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省文山方言的构词特点

时间:2022-03-13 11:55:42

摘 要:云南省文山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文山方言影响,不能正确区分文山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别,给该地区普通话教学和学习带来一定难度。文章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广泛收集文山方言,从文山方言基本词汇、构词方法、熟语等方面对文山方言词汇构词特点作简单阐述。

关键词:文山方言词汇 构词特点 基本词汇 构词方法 熟语

云南省文山方言是通行于云南省文山地区的“地方话”。云南省文山方言属北方方言。它是在文山地域内,通过文山人不断创造、发展,经过长期积淀逐渐形成的一种地方语言。在普通话教学中,方言会影响普通话的教学。方言与普通话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笔者在从事普通话教学中,注重收集本地方言即文山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些词句的差别,并认真进行归纳总结。由于受篇幅限制,笔者在此只撷取云南省文山方言词汇构词特点作一浅谈。

词汇亦称语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词语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云南省文山方言是汉语普通话的一种方言词汇。现笔者从文山方言的基本词汇、构词方法、熟语等方面简单分析文山方言词汇的构词特点。

一、基本词汇

文山方言属北方方言,其基本词汇或与汉语普通话词汇有很多的交叉之处,但是由于地域差异以及少数民族差异的影响,在其语言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产生了很多不同于汉语普通话词汇的独具特色的方言词汇。如以“老”形成的方言词汇:老爸、老妈、老婶、老猫;以“巴”形成的方言词汇:干巴、补巴、岔巴、盐巴、咕巴。文山这些方言词汇是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基本词汇的。

因此,在文山地区教授普通话,要求普通话教师必须收集和掌握文山方言的一些基本词汇,以便教师在教授普通话时,学会教学生将文山方言词汇转换为普通话词汇。这样,文山地区的学生在普通话教学和学习中才有可能取得进步。

二、构词方法

文山方言构词方法与汉语普通话的构词方法相比,有一些独特的构词特点。这里,笔者主要介绍文山方言中颇具特色的派生式构词方法,即前缀、中缀、后缀。

1.前缀

在文山方言词汇中,前缀的运用并不多,但颇具特色。现实生活当中,常见一个是前缀“老”。如:

a.在亲属称谓前添加“老”,如老舅、老婶、老依(父亲的弟弟)、老叔(父亲的弟弟)、老表等。

b.在事物称谓前添加“老”(多含贬义色彩),如老油条(称屡教不改的人)、老肥肉(称行为举止让人受不了的人)等。

c.在动物名称前添加“老”,如老猫、老耗子、老狼、老狗等。

2.中缀

中缀是文山方言里颇具特色的一种构词方法。它一般组成四字格或是三音节词。四字格的词语一般都是形容词,并且多带贬义色彩。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作中缀的文山方言词语有“巴”“八”“失”等。

a.“巴”:文山方言中,“巴”字构成的四字格,一般都含贬义。如假巴意思――形容装模作样;岔巴的夺――打断别人的话;歪巴扯扭――歪歪扭扭,很难看的样子;脏巴辣师――形容很脏、不干净的样子;臭巴辣烘――形容气味非常难闻等。三音节词:一般用在表示身体部位的词中,如赤巴脚――赤脚;牙巴骨――牙床;肋巴骨――肋骨等。

b.“八”:文山方言中,“八”字实际上并不单用,它经常和“老”组成“老……八……”的结构。它组成的四字格词语表示程度的加深。如老晚八晚、老暗八暗――均表示较迟;老早八早――表示较早;老远八远――形容很远;老快八快――形容很快;老慢八慢――形容很慢;老高八高――形容很高;老矮八矮――形容很矮等。

c.“失”:用法与“巴”差不多,也可用来组成四字格词语,一般也多含贬义。如:小咪失气――很小气的样子;跨嘴失脸――形容很生气不高兴的样子;背失日眼――形容很倒霉的样子;歪巴失扭――形容歪斜的样子;憨包失气――形容不聪明蠢笨的样子等。

