食品类专业肩负着培养食品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能力课程体系时必须了解食品行业发展概况,食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使培养出的食品类专业技术人才能迅速适应食品产业发展的需求,为食品工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3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实践的桥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能力课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的工程知识、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因此工程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工程教育的核心问题。根据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的培养目标与要求,相应地构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能力课程体系(表1)。

由表1可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能力课程体系由5个板块组成,即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发展必修课、专业发展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各板块均有对应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系统完整,使学生工程能力得到充分和严格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使其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从而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3 参考文献

[1] 黄业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2):34-36.

[2] 张剑,李梦琴,冯勤,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7,6(6):50-52.

[3] 李昌文,景建洲,纵伟,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1(1):58-59.

[4] 伍军,仝其根,徐艺青,等.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科研能力评价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33-34.

[5] 刘燕,陈荔红.深入企业毕业实习 全面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J].福建轻纺,2007(2):30-32.

[6] 李先保,郭亮.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2):59-61.

上一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下一篇:草业科学专业开设草资源学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