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C模式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时间:2022-03-13 11:14:59

基于EPC模式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的加剧,我国传统的工程总承包模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而集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的EPC模式逐渐被业界所接受,但其发展仍然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阻碍。我国建筑企业总体实力距国际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而EPC模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不易被模仿的独特性,它是企业保持长期发展优势的源动力。因此,通过对建筑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强化价值链管理、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等途径,加强EPC模式建筑企业的核心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EPC;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02

0 引 言

随着全球化经济格局的变换,传统的工程承包模式已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同时建筑行业所要求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也有所提高,因此一个工程项目的参与方也有所增加。在这个大环境下,EPC模式由于自身具备适应建筑业发展和业主需求的能力而逐渐被业界接纳并推广。但其发展仍然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阻碍,我国建筑企业总体实力也距国际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能保证企业生存与发展源泉的核心竞争力。

1 EPC模式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

EPC总承包模式,是指由业主选择一家集设计、采购、施工以及试运行为一体的贯穿建设项目的总承包商来完成建设项目的一种模式。

EPC模式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筑企业为了满足业主需求,在建设项目建造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明显优于其他模式且不易被模仿的独特性质,它是企业保持长期发展优势的源动力,对企业至关重要。它是将企业的各种知识、资产、技能、运行机制等相融合的一种组织能力,以及将不同行业领域技能和技术的集成能力。在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会有降低成本等诸多方面优势,这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拥有他人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得到更多的利润,实现持续发展。

2 EPC模式核心竞争力特性分析

2.1 低成本性

EPC模式总承包与传统承包模式相比,它把设计、采购、施工这几项在建设项目建造中最主要的几个价值活动联系在了一起,这条价值链的设计使得设计部门更加注重在设计阶段节约成本,并与施工部门随时沟通,使其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出最低造价的施工方案。同时,EPC模式价值链中直接与材料、设备供应商及施工单位联系也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将设计采购等部门集合于一个企业中,使他们可以共用一个平台,减少基础设施的构建和人力资源的占用,通过建筑企业功能的整合节约了企业成本。

2.2 独特性

EPC模式下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首要的特点就是其自身的独特性,这个特性有利于EPC模式企业与其他建筑企业产生某种竞争隔离机制,使其不易在竞争市场上丧失领先优势。核心竞争力是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吸取教训与摸索找到的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方式,一般都拥有特定的技术创新轨迹,而正是这些不同于其他竞争企业且难以被替代的价值活动才能保持企业的活力,形成在行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优势。

2.3 延展性

建筑行业处在一个实时变化的动态环境中,市场结构的变化、技术领域的进步等都可能使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丧失其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一成不变、缺乏弹性的核心竞争力轨迹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行业所淘汰。因此,建筑企业要想保证持续的发展,必须使其核心竞争力拥有动态性和不断提升的潜能。

3 EPC模式建筑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1 培养行业环境分析与适应能力

EPC模式建筑企业是建筑行业的一个部分,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EPC模式企业的自我定位。因此,只有培育良好的市场分析与应变能力,建筑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实现蓬勃发展。当前我国总承包企业数量众多,但行业整体集中度低,这就造成了盈利空间的有限性性,而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当前建筑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因此有效优化组织结构是保持核心优势的重点工作之一。

3.2 明确企业定位,采取差异化竞争

虽然现有经济体制的大环境相比过去已经对建筑企业的生存放宽了要求,但整体建筑行业中各企业的竞争仍处在一个低端、同质化的层面上。经济全球化已经带动了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因此,如何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在差异化竞争中保证自己的一席之地,做出正确的战略定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EPC模式建筑企业可以应用行业内战略群体分析等方法,对企业进行剖析制定出企业的总体战略,结合相应成本管理方法制定出成本策略,通过市场和内部环境分析明确企业定位,针对自身特有资源实施差异化竞争。

3.3 强化企业价值链管理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单指某个领域的专业技术,同时也指一种对各种资源有效融合的运行机制。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分析与评价,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消除或弱化不能增值的环节,在保证竞争力的基础之上对企业内部环节进行调整控制,降低成本,扩大其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任何企业所进行的价值活动都是其所在行业价值活动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只有少数企业的价值链可以涵盖所在行业的所有活动,因此,企业应充分利用不同领域间的联系,有效拓宽行业价值链。EPC模式建筑企业在价值活动中能接触到银行、设计、原材料供应商等行业,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扩宽自己业务范围的同时增加服务手段,如通过进行技术服务与延伸从中获取利润。

3.4 提高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核心技术不同于一般资源设备消耗品,它具备报酬持续上涨的特征。国内外大型企业虽发展道路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极具创新能力,并通过长期积累形成了无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EPC模式建筑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大力投资于技术研发,培养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无疑,各企业都是通过拥有核心技术在行业竞争中获得超额利润,但我国技术水平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于传统建筑行业,因此应设法改变现有的被动局面,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个动态过程,应不断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及时纠正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在不断学习和创新中进行提升。

3.5 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是所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会渗透到管理理念、员工的敬业与忠诚度等方方面面,当一个企业培育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后,不但会为企业自身创造更多的利润,更能有效地造福社会,在适应本行业发展的同时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良性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团结建筑企业内外部所有工作人员,增强他们的诚信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凝聚所有力量以共同实现企业目标,同时还可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扩大公司知名度。共同认知价值观的形成会对企业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并因此形成其他企业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3.6 积极培养和引进科技和管理人才

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EPC模式建筑企业必须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精于管理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构建稳定的企业知识架构,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我国工程总承包人才还比较缺乏,再加上跨国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因此建筑企业应加紧步伐从各个途径培育并引进人才。对当今的建筑企业而言,应把人才战略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留住人才的同时积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4 结 语

EPC模式有着明显优于传统建筑模式和不易被模仿的独特能力,因此我国的建筑企业应及时抓住该发展机遇,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尽快完成由传统模式向EPC总承包模式的过渡,通过对建筑业组织体制的变革,解决行业中观念陈旧、管理混乱等问题,从而提高EPC模式建筑总承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敏.国际工程总承包环境及EPC总承包的现状浅析[J].山西建筑,2010(16).

[2]程志刚,王娅.EPC模式下的总承包商索赔管理分析[J].科技信息,2009(23).

[3]兰定筠,李世蓉,何万钟.业主工程项目采购模式与代建制制度创新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7).

[4]陈静.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4(18).

[5]芮明杰,陈晓静,王国荣.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育[M].上海: 格致出版社,2008.

[6]孙琳琳.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探索[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6.

上一篇:文化公司社会责任法律规制研究 下一篇:河南本土动漫衍生品的开发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