3.后缀

后缀在文山方言中比较突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有“巴”“子”“包”“壳”“的夺”等。

a.“巴”:文山方言中,“巴”作后缀,运用得比较广泛。如:补巴――补丁;盐巴――盐;干巴――干肉;咕巴――锅巴;丫巴――手脚指联结的地方或树木分岔的地方;格巴――树木的结或兜;岔巴――多嘴等。

b.“子”:文山方言中,“子”作后缀也比较突出。如岩子――石崖;纽子――纽扣;蜂子――蜜蜂;塘子――池塘;做月子――生孩子;打摆子――患疟疾等。

c.“包”:文山方言中,“包”用后缀,并不多见,但还是有。如憨包――傻子;日脓包――愚玫娜;闹包――不聪明的人等。

d.“壳”:文山方言中,“壳”字作后缀较少,经常听见有下巴壳――下巴;嘴壳――嘴;冲嘴壳――说大话等。

e.“的夺”:这个词一般附在某些词根后构成四字格形容词。如岔巴的夺――爱打断别人的话;花子的夺――形容赖皮;花逞的夺――也形容赖皮;逞人的夺――形容很害羞丢脸的样子;日脓的夺――形容很差的样子等。

f.“果”:文山居住着壮、苗、瑶、彝等10多个少数民族。其方言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在运用中产生了一些新借词,这些新借词对文山方言的影响在语法方面有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水果名后常加一个“果”字。如芭蕉果、枇杷果、杨梅果、石榴果等。

g.三字格:文山方言中,常有三字格作后缀的方言词语。“咪日眼”,一般附在形容词后,表示程度的加深,多含贬义。如憨咪日眼――形容比较傻;懒咪日眼――非常懒;贼咪日眼――动作难看;黑咪日眼――形容非常黑;花咪日眼――形容非常花哨;丑咪日眼――形容非常丑等。

三字格也有“AA+的”式,一般跟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的加深。如:

形形的:哭形形的――形容哭个不停;烂形形的――形容很烂;背失形形的――形容很倒霉等。

生生的:白生生的――形容很白;黄生生的――形容很黄等。

噜噜的:秃噜噜的――形容很光秃的样子;光噜噜的――形容什么也不穿;滑噜噜的――形容很滑拿不住的样子;香噜噜的――形容很香;新噜噜的――形容比较新等。

了了的:薄了了的――形容很薄;轻了了的――形容很轻等。

家家的:小姑娘家家的――指不懂事的小姑娘;小娃家家的――指不懂事的小孩等。

三、熟语

熟语是定型了的词组或句子,一般不可改变。文山方言中熟语的使用,使文山方言的语言更具地域性、鲜活性和幽默性,让文山人说方言话时语言更显多姿多彩。下面,笔者只从成语、歇后语等例子中分析文山方言词汇中构词的特点。

1.成语:文山方言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广泛运用,也形成了一些方言成语。如姿花妈勾――形容做事不细心;姿呀叭叉――形容坐姿难看;花麻料嘴――形容说话不稳重;扑爬跟斗――形容摔得很惨;费力八气――形容花了很大的力气;生方设法――形容想尽各种办法;气喘八猴――形容喘气很困难;清汤寡水――形容没有什么油水;东三年四――形容痴笨;憨撑哈账――形容吃得很多;比得玩常――形容没有什么可玩;有年笑常――没什么可笑的;有年款常――没什么说的;老实日浓――形容不听劝;半中辣腰――中间;大明摆白――明白、公开;吊儿郎当――形容调皮的样子;怪里古董――古里古怪;日不拢耸――令人厌恶等。

2.歇后语:歇后语就是说出前句,让人猜出后句的意思,与前句搭配得当,蕴含着深意。如东风路转弯――南桥(地名,谐音为“难瞧”,即难看);癞蛤蟆背酒壶――累赘;耗子托秤砣――自己塞门路等。

从上述成语、歇后语中不难看出,文山方言中的熟语构词和使用并没有固定的组合规律,但是从中可以看出这些熟语的使用,大多倾向于一种对人行为举止的反面的形容,表示程度的加深。

在文山地区普通话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文山方言词汇构词方法与普通话词汇的区别,注意结合普通话词汇中的成语或谚语来给学生提示,注重方言、方言中成语、熟语与普通话中的词语、成语、熟语的差别。这样结合方言形成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到趣味无穷,让学生更容易记住、掌握规范的普通话词汇和表达,从而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

综上所述,文山方言词汇构词特点是文山地区的语言呈现,这会在普通话教学推进中产生一定的阻碍,然而我们可以通过与方言的结合,因势利导,将被动阻碍化为主动参与、融合,这未尝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

参考文献:

[1]梁莉.透过砚山方言特点浅析语言教学[J].文山教育,2014,(5).

[2]邹雨橙,戴艳.文山方言“先”的语音变异浅析[J].文山学院学报,2013,(2).

[3]雷丽.文山方言与普通话相互渗透调查报告[J].文山学院学报,2012,(4).

[4]雷丽.文山方言语气词“啦”的语法考察[J].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5]周红苓.万州方言词语的构词特点[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

[6]董绍克.论汉语方言词汇的构词差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雷丽 云南云山 文山学院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 663000)

上一篇:诗人汪国真和他的“闺蜜”儿 下一篇:推动中国自主品牌建设,以品牌发展谋求企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