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煎煮与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时间:2022-03-13 08:12:30

中药汤剂煎煮与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关键词:中药汤剂;煎煮;用药依从性;药学服务

依从性是指病人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药物治疗是诊疗过程的最后环节,病人的依从与否可直接影响疗效乃至最终的治疗结果。特别中药汤剂,由于患者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又对煎煮和服药方法不予重视,药物往往达不到应有疗效。明代李时珍就曾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而在汤剂的服法方面,包括服药的温度、时间、剂量及饮食禁忌等均有考究,如有失宜,不但药效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产生意外的不良反应。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从近几年在我院中医科就诊的患者随机选取1200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540例,女660例;年龄1-14岁者230例,15-20岁者180例,21-60岁者540例,60岁以上者250例;

1.2方法: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电话随访为辅。

2、结果

2.1煎煮方法:如下。

2.1.1煎药器具:应首选陶瓷砂锅器具,玻璃、搪瓷制器其次,忌用铜、铁、铝等金属锅具。以选取可用器具者为依从,选忌用器具者为非依从,结果显示:依从者751例,约占62.6%;非依从者449例,约占37.4%。

2.1.2煎药加水量:将饮片置煎锅内,第一次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cm为度,第二次加水至超过药渣表面1-2cm为度。或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ml计算,其70%用于第一次煎用,余下30%留作第二次煎用。以加水量适度的为依从,过多或过少为非依从,结果显示:依从者618例,约占51.5%;非依从者582例,约占48.5%。

2.1.3煎药前的饮片浸泡:药材在煎煮前必须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时间以30-45分钟为度,时间过短或过长皆对药效不利。以有浸泡且时间适度为依从,有浸泡但时间过短或过长为部分依从,无浸泡为非依从。结果显示:依从者453例,约占37.8%;部分依从者329例,约占27.4%;非依从者418例,约占34.8%。

2.1.4煎煮次数:以2次或3次为最佳。煎煮2-3次的为依从,次数过多或过少为非依从。结果:依从者924例,约占77.0%;非依从者276例,约占23.0%。

2.1.5煎药火候:按火力大小分为“文火”和“武火”,根据各类药的不同特点,煎药火候各有不同。如解表药用武火速煎;一般药用文火和武火交叉煎;滋补药先用武火煎沸,后用文火慢煎等。以按“个方”要求正确掌握火候煎煮为依从,否则为非依从。结果:依从者318例,约占26.5%;非依从者882例,约占73.5%。

2.1.6煎药时间:一般根据作用来确定,从煎沸时算起。如解表药头煎10-20分钟,二煎10-15分钟;一般药头煎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滋补药头煎30-35分钟,二煎20-25分钟等。以按“个方”要求正确掌握煎煮时间为依从,否则为非依从。结果:依从者339例,约占28.3%;非依从者861例,约占71.7%。

2.1.7需特殊处理的药物:根据药性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以按“个方”要求正确掌握特殊煎药方法为依从,否则为非依从。结果:依从者240例,约占20%;非依从者960例,约占80%。

2.2服药方法:如下。

2.2.1服药温度:根据具体的需要分为温服、冷服和热服等。以按“个方”要求正确服用为依从,否则为非依从。结果:依从者855例,约占71.3%;非依从者345例,约占28.7%。

2.2.2服药时间:必须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如饭后服、定时服、趁热服、空腹服、睡前服等。以按“个方”要求正确掌握服药时间为依从,否则为非依从。结果:依从者576例,约占48.0%;非依从者624例,约占52.0%。

2.2.3服药剂量:往往按照煎药量,成人1日1剂分作2-3次服,儿童1日1剂可分少量多次服。照此方法服用的为依从,否则非依从。结果:依从者961例,约占80%;非依从者239例,约占20%。

2.2.4服药期间饮食禁忌: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大多药物服用期间宜少食不易消化食物,其他如热性疾病、解表类、透疹类、温补类等药均按要求各有禁忌。以按“个方”要求避食禁忌为依从,否则为非依从。结果:依从者147例,约占12.3%;非依从者1053例,约占87.7%。以上各项所列标准均参照《中药学》。

3、讨论

综合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以上所列相关于煎煮及服用方法的各项问题,依从率12.3%-80.0%,其中完全依从者仅102例,约占8.5%;部分依从者1046例,约占87.2%;非依从者52例,约占4.3%,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医生以及药剂人员由于工作繁忙,责任心不强等各种原因向患者交代时不够详尽,只是一带而过,甚至未有交代;另一方面是由于患者自身的药物知识匮乏,且对汤剂煎煮和服用方面重视不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发现需特殊处理药物中单是“后下”这一类药物在煎煮时间上就存在很大差异,如朱宁生等研究证实白豆蔻宜在其它药物即将煎好前4-5min放入即可;冯艳发现将砂仁壳与种子一起捣碎,后下煎煮10min,疗效最佳;孙玉琦等研究发现,大黄煎煮15min时结合蒽醌占总蒽醌的比率最大,可以作为大黄泻下作用煎煮的最佳时间。诸如此类繁复的信息很难使非从业人员短时间内悉数掌握。另据调查发现,有些患者为图方便竟然使用电饭煲、电磁炉、高压锅等作为煎药器具,不但内胆和锅体材料均为忌用的金属类,煎药时间,火候等也无法控制。由此可见,要想保证中医药疗效,提高患者在汤剂煎药和服用方法上的依从性,必须做好以下服务环节:其一,药剂人员在发药时必须给予足够明白和细致的讲解;其二,须开设咨询窗口及咨询热线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其三,发放印有详细说明汤剂煎药和服药方法的说明书或包装袋;其四,医院推广使用中药免煎颗粒或提供中药代煎服务,从根本上避免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性操作。结论:汤剂的煎煮专业技术性强,难于掌握,患者依从性差,无法保障药物发挥治疗全效,故应从改善药学服务质量,普及药学常识方面着手予以根本解决,只是提高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相对容易,药学常识的普及却需要卫生部门,宣传、教育等社会各部门的长期共同协作,才能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苏琼华,毛长青,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中国药房,2009,20(15):119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中药学(2006年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25-930

[3]朱宁生,孟祥娥,白豆蔻在汤剂中宜后下浅析[J],现代中医药,2007,27(6):63

[4]冯艳,不同煎煮条件对煎剂中砂仁挥发油含量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600-601

[5]孙玉琦,肖小河,马永刚,大黄煎煮过程中蒽醌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药学学报,2006,22(4):281-283

上一篇:桂枝汤治疗月经病临床运用心得 下一篇:升降散治疗五官科疾病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