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课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3-13 11:37:40

小学生数学课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 要:在21世纪,科学和人才的优势是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决定因素和重要的资源,而创新又是科技发展的驱动力,创新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现就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谈几点个人体会。

关键词:数学;创新;培养

一、融洽师生关系,点燃创新火花

“亲其师,信其道。”教学中师生之间感情的融洽,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之间应确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友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师生间心灵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从而达到相互依赖和依存的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爱的人,只有这样,课堂上学生才能发表不同的意见,阐述不同的见解,才敢大胆地进行质疑问难,敢于创新。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根据定律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在请一个学生归纳小结时,他却说:“老师,分配律中两个数和同一个数相乘,如果我用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行吗?”又有一个同学说:“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如果3个数4个数或者多个数的和相乘也适合乘法分配律吗?”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及时加以赞扬鼓励,并告诉学生课本上的运算定律是指最基本的,可以丰富它,发展它。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的课程教材体系仍在探索之中,我们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1.改变知识表现的形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教材变为适合学生探讨的教材

例如,在教学“成反比例的量”时,可以给出一些具有反比例关系的实例:用边长是20厘米的方砖给教室铺地,需要150块,若改用边长是30厘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小明每分钟走50米,6分钟可以到校,若每分钟走60米,几分钟到校?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自己找出共同的规律,经过这样处理,学生会理解得更深刻,要比一个例题一个例题地反复讲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我在低年级讲解“9加几”的加法时,着重训练掌握思考方法,如9+3,想9和1凑成10,就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再加2得12,后面的8加几,7加几就放手让学生利用学会的思考方法去学习,无形中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结合生产和实际生活,让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时,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实际的购物发票,观察、仿制,然后填写单价、数量、总价等,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各数量间存在的关系,而且还加强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了死记硬背。

三、加强动手操作,激活创新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的镜子。”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动手参与操作,通过摆、拼、折、量、捏、切、画等活动,激励学生在手指尖上创新。例如,在教学“把两个棱长都是a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受定式影响,都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列式,列成:2a×a×4+a×a×2=10a2(平方厘米)。这时我让学生拿出两个正方体拼一拼,观察想想有没有更简便的解法,有的学生恍然大悟,列出了(12-2)×a×a=10a2(平方厘米),思维定式会严重地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突破定式,才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另辟途径,实现创新。

总之,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有自由表达自己解决问题思路的宽松氛围、有与同伴交流的机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以有效开发,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合格人才。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下一篇:浅谈幼儿逆反心理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