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增长分析

时间:2022-03-14 08:51:10

成都市居民国内旅游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增长分析

[提要] 旅游消费作为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其发展需有相应的居民收入作为基础。通过线性回归法对成都市2005~2015年国内旅游经济总收入、接待国内游客总数量、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促进成都市旅游经济发展层面,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会比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加有效。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市场会成为下一个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的动力,然而城镇居民对于旅游的消费倾向高于农村居民。

关键词:旅游消费;城乡居民收入;成都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优秀学生培养工程项目:“对成都近十年旅游产业的动态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法”(课题编号:2017ZYXS120)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15日

成都市低空旅游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中提出,低空旅游的体验性和消费需求契合未来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2015年,成都市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2,040.19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国内旅游总收入为1,986.57亿元人民币,占旅游总收入的97.3%,增长幅度为17.87%,超过居民收入增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升,成都市旅游市鼋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居民收入有着决定性作用。

对于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赫琦认为,旅游消费不仅仅依靠经济因素,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也需要完善诸如社会保障等措施来激发居民的旅游潜能;姬文婷基于计量经济学,构建出了人居旅游消费、储蓄、交通娱乐综合物价指数和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得出旅游业应该加强和整体经济之间的联系,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认为适当地降低旅游产品的消费会促进居民对旅游消费的提升。吉香乔认为农村本身的消费市场巨大,但是城乡二元制结构限制了此市场的进一步成长,需要加强相关的配套措施促使农村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付春晓认为通过需要加强旅游经济同整体经济的联系,只是单一的提升居民收入的水平,不足以提升旅游经济,需要通过其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社会保障的健全。刘振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旅游业将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姚丽芬利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整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理论,说明了旅游消费和居民收入之间是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居民收入对旅游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于城镇居民。

通过梳理发现,前者研究中多数基于大区域视角,做出对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对于成都市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之间关系的分析与研究仍属于空白。

本文将会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成都市2005~2015年旅游经济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做出较为深层次的分析,填补前者空白。为成都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

一、2005~2015年成都市旅游经济与居民收入状况

2005年成都市国内旅游收入为272.5亿元,接待国内游客数量3,619.6万人次,平均消费为753元。同2004年相比,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平均消费高于全国水平。居民收入状况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皆实现了增长,分别是11,359元和4,48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达到了10.1%,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

2015年,成都市国内旅游收入1,986.6亿元,是2005年的7.2倍;接待国内游客数量1.89亿人次,是2005年的5.2倍;平均消费为1,051.09元,是2005年的1.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835元,是2005年的1.8倍;农村居民人居纯收入为17,690元,是2005年的3.9倍。相比较于全国,2015年成都市国内旅游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同期水平。以上表明,成都市旅游产业发展具有相对扎实的社会经济基础。

二、线性回归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用于研究的数据必须遵循可靠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因此选取成都市统计局的《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015)作为量化指标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游客数量、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来源。

(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衡量两个变量因素的相关密切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r=■ (1)

通过计算得到以下结果,见表1。(表1)

通过Pearson检验,可以看出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游客数量、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通过显著性(双侧)检验,并且Pearson相关系数为正,接近于1;因此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游客数量会随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三)模型建立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1、模型建立。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一般公式如下:

Y=β0+β1X1+β2X2+…+βpXp+ε (2)

公式中,因变量Y是被解释变量;β0 常数项;β1,…βp称为偏回归系数;X1,X2,…,Xp称为解释变量。βi(i=1,2,…,p)表示在其他自变量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自变量Xi 每改变一个单位时,其单独引起因变量的平均改变量。

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把成都市2005~2015年量化指标的“国内游客数量”、“国内旅游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居纯收入”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分析结果,见表2国内旅游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3国内旅游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表4国内游客数量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5国内游客数量与城农村人均纯收入。(表2、表3、表4、表5)

表2和表3表明,“国内旅游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P值均小于0.05,因此回归结果是显著的。国嚷糜问杖胗氤钦蚓用袢司可支配收入的回归系数值为0.07,常数项为-707.903;国内旅游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回归系数值为0.134,常数项为-423.096。因此两者的方程式可写成公式(3)和公式(4):

