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文中了解到的……

时间:2022-03-13 11:27:28

从古诗文中了解到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万物的变迁,中国古时的地貌、动植物的情况和城市的原貌等已经很难再现。但从古人的作品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端倪的。

一、当时广大的南方地区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指出广大劳动人民“生日蹙”,最后不得不“号呼而转徙”,乃至于“呼嘘毒疠”,造成“死者相藉也”。“疠”就是指疫气,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是由于当时的南方有很多原始森林少有人去。没有人的开发,树叶之类腐烂后产生对人有害的气体就是疫气。而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在永州做官,永州现属湖南,属于我国的南方。由此可见在唐朝时,中国的南方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一些城镇及靠近城镇的地方,广阔的处于原始状态的郊外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这一点在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也有体现。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朝人,他写道“好收吾骨瘴江边”。“瘴江”泛指岭南河流,他用“瘴”来表现岭南河流的特征,表现了南方还未开发到处都有瘴气的事实。

我们从《小石潭记》中也可以了解到这一点。当作者“隔篁竹,闻水声”时,要“伐竹取道”,才能“下见小潭”,而“水尤清洌”,可见此处还未受到人类的开发。而当时作者写的这个小石潭还是在游玩之地看到的,至于说那些远离城市的山水则更是鸟兽的天下,完全处于自然的状态,并未受到人类的破坏。

二、中国的北方地区虽开发较早,但仍到处可见野生动物。

北方地区特别是中原一带是中华民族的中心发源地,开发较早。但由于早期的生产力低下,人口不多,所以这些开发只是相对于南方而言的,并且主要体现在平原上,靠山之地则仍处于一种原始状态。如苏轼在《凌虚台记》中就有这么一句:“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孤虺之所窜伏。”而他所写之地在终南山地,西安市南。就是这样一个靠近城市之地,仍然是各种动物出没的蛮荒之地。

即使在清代,当时的皇帝在河北的猎场打猎,还会碰到老虎之类凶猛的动物,以至于需要护驾。这些无一不在告诉我们我国的北方一直是动物生存的乐园。

三、现繁华之地古时较荒凉。

山东密州,古称胶西,苏轼在《超然台记》中是这样形容它的:“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甚至“斋厨索然,日食杞菊”。面对这种情况,作者“治其园囿,结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以“为苟完之计”。作者作为一城之父母官,却要砍伐附近山上之林木来修葺房屋,而吃也只能每天吃些野菜。这些描写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城市的简陋。至于说像后来苏轼被贬的海南,则更是荒凉之地,与当时北方的一些城市有天壤之别。由此可见,当时的城市除了少数几个大都市以外都是比较冷清的,更称不上繁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

上一篇:我不想长大 下一篇:欣赏诗歌四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