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时间:2022-03-13 05:37:52

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系统的建设目标

根据北京市卫生信息化现状,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将覆盖市卫生局(市社管中心)、16区县卫生局(区县社管中心)、3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9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达到以下目标:

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处理提供一个便捷的信息化操作平台。通过信息化操作平台,彻底改变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的手工现状。

为区县社区卫生管理机构提供一个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区县社管机构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能力,改变区县社管中心手工处理报表、人工核算绩效的现状。

为市社区卫生管理机构及行业专家提供一个社区卫生统计分析平台。有了统计分析平台,市级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和社区卫生专家能掌握有关社区卫生的第一手数据,同时能方便输出社区卫生现有相关报表。

为社区卫生四层体系提供纵向的数据交换、数据沟通机制。从管理职能上来看,社区卫生的四层机构体系彼此关系紧密,互相不可分割,通过建设四层机构的交换体系,满足社区卫生数据的上传下达。

新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

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包括社区卫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核算与物资监管管理子系统,分为市、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三级平台。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信息系统: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处理提供一个便捷的信息化操作平台,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持,可支持大医院与社区机构的预约转诊。

2. 区县级平台:为区县社区卫生管理机构提供一个支持业务监管、财务监管、绩效考核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区县数据中心及交换中心。

3. 市级平台:为市社区卫生管理机构及行业专家提供一个业务监管、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及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建立市级数据中心和交换中心。

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系统按业务架构横向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即市级社区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区县级社区卫生管理信息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站系统。整个体系架构为1个市平台、16个区县平台和3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采用基于J2EE技术的B/S与C/S架构相结合混合方式,主体是B/S,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业务系统管理可以采用C/S架构,社区卫生服务站系统采用B/S架构,在区平台上实现。

新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网络结构

按照规划和部署,北京市新社区卫生系统将覆盖全北京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16个区县卫生局、3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9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涉及到的相关单位包括市CDC、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防治所、市医保中心、及民政局等。鉴于社区医疗机构分布比较广泛,该系统将选择政务外网连接各主要用户单位。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系统数据传递方式,系统需要建设市级网络平台和区县平台。市级网络平台将主要采集区县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同时也向相关市级单位提供服务。区县网络平台将主要采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数据,同时作为市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是区县数据平台的采集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通过区县网络平台进行业务数据交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的主要功能

北京市社区卫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门诊挂号收费、医生工作站、药房药库管理、医技、住院及公共卫生管理等功能。

医生工作站:医生工作站是系统的重点内容,它实现了电子处方、SOAP(主观、客观、评价、处置)等基本医疗、慢病管理和预约转诊等功能 。

医保、农合实时结算:实现了与医保、农合的对接,支持医保、农合实时结算。

与健康档案整合:新系统中处方信息、门诊信息、公共卫生等各项服务可以在诊疗过程中实时导入健康档案,提高了健康档案的活档率和档案的利用水平。

以健康档案为中心,整合异构系统数据:精神病防治、CDC的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系统的数据可以导入到健康档案中,同时实现与区域PACS和社区健康小屋系统的对接,便于医生全面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

慢病管理:结合社区慢病管理的特点,自动筛查慢病病人,系统可辅助医生对病人进行评估、随访和年度评估工作。慢病病人在门诊诊疗过程中的信息,会自动生成慢病随访信息。

院长查询:院长可以通过统一的工作界面查询门诊业务、医生站业务、药房业务、药库业务和住院业务。

绩效考核:可以实现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调查等岗位绩效考核。

市、区级社区卫生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

建立了健康档案中心、绩效考核中心、预约转诊中心和统计分析中心。健康档案中心可以实现健康档案的新建、查询、合并、导入导出和报表统计。绩效考核中心可以实现对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调查三个维度的岗位绩效考核。预约转诊中心可以实现通过医生工作站在诊疗界面中完成预约和转诊业务,促进合理就医,提升公立医疗资源均等化。统计分析中心可以实现对于服务机构信息、门诊信息、住院信息、药品销售信息、医生工作信息、门诊费用信息、健康档案信息、及公共卫生信息的统计分析。

新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优势和特点

1. 建立标准体系,实现全市范围的信息共享。包括健康档案标准、社区卫生药品编码标准、社区诊疗规范标准、社区症状诊断标准,以及区县平台与市级平台对接标准,实现了跨区域、跨机构的数据共享,以及诊疗数据持续积累和动态更新。

2. 应用主索引管理,建立动态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全市病人主索引管理技术,通过医联码和社保卡,统一全市病人身份标识。将医院诊疗、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疾病预防、健康体检等信息关联起来,建立动态实时更新,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以患者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统一数据视图,方便社区医生及时、全面了解居民及家庭的健康情况,并实现在全市范围内调阅健康档案信息,发挥家庭医生“守门人”作用。截至2011年3月初,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26万份。

3. 全面支持群众享有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社区系统不仅支持基本医疗,还支持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并整合公共卫生信息,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职能,方便居民就近、就便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可及的公共卫生服务。

4. 建立预约转诊中心,促进医院与社区互动。系统建立了市级预约转诊中心,实现社区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和远程协作诊疗。完成了基于标准区域医疗平台架构和国际主流标准的技术验证工作(本刊2010年9月的《应用标准,实现跨机构业务协同》专题曾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二、三级医院预约转诊系统开发。自2010年8月1日至2011年3月6日,通过平台已预约653人,预约成功率为93.11%,就诊率为75.96%。

5. 业务监管和绩效考核。实现全市及各区县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的汇总归纳、统计分析,实现业务实时监管、绩效考核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政府对社区卫生工作的全面、高效的管理。

6. 建立医保系统、新农合系统数据接口,支持患者实时结算报销。医保定点的所有上线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实现了医保直报。农合接口在顺义区李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无缝的接口对接,并在涉农区县推广。

7. 支持不同安全认证方式的居民自我健康管理。签定过知情同意书的居民,经过授权,外网采用CA数字安全认证,内网通过患者姓名和医保号/身份证号/医联码进行认证查询,可以查看自己的健康档案。

上一篇: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下一篇:李遂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