Y=0.07X1-707.903 (3)

Y=0.134X2-423.096 (4)

可知,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国内旅游收入就能增加0.07亿元人民币;农村居民人居纯收入每增加1元,国内旅游收入就能增加0.134亿元人民币。所以,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居纯收入对国内旅游经济收入的贡献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表4和表5表明,“国内游客数量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国内游客数量与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P值均小于0.05,因此回归结果也是显著的。国内游客数量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归系数值为0.732,常数项为-6802.057;国内游客数量与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回归系数值为1.360,常数项为-3391.023。因此,两者的方程可写成公式(5)和公式(6):

Y=0.732X3-6802.057 (5)

Y=1.36X4-3391.023 (6)

可知,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国内游客数量就能增加0.732万人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则国内游客数量就能增加1.36万人次。所以,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居纯收入对国内游客数量的贡献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旅游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对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分析,旨在说明每一固定数量的收入增加便会带动一固定百分比的消费开支增加。其值通常在0到1之间。其计算公式为:

MPC=■ (7)

通过计算,在整体趋势上,2006年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边际费倾向为0.039,农村居民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0.134;到了2015年,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边际费倾向为0.213,农村居民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0.053。整体成“U”字型,城镇居民在2006~2014年整体较为稳定,以2014年为起点,开始大幅度的增长;农村居民以2008年为分界线,2006~2008年下降最为明显,之后增幅较为缓慢,2014年以后,开始大幅度落后于城镇居民对旅游边际消费倾向的增长幅度,2014年城镇居民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0.014,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倾向为0.026,高出城镇居民。2015年城镇居民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0.213,相比上一年增幅为142.1%,农村居民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0.053,其增幅为103%。说明成都市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对旅游消费的倾向更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差异明显,也显示出农村居民对旅游消费倾向的增长缓慢,旅游消费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属于高消费。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居民的收入仍然处于相对低的水平;据成都市统计局的数据上看,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4,485元,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7,690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4.7%,虽然高于城镇居民,但是农村居民下相比较于城镇居民收入仍然大幅度落后,并且缺少相应的基本的社会保障,所以农村居民很难把旅游消费需求从“高消费”转化为“基本消费”。其详情见2006~2015年成都市居民旅游边际消费倾向统计图。(图1)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根据收入弹性系数理论认为,居民收入每增加1%,旅游消费便会增加1.88%。通过对成都市2005~2015年的旅游经济与居民收入关系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居民收入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居民收入的增加会促进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游客人数的增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对旅游消费的层级需求也就越高。

2、在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两个因素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力均大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由于受到区域经济因素的影响,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率也会产生差异。

3、虽然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会成为成都旅游市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动力来源,但是边际消费倾向的统计表明,农村居民对旅游需求并不如城镇居民高。

(二)建议。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时期,要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合理地规划处在消费领域的成都旅游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消费领域的发展则需要依靠内需的带动。旅游产业具有关联性强、领域广、消费性强的特点。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键是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挖掘和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实现农村居民的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也必须拓宽农村居民收入的渠道,一方面需要更合理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能够形成生“农旅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村居民的消费比例在整个支出比例有显著的提升。

2、增强农村居民对旅游消费的信心和需求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挖掘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提升其收入水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农村居民能够改变消费内容和倡导新型的消费方式。着力于培养新型农民,使其能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同时也能成为文化旅游的创造者和欣赏者。让精神文化消费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部分。

3、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拓宽旅游市场。成都市作为全国首先践行乡村旅游的区域,应该在先前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上,进一步结合当下实际,发挥乡村旅游的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乡村旅游和城市旅游成为成都市旅游市场的支柱,提升休闲旅游市场的壮大。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是可以使农村土地实现更多的附加值,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二是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丰富农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三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也不会削弱第一产业的生产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冯丽萍.旅游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

[2]郝琦.基于SPSS分析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J].山东纺织经济,2014.5.

[3]姬文婷.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2008.11.

[4]吉香乔.农村居民消费将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新动力――基于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对比分析[J].中国经贸,2016.5.68.

[5]付春晓.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

上一篇:贵阳市轨道施工交通疏解策略 下一篇:苏州品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