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观察法

时间:2022-03-13 08:08:15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观察法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以辨证的观点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使其能够客观地反映观察对象的基本特征,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对观察对象展开合理的思维。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法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真实的,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孩子走出课堂,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发现;用一颗慧心去感受、体验。发掘心灵深处的那份“真知真觉”,使每位孩子都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大大的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一、循序教给孩子基本的观察方法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作文的重要手段。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例如:1.按顺序观察事物;2.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3.抓住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观察;4.抓住事物重点部分进行观察;5.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6.展开联想进行观察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培养学生留心生活,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二、引导孩子在“玩”中观察

“玩”是孩子的天性和最爱,在玩中的所看、所想、所做是最具真实体验、是最具原生态的。在一节作文课上,我让孩子们先玩了一个“找鼻子”的游戏,然后让他们以“一次有趣的活动”为题写一篇作文,把刚才的活动写下来。结果孩子们个个写得生动活泼,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引导孩子在生活体验中观察

契诃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现代社会生活朝气蓬勃。外部新奇的信息不断刺激孩子的头脑。通过观察,发现这些信息,留存这些信息,运用这些信息,必定会让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不断丰富。变写作素材的“入不敷出”为“厚积薄发”。

(一)利用“天时”引导孩子观察体验

四季变化,去寻觅春夏秋冬;下雨飘雪,去触摸大自然的神奇;下霜起雾,去体验宇宙变化的灵动;朝晖夕阳,去感受生命的无常。在教学生活中,我通常非常注重抓取天时的瞬息特写,带领孩子们尽情去观察,尽情去体验。过后,孩子们总有奇妙的感悟,惊人的语句呈现。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观察体验的“磨刀”过程,是写作素材的积累过程。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二)利用“地利”引导孩子观察体验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儿童大脑忆库中。记忆库中的表象越鲜明,创作的思维就越活跃。因此,为孩子创造体验机会,增强表象的鲜明记忆,是积累习作素材,发掘习作冲动的最好途径。比如我校地处农村,在习作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鲜活的地理资源。带孩子们去观察各种动物,看蔬菜水果的生长过程,看农村逐渐被城市替代……因为农村自然物为幼儿常见的,由于它的直观性,可取性和神秘性更加受到我们农村孩子的喜爱。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只要做有心人,农村处处皆教室,处处皆教材。它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且使孩子们的学习有了直接感知和理解、内化的环境,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亲自的体验,使孩子们形成终生难忘的印象。不用老师强求,习作的素材,习作的冲动瞬间迸发。所谓的“厚积薄发”,“文思泉涌”大概就是这种境界吧。

四、引导孩子展开联想观察

可爱,富有趣味的插图,是孩子们喜爱,并乐于观赏的。它极好地缩短了孩子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若能好好利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会很容易调动起来。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同时调动观察、想象、理解的感官,提高综合的语文能力。若能及时地辅以说话训练,甚至写话训练,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还孩子一双会观察,会发现的慧眼。让鲜活的生活去开启孩子心灵深处的那份真知真觉,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促使孩子们在习作中不断产生富有个性化的新奇之意、惊人之语、奇思妙想。让习作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再现过程、创造过程;个性体验、酣畅表达的幸福过程。

综上所述,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只有养成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学会观察的方法,将观察到的事物上进行系统思考,同时,将思考结果指导进一步观察,最后把自己的所见所想都用语言表达出来,才是好的习作。观察能力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以辨证的观点看问题,并能够抓住事物的特性,这样观察到的事物才是真实可信的,才能对观察对象展开合理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中,开展兴趣活动,创设作文情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采用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给学生讲评、修改方法,进行互评互改,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经常开展作文竞赛,进行评优展览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作文俗套,提倡个性作文,能使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得以体现。

上一篇:政治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究 下一篇: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影响的分析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