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升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2-03-13 12:43:23

浅谈初中升入高中后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有很多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上了高中之后,感觉上课能听懂,作业也能完成,学习也很用功,可成绩却平平甚至逐渐下降,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过渡期的不适应。从初中到高中,新的环境需要适应,都是优秀的学生聚在一起,心理难免有压力。再加上数学计算量加大,难度加深,一贯的学习方式却无法适应学习新的知识,自尊受到打击,由原来的佼佼者归回零的起跑线,内心难免产生失落感。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首先,合理疏导学生适应心理。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心理疏导,让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轻松学习,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慢慢适应新的环境,逐步提升他们原有的优越感和成就感。

其次,指导学生端正态度。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思想准备。由于高中知识计算量大,逻辑思维强,所以应指导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尽快做出新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其三,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同时,还必须因人施教,指导他们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其四,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如前所述,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上一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