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

时间:2022-03-14 12:14:35

构建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

2013年7月,本人参加了抚宁县组织的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课程包括教育专家徐长卿的《校本课程领导力》、李镗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学习研究》、全国知名德育专家朱洪秋的《教育模式构建》等。通过集中学习,我不仅汲取了先进的教育思想,而且拓展了思路,更新了理念。尤其是德育教育专家朱洪秋老师的“教育模型构建”使我感触颇深。

当听到朱洪秋老师介绍自己成长的经历时,我深刻的认识到一个教育专家的成长,是离不开学习的,更离不开在实际教学与管理中不断求索。他为了提高德育实效,构建了一系列德育模式,包括学生活动、班级常规管理、学校德育管理等都有具体的模型构建。模型构建的意义在于使得各项德育活动都有了具体的制度和操作方法,使职责更加明确,落实更加到位。这是对学校德育管理改革的智慧结晶,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层次和品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下面结合教育专家朱洪秋老师的讲座,以及我在德育管理方面的思考与做法,谈谈我对德育管理工作的不成熟的体会。

一、德育管理人人有责,力争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非常繁杂,领导和教师经常陷入管理的事务中而不能自拔。这也是我在德育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和困惑。朱洪秋老师建立了一套以学生发展为龙头,以年级为中心,辐射到每个班级和每一位学生,以学生干部为管理主体的管理系统。这套管理系统中,班委由15个职能细分的班委成员组成,与此相对应,学生会由15个部组成,成员除了几个专职学生会部长之外,还包括相对应的各班班委成员,各个部委根据职能不同相应归属学校各个处室领导,德育处(即政教处)对各个处室(部委)给予支撑和管理。他让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的岗位,并且给这些岗位赋予一个好听的名字――委员。每个委员都是官,每个官每天都只干一件事。

这一体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德育管理的效能。由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使教师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学生也在自我管理过程中成长起来了。

反观我校德育管理工作,还未能达到学生全员参与管理的局面。教师首先对学生持怀疑态度,不敢放手;其次对繁杂的班级管理有倦怠感,从而惰于创新。另外,教师面对的一批批学生思想素养、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很多教师循规蹈矩,从而在处理学生事务方面有失灵活。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真的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理念的更新,力争打造我校教育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崭新局面。

二、搭建多种个性发展平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朱洪秋老师在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学生个性发展平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学校专门成立了体育、艺术和科技俱乐部,下设学校各类运动队、艺术团,每年通过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把学生的体育、美育和科技活动推向高潮。朱洪秋老师还利用每周一次拓展课时间为学生开设100多门拓展性课程,学生按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上课;学校鼓励学生自主申报成立社团和参加社团活动,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交往和发展特长。

反思我校的校园活动,各种比赛性的活动很多,但平时的社团活动不够丰富。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社团活动不仅要坚持,更要丰富多彩,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三、“八好集体”的评选,为教育管理注入了正能量

班集体是学校最基本的教育单位。朱洪秋老师制定了以“学生出勤好、仪容仪表好、师生和谐好、公物维护好、教室整洁好、参加活动好、行为习惯好、课堂秩序好”为主要内容的“八好班集体”建设。根据这几项内容和标准,班级对学生个人评价打分,年级对班级评价打分,学校对年级评价打分。这样就将学生个体置于集体之中,学生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集体的荣誉,学生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集体负责,学生成为了集体的真正主人。

我校从2010年开始对学生也实行了量化管理。各种常规管理内容的量化,使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大大提高,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效果明显。

四、构建“人生远足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朱洪秋老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人生远足”活动,并将“人生远足”作为德育课程,纳入校本课程管理,探索出了学生体验教育的有效途径。他组织学生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进社会。通过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革命圣地等的考察、参观和瞻仰,强化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体质、意识、品质和精神的培养和教育;用祖国的大好风光、民族的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最直观、最直接地教育、感染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在游历中体验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快慰,使学生在磨砺中内心更强大;在道德体验中学会做人,明白“厚德载物”的深刻内涵。

社会是最大的课堂,生活是最好的教育,人生就是一次远足。这就是朱洪秋老师组织人生远足的想法。

这一做法虽然在很多学校很难实现,但我认为朱老师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钦佩,这种通过生活和实践进行德育教育的思想值得借鉴。

回想这些年,我校每年组织高一新生军训拉练,就是一次特别的远足教育,学生经历军训的洗礼,增强了遵规守纪的意识,也在困苦的磨砺中,收获了坚强的意志,收获了成长。

五、构建合理的综合实践体系,让学生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

洪秋老师有很多成功的探索与尝试。他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内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比如班集体内同学间互帮互助,食堂内宣传自觉排队和清扫桌面,办公室内卫生清扫,图书馆内整理图书,校园内环保小分队护草,网络上文明卫队进行网络监管……朱洪秋老师还让这些参加志愿服务的同学戴上小红帽,穿上志愿者服务的服装,小红帽也因此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朱洪秋老师的这一教育理念,在我们学校也有一定的体现。比如:学生宿舍卫生由学校学生会管理,喜欢读书的学生自发参与学校图书室的管理,有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义务劳动的实践活动,等等。与朱洪秋老师对综合实践体系的构建相比,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辐射面也不够大。但我通过观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他们既参与了管理实践,又从中得到了锻炼,还在监督评价别人的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自律和示范,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劳动,同时身心素质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朱洪秋老师的讲座,我更深信志愿者活动应该成为学校里精彩而独特的教育活动。因为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可以使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可以说,志愿服务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希望小红帽也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总之,我在学校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德育如何达到实效性的问题,在这次培训之后找到了答案。反思德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德育管理中往往只想着如何框住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朱洪秋老师的德育建构模式凸显主体性,实现了学生自管自育;凸显实践性,强化了学生的道德体验;凸显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选择空间。由此看来,只有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才是最有实效的德育。走在德育管理的路上,我们真的要像朱洪秋老师那样,给自己重新定位,通过科学合理的德育建构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搭桥,为学生的一生指路。

上一篇:浅谈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 下一篇:妙用联想 巧记元素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